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不仅可以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可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骨架的元素组成与脱氧核糖相同
B.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细胞运动都与细胞骨架有关
C.秋水仙素会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的组装
D.影响细胞骨架的组装可能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
2.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涉及众多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实验材料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不可选用叶肉细胞
B 检测组织中的还原糖 可以选用无色的蔗糖
C 观察减数分裂装片 通常选用蝗虫的卵巢
D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可选用动物血浆、鸡蛋清
3.人体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这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B.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促进胃肠蠕动,使支气管收缩
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
D.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会引起眨眼反射,调节该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皱粒豌豆由于蔗糖含量高表现为甜粒,而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表现为不甜。研究发现,皱粒豌豆的DNA中插人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活性降低,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当 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十分饱满,表现为圆粒;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皱缩,表现为皱粒。对此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该研究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D.若对淀粉分支酶基因进行定点甲基化也可能产生皱粒豌豆性状
5.自然界存在的很多常见现象都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原因。下面对自然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疆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果较甜
②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植物中午会出现光合作用减弱的现象
③夏季大多植物叶片呈绿色
④过保质期的酸奶通常会出现胀袋现象
A.①中水果较甜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较弱
B.②光合作用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温度过高,植物失水过多,水的光解减弱
C.③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对绿光吸收最多
D.④中酸奶胀袋的原因可能是酸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
6.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是我国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且有一定的区域交叉。典型褐花杓兰的花为深紫色,典型西藏杓兰的花为紫红色。此外,它们的花色还存在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的过渡类型。研究发现,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花色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类型,会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B.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杂交后代的花色与典型亲本有差异一定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花色不同是它们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花色存在过渡类型是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协同进化的结果
7.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M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为ADP和Pi的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M运输过程中,紧连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后将M磷酸化
B.载体蛋白M催化ATP水解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载体蛋白M催化水解的ATP可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载体蛋白M催化ATP水解的产物是RNA的基本单位
8.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手段之一,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B.利用橡皮泥制作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孟德尔对杂种子一代测交实验的推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D.探究蛋白酶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人体血糖浓度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细胞代谢的能量供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的血糖浓度升高时,组织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载体数量会增加
B.健康人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加
C.若人体长期处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会出现尿量减少的症状
D.饭后人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值时,预示着机体处于不健康状态
10.酵母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下列关于酵母菌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双层磷脂分子“尾对尾”构成
B.酵母菌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的作用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培养时,线粒体将丙酮酸彻底分解
D.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不具备生物膜系统
11.如图表示水盐平衡的相关调节,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A、B、C、D分别由下丘脑、垂体、下丘脑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B.激素C和D均可加强肾脏对部分物质的重吸收,前者导致的重吸收过程不耗能
C.如果注射少量激素D,发现激素A、B的分泌量减少,可能是D反馈抑制的结果
D.与饮用浓盐水相比,饮用纯净水后尿量增多,尿液浓度降低
12.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该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如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形成可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
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C.如果该细胞是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与同种生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等
13.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与肠腔中、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图中三种微粒的数量多少表示其浓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蛋白甲、乙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
B.食物中含量升高有利于甲对葡萄糖的转运
C.食物中增多会明显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D.图示转运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4.2024年10月,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因为“发现microRNA(简称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iRNA在转录形成后可以与特定的mRNA互补结合以阻止其进行翻译。如图表示miRNA起作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mi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并消耗四种脱氧核苷酸
B.miRNA发挥作用过程中会在A、T和G、C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C.miRNA含有与mRNA互补的多个反密码子,以识别特定mRNA
D.结合了miRNA的mRNA可能被运输到溶酶体中进行水解
15.有些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比较复杂,如图表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的联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甘氨酸、内源性大麻素都通过血液运输起调节作用
B.图中不同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相同
C.内环境中谷氨酸数量增加时会提高甘氨酸的浓度从而使甲细胞兴奋
D.甘氨酸通过负反馈调节可避免甲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第15题图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肌肉干细胞(MuSCs)是肌肉组织中的专能干细胞,影响畜禽的肌肉质量。MuSCs分化为肌细胞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调节肌肉再生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虾青素(AST)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通过调节AMPK和mTOR信号通路影响MuSCs的肌化。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AST分别处理MuSCs,测得MuSCs中肌管的长度如图1,并对其中两组进行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MuSCs向肌细胞分化过程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
B.AST在MuSCs向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总是起促进作用
C.AMPK抑制MuSCs的肌化,mTOR促进MuSCs的肌化
D.在促进MuSCs肌化过程中要注意AST的使用量
17.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膀胱储尿过多时会引起尿意,属于条件反射
B.成年人有意识地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新生儿的排尿过程可用b→c→a表示
D.排尿过程不需要自主神经的参与
18.如图是细胞内某些物质的合成过程,A、B、C、D是生物大分子,①②③是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B→C过程代表基因的表达过程,可发生在所有成熟细胞中
B.A→B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和原核细胞的拟核区域
C.某些病毒也可存在A→B→C过程,但只能在细胞中进行
D.若图示要包含中心法则全过程,则还缺少A→A过程
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曲线表示某地区发生该病毒传播的一个月内,患病人数与易感染者人数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某种初始状态的T细胞和未经抗原刺激的T细胞都是细胞毒性T细胞
B.图1中细胞Ⅰ参与的③过程可以将靶细胞内的病毒全部杀死,属于细胞凋亡
C.图2中与第5天相比,第15天易感染者人数减少可能是一部分人已经产生相应的抗体
D.图2中第20天时体内具有细胞Ⅱ的人数要多于第5天
20.芦笋是XY型性别决定的蔬菜,雄株的质量和产量均优于雌株。芦笋颜色的深绿和浅绿由基因A/a控制,茎秆的高茎和矮茎由基因B/b控制。现有深绿矮茎和浅绿高茎的纯合芦笋品种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性别 深绿高茎 深绿矮茎 浅绿高茎 浅绿矮茎
甲组 父本为深绿矮茎 全为深绿高茎 ♂ 635 627 209 211
♀ 1240 0 422 0
乙组 母本为深绿矮茎 ♂深绿矮茎 ♂ 633 610 205 216
♀深绿高茎 ♀ 431 423 0 0
A.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芦笋中显性性状为深绿和高茎,高茎植株相关基因型有三种
C.乙组雌株少于雄株的原因可能是同时含有基因a、b的卵细胞致死
D.为获得较多的雄株,可选择浅绿矮茎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近地层臭氧()被称之为“坏”,已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化肥的施用虽然能够快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但会引起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量,还有利于提升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缓解对作物的负面影响。科研人员以杂交水稻南梗9108品种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F为环境大气水平、NF40为环境大气,横坐标为杂交水稻南粳9108生育期的各个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据图1分析,浓度升高主要在______期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较大。
(2)抑制作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气孔限制因素:主要由于能够降低作物气孔导度,进而抑制通过气孔进人叶片;②非气孔限制因素:破坏光合色素,降低光合酶的活性和含量,进而抑制羧化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结合数据分析,引起南粳9108灌浆后期饱和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______(选“气孔”“非气孔”“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导致的,依据是______。
(3)长期进行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从营养物质供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
(4)若想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和缓解对光合作用负面影响的效果,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______。
22.(11分)蚕豆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因部分人食用蚕豆后会中毒而得名,该病在人群中有轻症和重症两种类型。已知正常基因(D)对致病基因(d)为显性,二者长度相差较大,可通过电泳区分。图1表示一个蚕豆病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对其中部分个体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蚕豆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重症患者的基因型是______。
(2)该家庭中Ⅲ-1是一个重症且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者,造成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编号)个体____________引起。
(3)Ⅱ-5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如果她与一重症患者婚配,二人生育一个轻症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4)福建省是蚕豆病高发省份,假设福建某地的男女比例相等,当地人群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据此推测,该地区所有类型的患者的出现概率为______。
(5)Ⅱ-1与一名同时患有果糖激酶缺乏症和轻症蚕豆病的女性结婚,生育两个患有轻症 豆病的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同时患有果糖激酶缺乏症。不考虑其他变异,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23.(11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不同,但三者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共同调节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如图为机体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感受器①为______感受器,除图示方式增加产热外,机体也可以通过______,以减少散热,使体温维持稳态。
(2)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若作为药物,可以口服的是______(填字母),其余制剂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中D、E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______(填“相同”或“相反”),因此在______(填“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会更困难。
(4)免疫系统产生的物质F有多种,部分F可能通过③或④过程特异性攻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进而引起糖尿病,在免疫学上该病属于______病。从治疗角度分析,F攻击______细胞引起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原因是______。
24.(11分)过敏性紫癜(HSP)为小儿常见血管炎。HSP急性期机体内组胺、白三烯等物质异常增多,诱发变态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常表现为出血性紫癜疹。孟鲁司特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氯雷他定(抗组胺药物)均是抗过敏药物,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常用药物。科研人员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别进行对照组(孟鲁司特钠治疗)和观察组(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实验,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72.28 43.10
对照组 72.05 59.44
(1)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______,初次接触时,______细胞会产生相应抗体,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______等物质,引起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最终导致出现皮肤红肿等过敏症状。
(2)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_____,大多正常人外周血中的水平极低,HSP急性期,水平迅速升高,诱导细胞表达白三烯受体。结合信息分析,孟鲁司特钠参与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子机理是____________。
(3)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均可参与该疾病的治疗,二者作用机理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本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5.(11分)白三叶为多年生雌雄同株的草本植物,是家畜优良的粗蛋白饲料来源。此外,白三叶的花、叶、茎等形态均具有显著的景观特征,也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野生型白三叶的花瓣为白色,偶然发现一株红色花瓣的白三叶突变体,为研究白三叶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时探究光照对花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红花突变体和野生型为材料,进行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实验结果推测,花色遗传中______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的遗传至少受_____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与亲本红花突变体回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3)野生型白三叶的茎为绿色,红花突变体的茎为紫色,且绿茎对紫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以野生型白三叶和红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
(4)研究发现,在遮光条件下红花突变体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发生变化,导致花瓣红色逐渐变浅,遮光2天后花瓣颜色变为白色,并且如果遮光条件一直持续下去则花色始终保持白色。恢复光照后,其花瓣在1天后即可恢复为红色,并在光照下能一直保持红色。可见,______是红花白三叶花瓣显色的必要条件,遮光能够影响花瓣中______的合成。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A C B D A D A C B D D
二、选择题(共15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BC BC ABD AB ABD
三、非选择题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浓度(的高低)、不同的施肥方式、水稻的不同发育时期(3分,答出1个给1分)灌浆(答灌浆前或灌浆后均给分)
(2)非气孔 与NF组相比,不论哪种施肥方式,NF40条件下水稻灌浆后期的气孔导度均没有受明显的影响,且胞间浓度较高(2分,答出NF40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降低,或者胞间浓度较高均给分)
(3)有机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无机肥的施用可以快速为作物提供养分用于生长(2分,答出1点给1分)
(4)分别进行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重复上述实验,检测各项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2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X 或
(2)Ⅱ-3 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含d基因的两条染色体分配到卵细胞中,并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2分)
(3)Ⅰ-3 1/4 (4)14.5%(或29/200,2分) (5)1/8(2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冷觉(或温度)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的分泌量(2分,1点1分)
(2)C、D 其余制剂是多肽或蛋白类物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发挥作用
(3)相反 低温
(4)自身免疫 胰岛B F攻击胰岛B细胞表面受体,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知血糖变化,进而引起胰岛素缺乏,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2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过敏原 浆 组胺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2分,答出2点即可,1点1分)
(2)免疫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 孟鲁司特钠可降低水平,减少白三烯受体的表达量;阻止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缓解过敏症状(2分,答出1点即可)
(3)不同
(4)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2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白花 2 自由组合
(2)7/15(2分) 白花:红花=3∶1(2分)
(3)实验思路一:选野生型白花绿茎与红花紫茎突变体杂交获得,与突变体进行测交得,观察并统计的表型及比例。预测结果及结论:若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绿茎:白花紫茎:红花绿茎:红花紫茎=3:3:1: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白花绿茎:红花紫茎=3: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二:选野生型白花绿茎与红花紫茎突变体杂交获得,自交得,观察并统计的表型及比例。预测结果及结论:若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绿茎:白花紫茎:红花绿茎:红花紫茎=45∶15∶3∶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白花绿茎:红花紫茎=15∶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出其中一种即可,2分,实验思路1分,预测结果及结论1分)
(4)(持续)光照花 青素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年12月高三联考
生物学
1.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脱氧核糖由C、H、O组成,二者元素组成不同,A错误。
2.D【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成熟的叶肉细胞含有中央液泡和叶绿体,便于观察,所以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可以选用叶肉细胞,A错误;蔗糖为非还原糖,在检测组织中的还原糖时,不可选用蔗糖,B错误:因为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较少且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不连续的,不便于观察,所以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通常选用蝗虫精巢为实验材料而非卵巢,C错误;动物血浆、鸡蛋清中含有缓冲物质,可用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选用鸡蛋清时须稀释、摇匀,并去除产生的泡沫,D正确。
3.C【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使支气管扩张,B错误: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当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引起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D错误。
4.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的相关知识。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影响淀粉分支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甜和不甜,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研究表明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影响淀粉的合成,从而影响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甜和不甜两对相对性状,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B正确;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若对淀粉分支酶基因进行定点甲基化,可抑制该基因表达,进而可能产生皱粒豌豆性状,D正确。
5.A【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①中水果较甜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较弱,糖类积累较多,A正确;②夏季晴朗天气的中午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温度过高,植物为避免失水过多,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吸收量减少,暗反应减弱,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B错误;③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对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到人眼睛中的绿光最多,C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④中酸奶胀袋的原因可能是酸奶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气体,D错误。
6.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是同一物种,其花色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不会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由于不确定控制花色基因的情况,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杂交后代的花色出现差异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也可能是表观遗传等其他因素的结果,B错误;生物的性状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保留下来的性状是适应环境的结果,C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属于同一物种,所以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
7.B【解析】本题考查ATP、蛋白质磷酸化等知识。由题意可知,载体蛋白M运输过程中,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后将载体蛋白M磷酸化,A错误;载体蛋白M催化ATP水解后被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进而运输,B正确: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一般用于暗反应,C错误;载体蛋白M催化ATP水解的产物为ADP和Pi,不是RNA的基本单位,D错误。
8.D【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所用方法。探究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各个温度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D错误。
9.A【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与内环境稳态。健康人的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故组织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载体数量会增加,A正确;健康人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增加,B错误:人体长期处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高血糖,进而出现尿糖,人的尿量会增加,C错误:正常血糖范围是指空腹状态下的血糖,饭后人体血糖会高于正常范围值,并不一定预示机体处于不健康状态,D错误。
10.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11.A【解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据题图分析,激素A、B、C、D分别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醛固酮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合成部位是内质网而非核糖体,A错误。激素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激素D(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B正确。如果注射少量激素D(醛固酮),发现激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可能是激素D(醛固酮)对下丘脑和垂体反馈抑制的结果,C正确。与饮用浓盐水相比,饮用纯净水后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多,尿液浓度降低,D正确。
12.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变异的知识。题图细胞中M和m同时出现,可能是染色体片段互换或基因突变引起的:一条染色体上有N和n,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A错误。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不是第二极体,B错误。如果该细胞是极体,若同时出现M、m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MmnO(假设缺失用O表示),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即MO或Mn或mO或mn;若同时出现M、m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MMnO或mmnO,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即MO或Mn或mO或mn,C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但核DNA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
13.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转运蛋白甲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自膜内外的浓度差,转运蛋白乙运输和则需要ATP供应能量,所以转运蛋白乙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但转运蛋白甲不具备,A错误;食物中含量升高会增加小肠肠腔中浓度,增大细胞膜内外浓度差,有利于甲对葡萄糖的转运,B正确:转运蛋白乙运输和是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浓度的升高不会抑制转运蛋白乙对的转运,所以不会抑制转运蛋白甲对葡萄糖的转运,即食物中增多不会明显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C错误;题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即其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14.D【解析】本题考查miRNA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形成miRNA的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并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miRNA发挥作用时与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在A、U和G、C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B错误:反密码子特指tRNA上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相邻碱基,其他RNA上的碱基序列不能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据题图分析,结合了miRNA的mRNA可能被运输到溶酶体中进行水解,D正确。
15.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相关知识。由题图可知,谷氨酸、甘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三种物质属于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起作用,不经过血液运输,A错误;题图中内源性大麻素的释放方式是自由扩散,谷氨酸、甘氨酸的释放方式是胞吐,B错误;据题图可知,甘氨酸作用于甲细胞可促进其释放谷氨酸,谷氨酸增多会促进乙细胞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会抑制丙中甘氨酸的释放,从而避免甲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状态,C错误,D正确。
16.AB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MuSCs向肌细胞分化,A错误。由图1可知,低中浓度的AST能促进MuSCs向肌细胞分化,浓度过高会抑制MuSCs的肌化,B错误。由图1可知,的AST可促进肌化过程:由图2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T组的AMPK含量增加,说明AMPK会促进MuSCs的肌化,而mTOR含量降低,说明mTOR会抑制MuSCs的肌化,C错误。由图1可知,不同浓度的AST对MuSCs肌化过程的影响不同,因此在促进MuSCs肌化过程中要注意AST的使用量,D正确。
17.BC【解析】本题考查排尿反射及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膀胱储尿过多引起尿意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成年人的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排尿中枢,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新生儿不能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其排尿只有非条件反射存在,即牵张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a(传出神经)→膀胱(效应器),C正确;排尿过程需要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
18.ABD【解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根据题图中A指导合成B,B指导合成C,C起催化作用,可知C为酶(在题图过程中为蛋白质),则A为DNA,B为RNA。题图中A→B→C过程代表基因的表达过程,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能进行该过程,A错误;A→B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DNA病毒存在A→B→C过程,但只发生在宿主细胞中,C正确:若题图要包含中心法则全过程,则还缺少A→A、B→B、B→A过程,D错误。
19.AB【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分析图1,巨噬细胞识别抗原,并通过②呈递给某种初始状态的T细胞,该细胞作用于未经抗原刺激的T细胞,则某种初始状态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未经抗原刺激的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细胞I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病毒再与体液中的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B错误;图2中与第5天相比,第15天易感染者人数减少可能是一部分人体内已经产生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相应的抗体,C正确;由图2可知,第5天时易感染者人数非常多,而患病人数很少,第15天患病人数比第5天多,而第20天易感染者人数和患病人数与第15天相比均下降,说明第20天时体内具有记忆细胞即细胞Ⅱ的人数多于第5天,D正确。
20.ABD【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相关计算。据题表分析,高茎和矮茎正交、反交结果不同,可以确定芦笋茎秆的高茎和矮茎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即B/b基因在X染色体上:深绿和浅绿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可以确定芦笋颜色的深绿和浅绿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即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深绿和高茎为显性性状,关于高茎植株的相关基因型,雄株有一种(),雌株有两种(和),共三种,A、B正确。若含的卵细胞致死,则子二代雌株和雄株中均不存在浅绿矮茎个体,而乙组子二代只有雌株中不含浅绿个体,说明含的花粉致死,C错误。由于含的花粉致死,若选择浅绿矮茎植株()作为父本,则其产生的花粉中仅有基因组成为aY的能存活,获得的子代均为雄株,D正确。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浓度(的高低)、不同的施肥方式、水稻的不同发育时期(3分,答出1个给1分)灌浆(答灌浆前或灌浆后均给分)
(2)非气孔 与NF组相比,不论哪种施肥方式,NF40条件下水稻灌浆后期的气孔导度均没有受明显的影响,且胞间浓度较高(2分,答出NF40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降低,或者胞间浓度较高均给分)
(3)有机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无机肥的施用可以快速为作物提供养分用于生长(2分)
(4)分别进行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重复上述实验,检测各项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2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1)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研究有3个自变量,分别为浓度(的高低)、不同的施肥方式、杂交水稻南粳9108的不同发育时期(横坐标)。与NF组相比,在2种施肥方式下NF40组都在灌浆前后期的光合速率下降比例较大,所以浓度升高主要在灌浆期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较大。
(2)分析题图可知,引起南粳9108灌浆后期饱和光合速率降低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依据见参考答案。
(3)长期进行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从营养物质供应角度分析,原因见参考答案。
(4)合理即可,见参考答案。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X 或
(2)Ⅱ-3 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含d基因的两条染色体分配到卵细胞中,并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2分)
(3)Ⅰ-3 1/4 (4)14.5%(或29/200,2分) (5)1/8(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变异。
(1)由题意可知,正常基因(D)对致病基因(d)为显性,结合电泳检测结果可以判断,重症患者均为致病基因纯合子,轻症患者为杂合子。根据1-3为男性重症患者,但其子Ⅱ-4不患病,即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可以确定蚕豆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重症患者的基因型是或。
(2)该家庭中Ⅲ-1是重症患者且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可以确定其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Ⅱ-4,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3,则造成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Ⅱ-3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含d基因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后都进入了卵细胞中,并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
(3)Ⅱ-5为女性轻症患者(),分析题图1可知,其致病基因来自父亲Ⅰ-3。她与一重症患者()婚配,二者生育一个轻症孩子()的概率为1/4。
(4)已知该地男女比例相等,人群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即的基因频率为10%、的基因频率为90%,故男性中重症患者所占比例为10%,占人口总数的5%;女性中重症患者所占比例为10%×10%=1%,轻症患者所占比例为2×10%×90%=18%,则女性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共占人口总数的9.5%。据此可推出该地区所有类型的患者的出现概率为14.5%。
(5)Ⅱ-1的基因型为,其妻子是轻症蚕豆病患者,基因型为,二者生育的患轻症蚕豆病女儿的染色体组成一定是父亲提供染色体,母亲提供染色体。如果控制果糖激酶缺乏症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两个女儿的基因型应相同,与题意不符,因此果糖激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这对夫妇关于果糖激酶缺乏症的基因型一定为一个杂合子和一个隐性纯合子,不论果糖激酶缺乏症的致病基因为显性还是隐性,二者生育一个患果糖激酶缺乏症孩子的概率均为1/2,生育一个不患蚕豆病孩子的概率为1/4,因此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8。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冷觉(或温度)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的分泌量(2分)
(2)C、D 其余制剂是多肽或蛋白类物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发挥作用
(3)相反 低温
(4)自身免疫 胰岛B F攻击胰岛B细胞表面受体,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知血糖变化,进而引起胰岛素缺乏,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
(1)分析题图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胰岛素,F为抗体。由题图中调节的结果为代谢加快可知,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说明环境温度较低,因此感受环境温度变化的结构是冷觉(或温度)感受器。低温下机体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的分泌量。
(2)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口服,而蛋白质和多肽类激素口服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水解而失去活性,无法发挥作用。
(3)D(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E(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二者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偏高,而在低温条件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促进血糖升高的作用,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更困难。
(4)由题干可知,部分F(抗体)可能通过③或④过程特异性攻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进而引起糖尿病,在免疫学上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若F(抗体)攻击的是胰岛B细胞,则攻击的可能是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或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知血糖变化,引起胰岛素缺乏,进而引起糖尿病,此种情况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若F(抗体)攻击的是肝细胞,则攻击的是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此时即使注射胰岛素也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过敏原 浆 组胺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2分,答出2点即可,1点1分)
(2)免疫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 孟鲁司特钠可降低水平,减少白三烯受体的表达量:阻止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缓解过敏症状(2分,答出1点即可)
(3)不同
(4)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及相关实验的分析。
(1)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能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这类抗体可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这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而导致出现皮肤红肿等过敏症状。
(2)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由题表数据可知,孟鲁司特钠可降低水平,进而减少白三烯受体的表达量:同时由于孟鲁司特纳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药物能够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进而缓解过敏症状。
(3)氯雷他定通过减少组胺的产生来缓解过敏症状,与孟鲁司特钠的作用机理不同。
(4)据题表数据可知,孟鲁司特纳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后,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白花 2 自由组合
(2)7/15(2分) 白花:红花=3:1(2分)
(3)实验思路一:选野生型白花绿茎与红花紫茎突变体杂交获得,与突变体进行测交得,观察并统计的表型及比例。预测结果及结论:若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绿茎:白花紫茎:红花绿茎:红花紫茎=3∶3∶1∶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白花绿茎:红花紫茎=3: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二:选野生型白花绿茎与红花紫茎突变体杂交获得,自交得,观察并统计的表型及比例。预测结果及结论:若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绿茎:白花紫茎:红花绿茎:红花紫茎=45∶15∶3∶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白花绿茎:红花紫茎=15∶1,则说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出其中一种即可,2分)
(4)(持续)光照 花青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
(1)由红花突变体与野生型白花杂交,均表现为白花,且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可知白花为显性性状。红花49株,白花735株,二者的比约为1∶15,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设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为A/a、B/b,由(1)中分析可推知亲本红花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中白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9:3:3,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8/15,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7/15。与亲本红花突变体(aabb)回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1:1:1:1,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3:1。
(3)见参考答案。
(4)由题干信息可知,遮光后花瓣的红色逐渐变浅,2天后变为白色,且能在遮光下维持白色;而恢复光照1天后恢复红色,说明(持续)光照是红花白三叶花瓣显色的必要条件。而花瓣颜色改变是由花青素含量变化引起的,所以遮光能够影响花瓣中花青素的合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