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答案)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腔肠动物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A.水螅 B.水母 C.海葵 D.珊瑚虫
2.某同学用手抓一只海蜇,突然感觉到手有火灼的痛感,这最有可能是由于( )
A.被海蜇产生的芽体刺伤 B.被海蜇的口咬伤
C.被海蜇的刺细胞刺伤 D.被海蜇的消化液腐蚀
3.下列关于涡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身体扁平,像一片柳叶,呈两侧对称
B.有背腹、前后之分
C.有口无肛门
D.前端呈三角形,有眼和耳
4.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 )
A.沼螺 B.钉螺 C.蜗牛 D.鱼
5.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C.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6.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而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主要是因为其体表具有( )
A.角质层 B.外胚层 C.外骨骼 D.消化管
7.蛔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目前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水果蔬菜洗净再吃
C.饭前便后洗手 D.接种疫苗
8.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要高等,主要体现在( )
A.身体呈线型 B.两头尖 C.有口有肛门 D.雌雄同体
9.蛲虫和丝虫都属于线形动物,下列关于线形动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有口有肛门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许多相似的体节
10.大雨过后蚯蚓钻出地面的原因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钻出地面取食
C.土壤中水多、氧少,无法呼吸 D.喜欢干燥的环境
11.下列关于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蚯蚓可作为鱼、虾等的天然饵料
B.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C.蚯蚓穴居于土壤中,疏松土壤,破坏农作物
D.蚯蚓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12.如图所示无脊椎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13.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14.下图所示的剑蛏是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下列不属于剑蛏特征的是( )
A.身体柔软 B.有外套膜 C.运动器官是足 D.用肺呼吸
15.小明在河里抓到几只河蚌放在家里的鱼缸中饲养,发现河蚌的两壳张开后,伸出了白色的结构,小明看到的其实是河蚌的( )
A.鳃 B.足 C.舌 D.头
16.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17.游动的虾与鸣唱的蝉,其外形和生活环境差异都很大,但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有一对翅 C.有两对足 D.有三对触角
18.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A.角质层 B.消化腔 C.刚毛 D.外骨骼
19.下列关于昆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昆虫的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B.蜘蛛是昆虫,它和蝗虫都是节肢动物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20.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体温是否恒定 B.体内有无脊柱
C.呼吸器官的差异 D.生活环境的不同
21.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类十分丰富,鱼在水中停止游泳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地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其生理意义是( )
A.更换体内水分
B.完成呼吸过程
C.排出体内废物
D.摄入水中的食物
22.“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 D.各种鳍的摆动
23.下列不属于我国著名“四大家鱼”的是( )
A.青鱼 B.草鱼 C.鲫鱼 D.鲢鱼
24.目前海洋鱼类日益减少,有些种类甚至面临消失,主要原因是( )
①鱼类的食物短缺
②海洋鱼产量过低
③人类过度捕捞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螃蟹、蛇 B.大鲵、蝾螈 C.鳄鱼、田螺 D.蜈蚣、乌龟
26.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主要意义是(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27.俗话说“蛙满堂,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关于青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B.青蛙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完全能满足它对氧气的需求
C.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28.科莫多巨蜥又名科莫多龙,平均体长2至3米,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下列有关科莫多巨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莫多巨蜥会在陆地上产卵
B.科莫多巨蜥的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科莫多巨蜥用肺呼吸
D.科莫多巨蜥和蝾螈属于同一类群
29.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皮肤和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30.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二、实验题
31.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三个大小相同、洁净的烧杯,分别加入等量已晒过的自来水,调节三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是20℃、常温25℃、30℃,并保持恒定。②将3条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鲫鱼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③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鲫鱼在1分钟内的鳃盖运动次数(即呼吸频率);稍停片刻,重复记录两次。结果如下表: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甲 20℃ 52 45 47 48
乙 常温25℃ 112 110 109 110
丙 30℃ 187 185 183 185
请回答: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可以形成________实验,两组实验的变量均是____。
(3)实验时除水温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_____。
(4)实验中记录三次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32.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下图为水螅纵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的身体呈________对称,这种身体结构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图中①是水螅的_________,主要作用是探寻和捕获食物。
(3)水螅的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______,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_____排出体外。
(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图中______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33.蚯蚓作为人类的朋友,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观察蚯蚓的外部结构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_____组成,使它能够灵活运动。
(2)图中2代表的是______,图中1所示的这部分结构是蚯蚓身体的________(填“前”或“后”)端。
(3)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蚯蚓的______,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4.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_____三部分。
(2)体表有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动物。
(4)蝗虫胸部生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____对翅,适于飞行。
(5)蝗虫体表有______,用于呼吸。
35.如图是鲫鱼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的身体呈_____型,可分为头部、_____和尾部三个部分。
(2)鲫鱼体表被覆________,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3)鲫鱼用________呼吸,它能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鲫鱼身体两侧的[1]____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和水流速度等信息。
36.下面是小林同学在网上搜到的四种动物及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动物中,除青蛙外,属于两栖动物的还有_______。
(2)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依靠肺呼吸,同时_______可辅助呼吸。
(3)青蛙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善于在陆地上跳跃,趾间有蹼,能划水,因此运动能力强。蛇是穴居动物,靠身体的屈曲向前运动。而蜥蜴利用______贴地爬行。
(4)蜥蜴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_________。
(5)蛇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其所产的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有坚韧的_______,起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答案:C
解析: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止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不小心就会被海蜇蜇伤,主要是因为海蜇的触手上分布着很多刺细胞。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B.结合分析可知,涡虫是扁形动物,身体扁平,像一片柳叶,呈两侧对称,有背腹、前后之分,故AB正确。
C.涡虫是扁形动物,结构较简单,有口无肛门,故C正确。
D.涡虫的前端呈三角形,有眼点,但没有眼和耳,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而珊瑚礁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故A正确。
B.大多数扇形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而不是腔肠动物,故B错误。
C.扁形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故C正确。
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如我们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古珊瑚和现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储油层,对开采石油有重要作用等。
故D正确
6.答案:A
解析:蛔虫营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而不是外胚层),起保护作用,使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蛔虫没有外骨骼、鳞片,A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预防蛔虫病: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蛔虫病没有疫苗,接种疫苗不是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解析:线形动物表现出比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有原体腔、雌雄异体、出现了肛门。可见C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故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多,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蚯蚓以土壤中的植物碎屑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渗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蚯蚓能吃进腐烂的有机物和大量的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成分,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故沙蚕可作为鱼、虾等的天然饵料,A正确。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蚯蚓穴居于土壤中,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呼吸,C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蚯蚓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属于环节动物,A错误。
B.蜗牛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螃蟹的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水螅生活在水中,体壁两胚层,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作用,由于有贝壳会使软体动物运动减慢,A错误。
B.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贝壳,外套膜还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C正确。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是因为外套膜不断产生分泌物而形成贝壳,使贝壳长大,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剑蛏是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运动器官是足。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河蚌在淡水中生活,体表有贝壳,有外套膜,外套膜能形成河蚌贝壳内面光亮的珍珠层。河蚌用鳃呼吸,靠足运动。河蚌的两壳张开后,伸出了白色的结构,这是河蚌的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故A正确。
BC.蝉有三对足,两对翅,虾没有翅,故BC错误。
D.蝉具有一对触角,这不是判断节肢动物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D
解析:蝉属于昆虫,身体的外面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蝉的陆地生活。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外骨骼。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步足,不是昆虫,属于蛛形纲,但它和昆虫类动物都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并且分部,有外骨骼等特征,都属于节肢动物。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在水中停止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而不是在喝水,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胸鳍和腹鳍的左右摆动主要是维持平衡、尾鳍的左右摆动主要是控制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为小鱼提供主要动力的是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故选C
24.答案:C
解析: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所以,海洋鱼类日益减少,有些种类甚至面临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严重。
故选C
25.答案:B
解析:A.螃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部,属于节肢动物;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卵生,属于爬行类,A不符合题意。
B.大鲵和蝾螈的幼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故都属于两栖动物,B符合题意。
C.鳄鱼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卵生,属于爬行类;田螺,的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蜈蚣的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乌龟的体表有角质的甲,卵生,属于爬行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答案:B
解析:青蛙的肺不发达,只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皮肤裸露且有黏液,可以辅助呼吸。
27.答案:B
解析:青蛙用肺呼吸,肺不发达,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故选B
28.答案:D
解析:A.科莫多巨蜥属于爬行动物,会在陆地上产卵,卵大而营养丰富,为胚胎发育提供较好条件,A正确。
B.科莫多巨蜥的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卵壳能减少水分的散失,B正确。
C.科莫多巨蜥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正确。
D.科莫多巨蜥是爬行动物,蝶螈是两栖动物,它们不属于同一类群,D错误。
故选D
29.答案:A
解析: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30.答案:D
解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故选项D是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原因。
故选D
31.答案:(1)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2)对照;水温
(3)控制单一变量
(4)减少误差
(5)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解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因此,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2)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都只有一个变量,变量是水温的不同,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因此,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可以形成对照实验,两组实验的变量均是水温。
(3)对照试验应遵循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除水温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样能成为对照实验。
(4)一次的实验结果往往具有偶然性,记录呼吸频率并重复记录三次,求三次平均值。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对所得数据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减小误差。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随着水温升高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在增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32.答案:(1)辐射
(2)触手
(3)⑤消化腔;②口
(4)⑥芽体
解析:(1)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这种身体结构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图中①是水螅的触手,主要作用是探寻和捕获食物。
(3)水螅的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水螅有口无肛门,所以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②口。
(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图中⑥是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33.答案:(1)体节
(2)环带;前
(3)刚毛;辅助运动
解析:(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身体的前端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与其他体节不同,较厚,这一结构叫作环带。我们一般以环带的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所以,图中2代表的是环带,图中1所示的这部分结构是蚯蚓身体的前端,作出判断的理由是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身体的前端。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颜色较淡的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可发现它们朝向身体的后方,具有辅助运动的功能。
34.答案:(1)腹部
(2)外骨骼
(3)节肢
(4)两
(5)气门
解析:(1)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2)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有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4)蝗虫胸部生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5)蝗虫用气管来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5.答案:(1)流线;躯干部
(2)鳞片
(3)鳃
(4)侧线
解析:(1)鲫鱼属于鱼类,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应于在水中游泳时减少阻力;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
(2)鱼的体表覆盖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3)鱼类用鳃呼吸,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
(4)鲫鱼通过1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鲫鱼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游泳,也不会迷失方向。
36.答案:(1)蝾螈
(2)皮肤
(3)四肢
(4)体内水分的蒸发
(5)卵壳
解析:(1)图中青蛙、蝶螈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蛇、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2)青蛙的肺不发达,结构简单,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因此,皮肤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冬眠期间的青蛙,几乎全靠皮肤进行呼吸。两栖动物的成体能在陆地上生活,从空气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与这一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它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部灵活转动,四肢短小,贴地爬行,用肺呼吸。
(4)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与两栖类相比,在繁殖后代方面的主要不同是体内受精,受精卵比较大,卵内含的养料多,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一般爬行动物是将卵产在沙土中,借助太阳光照射的温度进行孵化,生殖和发育都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