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铁路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铁路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价
历史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隋建国初期规定:成丁年龄由18岁提高到21岁、22岁,受田仍为18岁,成丁服役时间,也由1个月减为20天。后来,规定百姓年满50者收庸免役,般是3尺绢顶1日役。调绢也由4丈减为2丈。这有利于( )
A.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开元盛世”出现
2.隋朝再次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以后,皇帝一方面联合新成长起来的寒门势力继续打压士族势力,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选拔一大批人才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于是应运而生了( )
A.九品中正制 B.贞观之治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
3.《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必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朝设立三省的目的是
(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 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5.被称为“诗圣”的他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6.唐朝与前朝秦汉不同,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国臣服于自己,某种条件之下和平共处也是智慧的选择。据此,使得唐朝愿意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多种形式外交是受到( )
A.唐朝科举制度的实施 C.中外贸易往来特别频繁
B.唐朝繁荣的文化艺术 D.开放的政治氛围的影响
7.史料是凭借,史实是基础。史论既是从历史中得出的结论,又是指导实践的认知工具,是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 )
A.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B.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
C.755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D.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8.北宋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 )
A.遏制了藩镇割据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办事效率 D.推动了经济发展
9.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 )
A.非常喜欢喝乳茶 B.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C.畜牧业发展落后 D.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
10.下表是黄纯艳在《宋代海外贸易》中对当时进口商品的分类。这说明当时( )
种类 品名
珍宝 金银、象牙、犀角、珊瑚、玳瑁、翠羽、玛瑙、猫儿眼等
香料 沉香、乳香、将真香、龙涎香、蔷薇水、檀香、笺香、光香、金颜香、安息香、速香、暂香、黄速香、生香、麝香木等
药材 苏木、阿魏、肉豆蔻、白豆蔻、没药、胡椒、丁香、木香、速合油、血碣、脑子、鹿茸、茯苓、人参、麝香等
日常用品 吉贝布、番布、高丽娟、绸布、松板、罗板、乌婪木、席、折扇等
军事用品 硫磺、日本刀、皮货、筋角等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C.进口商品种类繁多 D.重农抑商政策消除
1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端( )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元朝与南宋 D.北宋与西夏
12.1260年,继承了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完颜阿骨打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13.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现象
A.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B.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
C.使元朝完全摒弃了本民族的文化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佐证“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是(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使用纸币并出现瓦子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5.司马光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这一编年体史书是( )
A.《论语》 B.《全唐诗》 C.《窦娥冤》 D.《资治通鉴》
二、辨析改错(12分)
16.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均有繁荣与发展的特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武则天在位时,政局稳定,励精图治,并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改正:
【 】(2)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改正:
【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改正:
【 】(4)元朝在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人中国版图。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河的修建,使广大民工则在此时陷入了沉重的苦难之中,无数人在这个修建过程中失去生命,社会由此迎来更大的危机。为此百姓们终于无法忍受,开始在全国各地纷纷发起起义活动,隋朝的统治也由此在《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振奋中走向自身生命的终结。
——摘编自《隋大运河修建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此河”指古代哪一重大工程。是哪朝的谁开凿的 写出此河的最北端。(4分)
(2)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你对此观点的理解。(3分)
材料二
(3)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均有很大发展。依据所学,写出图一生产工具的名称,并分析图二的特点。(3分)2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捐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4)材料三反映的北宋的政策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安史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安史之乱遭到人民反对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五代十国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中原地区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的更迭。而南方诸国则是同时并存。五代王朝,武人当政,藩镇跋扈,因此战乱不断。而偏安一隅的南方诸国,为了能在乱世中立足都采取比较积极务实的保境息民政策,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唐末五代北方士人南迁及其对南方士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五代十国的政局特点。(3分)
材料三 1141年,“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全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3)材料三是哪两个政权的和议 结合所学指出“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统称为什么。(4分)
(4)综合上述史料的分析,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为了更真实生动地感受唐宋历史,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起来”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展盛世繁荣]
(1)依据图一及所学,指出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及其主要影响,并分析图二所折射出的宋朝的时代特征。(6分)
[话民族交融]
(2)图三画卷反映了唐蕃和亲这一历史事件,其作者是谁 写出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唐蕃和亲有何重要意义 (4分)
[写中外交往]
(3)依据图四、图五及所学,指出图四人物名称及贡献、图五中书的作者。(3分)
(4)通过上述对唐宋历史文物的探究及学习,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如何宣传中国古代历史 (2分)
20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价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C 3.C 4.B 5.B 6.D 7.C 8.B 9.D 10.C
11.A 12.C 13.A 14.B 15.D
二、辨析改错(12分)
16.(1)判断:×改正:“武则天”改为“唐玄宗”。
(2)判断:×改正:“开放”改为“开明”。
(3)判断:√
(4)判断:×改正:“澎湖巡检司”改为“宣政院”。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1)大运河。(1分)隋朝。(1分)隋炀帝。(1分)涿郡。(1分)
(2)观点:隋朝的灭亡源自大运河的修建。(1分)理解:此观点不正确,因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但大运河的修建在其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2分)
(3)名称:曲辕犁。(1分)特点:工艺精美、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等。(2分)
(4)影响:社会经济:辽宋在边境开设榷场,有利于双方经济交流发展;(2分)民众生活:带来了和平局面或促进了社会安定。(2分)
18.(1)原因:安史之乱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安史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4分)
(2)特点: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北方政权更迭,战乱不断;南方政局稳定,经济发展。(3分)
(3)政权:宋和金。(2分)统称:岁币。(2分)
(4)认识:社会的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处理好民族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3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1)科举制度;(1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时代特征:商业贸易的繁荣、绘画艺术的高超等。(1分,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阎立本。(1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2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分)
(3)鉴真。(1分)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1分)玄奘。(1分)
(4)倡导全社会保护好每一处历史文物;客观全面认识、宣传中国古代历史;认真努力学习好中国古代历史。(2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