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答案)
李兆基中学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高二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N 14 S 32 Fe 56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10每小题2分, 11-16每小题4分, 共44分)
1. 化学与社会、科学 技术、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 “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中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C. 《荀子劝学》中记载“冰之为水, 而寒于水”, 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 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D. 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基磷灰石的小,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有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用高压锅炖肉 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B 环保行动:将废旧电池分类回收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既节约成本又降低污染
C 家务劳动:用洁厕灵清洗卫生间水垢 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D 医药管理:用冰箱保存疫苗 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
3. 用钉(Ru)基催化剂催化CO (g)和H (g)的反应示意图如图, 当反应生成46g液态HCOOH时放出 31.2kJ 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历程中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 图示中物质I、Ⅱ、Ⅲ均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D. 由题意知:HCOOH(l)=CO (g)+H (g) △H=+31.2kJ mol
4.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唾液可以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
B.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产生气泡
C. CO中毒的病人进入高压氧舱中接受治疗
D. 氯水中加入CaCO 粉末以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
5. 下列实验或装置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中和热 B.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C.测定H C O 溶液的浓度 D.制备无水MgCl
6.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重要形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g)+3H (g) 2NH (g)△H=-92kJ mol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放出92kJ的热量,生成的NH 分子数目为2NA
B. 1molN 与足量H 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C. 25°C时,1LpH=12的氨水中所含OH 的数目为0.01NA
D. 1molNH 完全溶于足量稀盐酸后所得NH4+的数目少于NA
7. 探究醋酸浓度与电离度(α)关系的步骤如下,与相关步骤对应的操作或叙述正确的
步骤 操作或叙述
A I.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醋酸溶液浓度 滴定时应始终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B Ⅱ.用标定后的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应使用干燥的容量瓶
C Ⅲ.测定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pH 应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D IV.计算不同浓度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 计算式为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Ⅱ为3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
B. 将Na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 80℃, 溶液的pH变小
C. NaHA 溶液呈酸性,说明H A 为弱酸,且HA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
D. 室温下, 100mLpH=10.0的Na CO 溶液中水电离出OH 的物质的量为1.0×10 mol
9. 在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 pH=5
B. 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pH=7,此时2c(NH4+)= c(SO42-)
C. NaClO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ClO >c(OH )>c(H )
D. 同浓度的①NH Cl ②NH HSO 溶液, c(NH4+): ①>②
10. 化学有独特的符号表达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 1/2O2(g)=CO2(g) △H=2832kJ·mol
B. 醋酸与NaOH溶液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 (aq)+OH (aq)=H O(1)△H=-57.3kJ·mol
C. 用FeS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Hg :FeS(s)+Hg (aq) Fe (aq)+HgS(s)
D. 加热氯化铜溶液颜色由蓝变黄绿色;[Cu(H O) ] (蓝)+4Cl [CuCl ] (黄)+4H O △H<0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Fe 、Cl 、Mg 、SO4
B. 的溶液: Na 、AlO 、NO 、S 、SO4 ;
C.c(NH4+)=c(Cl )的NH Cl-NH H O混合液:Al3+、Fe3+、SO42-、NO3
D. 常温下,雨水电离产生(c(H )=10 mol·L 的溶液中: Na 、Cl 、CO3 、SO4
12.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与结论
A 比较H SO 与H CO 的酸性强弱 分别测H SO 、H CO 两饱和溶液的pH H SO 溶液pH小,则酸性H SO >H CO
B 验证Na CO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往含有酚酞Na CO 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 晶体 溶液红色变浅,则Na CO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比较Ksp(AgCl)与Ksp(AgBr)的大小 向足量AgNO 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aCl溶液,再加入NaBr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再生成淡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Br)
D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快速压缩装有NO 、N O 平衡混合气体的针筒活塞 平衡后气体颜色变深,则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NO 的方向移动
13.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O (g)+6H (g) C H (g)+4H O(g) △H<0。若按照n(CO ):n(H )=1:3的投料比充入容器,测得平衡时n(H )和n(H 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线表示平衡时n(H O)随温度的变化
B. 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 x=5.16mol
D. 在等温相同体积下,通入1molCO 、3molH 与通入2molCO 、6molH 达到平衡时,C H 的体积分数一样
14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②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③是在0.1mol·L 的Na CO 溶液中加水稀释,随着加入水的体积的增大,溶液中(c(HCO3 )的变化曲线,Na CO 的水解程度:A点小于B点
D.图④是铁条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t 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15.等浓度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分别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始酸性:HA>HB
B.起始浓度:c(HB)=0.01mol·L
C.HA和HB起始溶液体积相同
D.滴定HA和HB均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16.室温下用0.1mol·L Na SO 溶液吸收SO 的一种脱硫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H SO 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 =1.0×10 ,K =1.0×10 ,H CO 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 =4.0×10 、K =5.0×10 , Ksp(CaCO )=3×10-9 , Ksp(CaSO )=3×10 ,忽略通入SO 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 O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mol L Na SO 溶液中:c(OH-)=c(H+)+c(HSO3 )+c(H2SO3)
NaHSO 溶液中:c(SO3 )<c(H2SO3)
“沉淀”分离后的滤液中:c(Ca2+) · c(SO3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7.I.常温下, 有浓度均为0.1mol·L 的下列6种溶液:
①NaOH溶液、(②CH COONa溶液、③NaCN溶液、(④NH · H O溶液、⑤NH Cl溶液、⑥HCN溶液
已知相关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HCN H CO CH COOH NH ·H O
K =4.9×10 Ka1=4.0×10 K =5.6×10 K =1.7×10 KB=1.4×10
(1) 某学生用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酚酞做指示剂, 则当 时, 反应到达滴定终点。
(2) 关于上述①~⑥种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OH为强电解质, 加热①NaOH溶液, c(OH )不变, pH不变
B.②CH COONa溶液和③NaCN溶液的pH大小: ②<③
C.⑤NH Cl溶液的微粒浓度大小:c(Cl-)>c(NH4+)>cNH · H O)>c(H+)>c(OH-)
D. 取同体积的④NH ·H O溶液与⑥HCN溶液充分混合后:
c(NH_{4}^{+})+c(NH_{3} \cdot H_{2}O)=c(CN^{-})+c(HCN)
取④NH ·H O溶液、⑤NH Cl溶液、⑥HCN溶液稀释10倍后, 溶液的导电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5℃时,向③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 (5) 室温下向10ml0.1mol/LH PO 3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H PO 的电离程度减小 B. 由水电离出的(c(H )增大
C.比值增大 D. 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6) P与 As属于同主族元素,亚砷酸((H AsO )是三元弱酸, 其溶液中含砷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H AsO 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a = (填数值)。在0.1mol/L的)H AsO 中,溶液的pH约为 。(以第一步电离为主计算)
18.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Ag 和Fe 的氧化能力设计如下实验。
Ⅰ. 探究Ag 和Fe 氧化 Cu的速率
向体积均为0.1L、浓度均为(0.0100mol·L 的Ag SO 溶液和Fe (SO ) ,溶液中加入表面积相同、质量相等的铜片, 反应一段时间后, 经检验,Ag SO 已完全消耗,Fe (SO ) ,还有剩余。该小组同学猜测4Ag 和Fe 的氧化能力:Ag >Fe 。
(1) 检验溶液中还有Fe (SO ) 剩余的试剂为 。
(2) 相较于Fe (SO ) 溶液,Ag SO 溶液和铜反应速率较快的原因除了上述同学的猜测,还有可能是 。
Ⅱ. ①探究反应Ag +Fe Ag↓+Fe 为可逆反应
将浓度均为0.0100mol·L 的 Ag SO 溶液和FeSO 溶液等体积混合 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黄色,且有灰黑色沉淀生成。
(3) 若要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只需检验 (填离子符号)的存在。
②测定反应Ag +Fe Ag↓+Fe 的平衡常数
取 II①中反应后的VmL 上层清液 用c mol·L 酸性KMnO 溶液滴定上层清液中剩余的Fe ,并记录滴定终点所消耗的酸性KMnO 溶液的体积;重复滴定3次,平均消耗酸性KMnO 溶液的体积为V mL。
(4) 完成上述滴定实验, 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
(5) 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指示剂的原因为 。
(6) 平衡时c(Fe )= (用含V、c 、V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19.从某含锌矿渣(主要成分是ZnO, 杂质是SiO 、Fe O 、CuO)中分离出相应金属资源, 并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Fe Fe Zn Cu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5.2
沉淀完全(c=1.0×10 mol·L )的pH 2.8 8.3 8.2 7.2
回答下列问题:
(1) 能提高“溶浸”速率的具体措施为 (任写两条);“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K [Fe(OH) ]= 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
(3) 为了将三种金属完全分离, “氧化除杂”时需要调节的pH范围为 。
(4) 请写出还原除杂步骤中相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
(5) 该流程中除了回收制备金属锌外, 还可回收的含金属的资源为 (填化学式)。
20. 含氮化合物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工业上常用NH 和CO 合成尿素[CO(NH ) ],利用该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温室效应。该反应可分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和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①以NH 、CO 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 )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合成尿素总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高温”或“低温”)。
(2) 一定温度下,将NH 和CO 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容积恒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总反应。15min时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上述条件下, 从反应开始至15min时, CO(NH ) 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g·min
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 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 NH 和CO 的浓度之比为2: 1
C. 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 NH 的消耗速率和 CO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③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的 NH 、1molCO 和2molH O,则此时平衡 (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再次平衡时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3)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存在大量NO。中国科学家在以H 为还原剂清除NO 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化学方程式为2NO(g)+2H (g) N (g)+2H O(g) △H<0。当固定比例的NO(g)和H (g))的混合气体,以相同流速分别通过填充有两种催化剂的反应器,测得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新型催化剂优干传统催化剂的理由为 。
②M、N、P、Q四点中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李兆基中学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参考答案
高二 化学
1 2 3 4 5 6 7 8
C C D A A B C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C B C C A D
17、(1) 最后半滴NaOH溶液(或标准液)滴入时,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 BD (3) ⑤>④>⑥(4)CN-+CO2+H2O=HCN+HCO3-
(5) BC (6) 1×10-9.2 5.1
18、(1) KSCN溶液
(2) 铜置换银的过程中会形成原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
(3) Fe
(4) BD (5) 酸性KMnO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有颜色变化
(6)
19、(1) ①. 适当增大硫酸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 ②. SiO
(2) ①. 10-16.4②. 将Fe 氧化成Fe , 便于沉淀分离
(3) 2.8~5.2 (4)Zn+Cu =Zn +Cu (5) Fe(OH) 、 Cu
20、(1) ①.2NH (g)+CO (g)=CO(NH ) (s)+H O(g)△H=-87.0kJ/ mol ②. 低温
(2) ①.8 ②.AC ③. 正向移动 ④.50
(3) ①, 在较低温度下, 单位时间内 NO 的转化率更高 ②. 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