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模块检测试卷(二)(练习(答案) 课件2份打包)
(共86张PPT)
模块检测试卷(二)
对一对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B D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D C C B C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C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对一对
题号 21
答案 (1)常 28 (2)分离 (3)F1作母本产生配子时不发生同源
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作父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
一定比例的互换 29∶1∶1∶9 (4)ab (5)显性 如图所示
题号 22
答案 (1) (2)解旋酶 RNA聚合酶 (3)tRNA(或转运
RNA) 氨基酸 (4)转录 不易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对一对
题号 23
答案 (1)缺失 (2)籽粒黄色∶籽粒白色=1∶1 (3)父本 同源染色体 (4)籽粒黄色∶籽粒白色=2∶3 3/5
题号 24
答案 (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Y1~Y3 18% 不一定 (3)18.18% (4)10/11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假说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 1 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演绎”是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错误。
4
2.在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用药物抑制细胞DNA的复制,乙类细胞的比例将增加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甲类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联会配对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用药物抑制细胞DNA的复制,使细胞核中DNA含量不能加倍,会导致乙类细胞的比例增加,B正确;
由题干信息可知,培养的是小鼠的体细胞,甲类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现象,D错误。
4
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1: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红果×红果→F1中红果(1 511)、黄果(508)
A.根据三个实验均可判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B.以上三个实验中的亲本红果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实验3的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红果∶黄果=8∶1
D.以上三个实验均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实验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用其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
根据实验2所得的F1中只有红果可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实验1后代性状比例约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红果)×aa(黄果);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红果)×aa(黄果);实验3后代性状分离比约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红果),B错误;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红果),F1的红果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故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黄果所占比例为(2/3)×(2/3)×(1/4)=1/9,所以F1产生的子代中红果∶黄果=8∶1,C正确;
实验2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4.(2024·临汾高一月考)某雌雄同花的豌豆的花色受两对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R/r控制,且当基因B存在时,基因R不能正常表达。该豌豆花色的遗传机制如图所示,一株纯合紫花豌豆和一株纯合米黄花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F2中紫花豌豆占3/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的表型为红花
B.F2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占1/6或1/3
C.F2中红花豌豆的基因型有4种
D.F2中米黄花豌豆占1/8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红花对应的基因型为bbrr、米黄花对应的基因型为bbR_、紫花对应的基因型为B_R_、B_rr,一株纯合紫花豌豆(BBRR或BBrr)和一株纯合米黄花豌豆bbRR杂交得F1,F1自交,F2中紫花豌豆(B_R_、B_rr)占3/4,若亲本紫花基因型为BBRR,F1基因型为BbRR,若亲本基因型为BBrr,F1基因型为BbRr,无论F1是哪种基因型,F1自交,F2中紫花豌豆均占3/4,BbRR和BbRr均表现为紫花,A错误;
4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结合A选项的分析,若F1基因型为BbRR,F2紫花豌豆(1BBRR、2BbRR)中纯合子占1/3,若F1基因型为BbRr,F2紫花豌豆(1BBRR、2BbRR、4BbRr、2BBRr、1BBrr、2Bbrr)中纯合子占2/12即1/6,B正确;红花豌豆的基因型只有bbrr这一种,C错误;
若F1基因型为BbRR,F2中米黄花豌豆bbRR占1/4,若F1基因型为BbRr,F2中米黄花豌豆bbR_占3/16,D错误。
4
5.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已知该病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判断
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这个孩子的外祖父不可能是该病的患者
C.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男孩
D.这个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单项选择题
这对夫妇表现正常,生出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且该病为伴性遗传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中的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患病者均为男孩,A错误,D正确;
该母亲的致病基因是从这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中遗传过来的,B错误;
如果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女儿,女儿的表型都是正常的,C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6.(2024·郑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图中离心前通常需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
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
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
4
单项选择题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而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所以培养时间过长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7.(2023·秦皇岛高一检测)如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获得试管①到试管③,细
胞内的染色体复制了两次
B.用T2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
行实验,提取DNA更方便
C.试管③中含有14N的DNA占3/4
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
4
单项选择题
液中繁殖,所以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B错误;
试管③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含有14N,含有14N的DNA占100%,C错误;
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实验结果说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错误;
T2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该培养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8.(2023·常州高一期末)PM2.5是大气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是造成心血管疾病(CVD)的环境因素。PM2.5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影响DNA甲基化水平导致CVD的发生,在CVD病变出现前就有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
B.DNA甲基化水平异常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C.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
D.DNA甲基化水平可为CVD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单项选择题
√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单项选择题
DNA甲基化只是对碱基进行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A正确;
DNA甲基化水平异常可以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
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C正确;
由于CVD病变出现前就有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因此DNA甲基化水平可为CVD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D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2024·忻州高一期中)人体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含环状DNA(ecDNA),该DNA可大量扩增,且其上面含有癌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的ec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质
B.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ecDNA上的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
D.ecDNA的复制不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
√
4
癌细胞中的ecDNA位于细胞质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A错误;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一些病毒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错误;
DNA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ecDNA是环状DNA,其上的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C正确;
ecDNA的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错误。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10.(2023·南通高一期中)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条件和试剂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在该实验中先后用到两次且使用目的相同
③卡诺氏液:对细胞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
④甲紫溶液:可以用“醋酸洋红液”来代替进行染色体着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11.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协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①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 ③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④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 ⑤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
A.①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⑤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
单项选择题
①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符合题意;
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协同进化,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退化,不符合题意;
③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不符合题意;
④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不符合题意;
⑤所述内容属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符合题意。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12.(2023·洛阳高一检测)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为了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仅让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不能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B.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
A、a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则可判断基因A、
a位于常染色体上
D.选用表型不同的雌、雄果蝇正反交可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
位于X染色体上
单项选择题
√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若让两只表型不同的纯合雌、雄果蝇交配,后代仅有一种表型,则此时后代的表型即为显性性状,A错误;
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A、a也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XAXa的果蝇与基因型为XaY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为直毛∶非直毛=1∶1,B错误;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性状,不论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现象,所以无法判断基因A、a的位置,C错误;
选用表型不同的纯种雌、雄果蝇正反交,如果后代表型均与性别无关,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之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13.如图为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为D、d)和乙种遗传病(相关基因为E、e)的家系图,其中控制一种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且D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其中胸腺嘧啶有300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
B.Ⅱ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
C.Ⅲ7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1/11
D.D基因连续复制3次,需消耗4 9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Ⅰ1、Ⅰ2不患甲病却生出患甲病的Ⅱ5,可判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Ⅰ2不患乙病却生出患乙病的Ⅱ6且两种病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判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DdXEY、DdXEXe,所以Ⅱ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B正确;
已知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则d的基因频率为1/10,D的基因频率为9/10,正常人Ⅱ3的基因型是Dd的概率为2×1/10×9/10÷(1-1%)=2/11,Ⅱ4的基因型为1/3DD、2/3Dd,故Ⅲ7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2/11×2/3×1/4=1/33,C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已知D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其中有胸腺嘧啶300个,则鸟嘌呤有
(2 000-300×2)÷2=700(个),所以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00=4 900(个),D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1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质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
答案
4
据题图可知,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质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_bb、aaB_,A错误;
图示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由基因B中的链1、链2为模板进行转录,因此过程①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诱导基因B的链1转录形成的RNA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抑制翻译合成酶b,PEP在酶a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脂肪,提高了作物的产油率,C正确;
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15.现有四个转Bt基因的抗虫棉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tBt),为研究Bt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致死情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杂交组合 F1 F2(F1自交后代)
甲×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301株,不抗虫20株
乙×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551株,不抗虫15株
乙×丁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407株,不抗虫0株
A.甲与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乙与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乙与丁的Bt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D.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约1/2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
4
杂交组合 F1 F2(F1自交后代)
甲×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301株,不抗虫20株
乙×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551株,不抗虫15株
乙×丁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407株,不抗虫0株
乙和丙杂交,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既有抗虫植株又有不抗虫植株,但是抗虫植株远多于不抗虫植株,可推测乙与丙的Bt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单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16.(2024·郑州高一期中)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显性∶隐性=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
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
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
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4∶4∶1,则可能是含隐性基
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多项选择题
√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多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是A∶a=1∶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2∶1,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2)∶(2/3×1/2+1/3×1/2)∶(1/3×1/2)=2∶3∶1,B正确;
多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4∶1,C错误;
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是A∶a=2∶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2∶1,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2/3)∶(2/3×1/3×2)∶(1/3
×1/3)=4∶4∶1,D正确。
17.(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图1表示马蛔虫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A.图1中Ⅲ所对应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DNA分子的复制主要发生在图1 Ⅰ→Ⅱ的过程中
C.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D.图2中甲细胞所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18.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
发病率不同
C.Ⅰ2与Ⅱ6的基因型不同
D.若Ⅲ7和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
概率为2/3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
答案
4
设关于该病的基因为A、a,由于Ⅱ4、Ⅲ9表现正常,所以Ⅰ2与Ⅱ6的基因型都是Aa,C错误;
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由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同,B错误;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由于Ⅲ9表现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Aa,则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又由于Ⅲ7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Ⅲ7与Ⅲ8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3×1+2/3×1/2=2/3,D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19.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作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B.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
D.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
细胞癌变特征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因此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C错误;
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错误。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20.(2024·南京高一期中)野生型罗汉果(2n=28)的甜苷含量较低。某研究组获得了一株富含甜苷的突变体M,其核型分析如图。将突变体M与野生型杂交,得到了罗汉果F。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A.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
B.罗汉果F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但可产生无子果实
C.罗汉果F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D.野生型罗汉果和突变体M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
野生型罗汉果为二倍体,含有28条染色体,由图可知,突变体M为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56条,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A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将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的罗汉果F为三倍体(3n=42),罗汉果F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但可产生无子果实,B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F个体为三倍体(3n=42),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42÷3=14(条)染色体,C错误;
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无子罗汉果F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故野生型罗汉果和M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项选择题
23
24
答案
4
非选择题
21.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
∶1∶9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F1雄蝶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种形态。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
∶1∶9
常
28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雌雄个体无差异,说明控制蝴蝶的体色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F1雄蝶(ZZ)体细胞染色体有28种形态,27种常染色体,1种性染色体。
4
非选择题
(2)由实验一的结果推测,F1雌蝶中A/a、B/b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定律。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分离
4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
∶1∶9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控制蝴蝶的体色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基因型为AaBb,品系M基因型为aabb。由实验一结果F2表型及比例为深紫色∶白色=1∶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由此可知,蝴蝶体色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4
非选择题
(3)实验一和实验二后代的表型比例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为_______________。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
∶1∶9
F1作母本产生配子时不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作父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互换
29∶1∶1∶9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一中的雌蝶(AaBb)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体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互换,而实验二中的雄蝶(AaBb)发生互换。若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雌配子是AB∶ab=1∶1,雄配子是AB∶Ab∶aB∶ab=9∶1∶1∶9,故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2+1/2×9/20)∶(1/2×1/20)
∶(1/2×1/20)∶(1/2×9/20)=29∶1∶1∶9。
非选择题
(4)多次单对杂交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_____基因的卵细胞不育,这种雌蝶记作雌蝶N。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
∶1∶9
ab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分析题意,F1的雌蝶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AB、ab两种卵细胞,品系M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ab一种精子,若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ab基因的卵细胞不育,则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
非选择题
(5)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画出雌蝶N中P/P*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图。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显性
答案 如图所示
非选择题
22.(2023·徐州高一期末)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请写出图中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
非选择题
(2)能使图甲、乙中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的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丙过程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________。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解旋酶
RNA聚合酶
tRNA(或转运RNA)
氨基酸
非选择题
(4)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的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制该基因的______过程,如图丁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说明甲基化的启动子区______(填“更易”或“不易”)暴露转录模板链序列。
转录
不易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由题意可知,被甲基化的部位是基因启动子的部位,该部位是RNA聚合酶识别区域,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的酶,所以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的区域)被甲基化
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正常情况下,启动子和RNA聚合酶结合后,启动基因的转录,又因为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因此甲基化的启动子不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4
非选择题
23.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非选择题
(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是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缺失
籽粒黄色∶籽粒白色=1∶1
非选择题
(3)以植株A为父本(T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未分离。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父本
同源染色体
非选择题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籽粒黄色∶籽粒白色=2∶3
3/5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4
植株B能形成3种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籽粒黄色(2Ttt)∶籽粒白色(2tt、1ttt)=2∶3,其中染色体异常植株(Ttt、ttt)占3/5。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2023·攀枝花高一检测)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23
24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
23
24
答案
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
4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了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此时还是同一物种,所以过程b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生殖隔离。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假设图2中种群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在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在Y4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3
24
答案
Y1~Y3
4
18%
不一定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假设图2中种群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分析图2可知,在Y1~Y3阶段种群A的基因频率在改变,所以在此段时间内发生了生物的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推知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9×0.1×100%=18%,在Y4时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50%,若种群甲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23
24
答案
4
18.18%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和25%,假设种群甲的个体数量为100个,AA、Aa和aa分别为25、50、25个,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2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20%,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为(25-25×20%)=20(个),AA为25+25×20%=30(个),Aa为50+50×20%=6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20÷110×100%≈18.18%。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有一对小鼠杂交,F1小鼠共98只,其中雄鼠32只,则F1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分数形式表示)。
23
24
答案
4
10/11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
均为纯合子),由题意知,一对小鼠杂交,F1代小鼠共98只,其中雄鼠32只,雌性个体(66)∶雄性个体(32)≈2∶1,说明雄鼠中有致死个体XbY,说明小鼠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1∶1,
答案
4
非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则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XB∶Y=1∶1,因此F1代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3∶1∶3∶1,其中Xb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3∶1∶3;B的基因频率=(3×2+1+3)÷(3×2+1×2+3)=10/11。
答案
4模块检测试卷(二)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假说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 1 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演绎”是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在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用药物抑制细胞DNA的复制,乙类细胞的比例将增加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甲类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联会配对
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1: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红果×红果→F1中红果(1 511)、黄果(508)
A.根据三个实验均可判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B.以上三个实验中的亲本红果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实验3的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红果∶黄果=8∶1
D.以上三个实验均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2024·临汾高一月考)某雌雄同花的豌豆的花色受两对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R/r控制,且当基因B存在时,基因R不能正常表达。该豌豆花色的遗传机制如图所示,一株纯合紫花豌豆和一株纯合米黄花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F2中紫花豌豆占3/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的表型为红花
B.F2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占1/6或1/3
C.F2中红花豌豆的基因型有4种
D.F2中米黄花豌豆占1/8
5.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已知该病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判断( )
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这个孩子的外祖父不可能是该病的患者
C.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男孩
D.这个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
6.(2024·郑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离心前通常需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
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7.(2023·秦皇岛高一检测)如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获得试管①到试管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了两次
B.用T2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提取DNA更方便
C.试管③中含有14N的DNA占3/4
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8.(2023·常州高一期末)PM2.5是大气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是造成心血管疾病(CVD)的环境因素。PM2.5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影响DNA甲基化水平导致CVD的发生,在CVD病变出现前就有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
B.DNA甲基化水平异常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C.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
D.DNA甲基化水平可为CVD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9.(2024·忻州高一期中)人体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含环状DNA(ecDNA),该DNA可大量扩增,且其上面含有癌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中的ec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质
B.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ecDNA上的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
D.ecDNA的复制不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10.(2023·南通高一期中)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条件和试剂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在该实验中先后用到两次且使用目的相同
③卡诺氏液:对细胞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
④甲紫溶液:可以用“醋酸洋红液”来代替进行染色体着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协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
①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 ③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④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 ⑤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
A.①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⑤
12.(2023·洛阳高一检测)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为了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让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不能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B.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A、a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D.选用表型不同的雌、雄果蝇正反交可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3.如图为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为D、d)和乙种遗传病(相关基因为E、e)的家系图,其中控制一种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且D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其中胸腺嘧啶有300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Ⅱ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
C.Ⅲ7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1/11
D.D基因连续复制3次,需消耗4 9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1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质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15.现有四个转Bt基因的抗虫棉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tBt),为研究Bt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致死情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F1 F2(F1自交后代)
甲×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301株,不抗虫20株
乙×丙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551株,不抗虫15株
乙×丁 全部为抗虫植株 抗虫407株,不抗虫0株
A.甲与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乙与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乙与丁的Bt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D.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约1/2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6.(2024·郑州高一期中)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显性∶隐性=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4∶4∶1,则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17.(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图1表示马蛔虫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Ⅲ所对应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DNA分子的复制主要发生在图1 Ⅰ→Ⅱ的过程中
C.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D.图2中甲细胞所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18.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不同
C.Ⅰ2与Ⅱ6的基因型不同
D.若Ⅲ7和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
19.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作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B.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
D.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细胞癌变特征
20.(2024·南京高一期中)野生型罗汉果(2n=28)的甜苷含量较低。某研究组获得了一株富含甜苷的突变体M,其核型分析如图。将突变体M与野生型杂交,得到了罗汉果F。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
B.罗汉果F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但可产生无子果实
C.罗汉果F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D.野生型罗汉果和突变体M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21.(16分)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1∶9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F1雄蝶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___种形态。
(2)由实验一的结果推测,F1雌蝶中A/a、B/b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__定律。
(3)实验一和实验二后代的表型比例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次单对杂交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______基因的卵细胞不育,这种雌蝶记作雌蝶N。
(5)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画出雌蝶N中P/P*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图。
22.(14分)(2023·徐州高一期末)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能使图甲、乙中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的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丙过程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________。
(4)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的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________过程,如图丁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说明甲基化的启动子区____(填“更易”或“不易”)暴露转录模板链序列。
23.(14分)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是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A为父本(T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6分)(2023·连云港高一检测)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
(2)假设图2中种群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在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在Y4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50%,若种群甲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4)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有一对小鼠杂交,F1小鼠共98只,其中雄鼠32只,则F1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分数形式表示)。
答案精析
1.B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错误。]
2.D [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用药物抑制细胞DNA的复制,使细胞核中DNA含量不能加倍,会导致乙类细胞的比例增加,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培养的是小鼠的体细胞,甲类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现象,D错误。]
3.C [实验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用其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根据实验2所得的F1中只有红果可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实验1后代性状比例约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红果)×aa(黄果);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红果)×aa(黄果);实验3后代性状分离比约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红果),B错误;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红果),F1的红果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故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黄果所占比例为(2/3)×(2/3)×(1/4)=1/9,所以F1产生的子代中红果∶黄果=8∶1,C正确;实验2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4.B
5.D [这对夫妇表现正常,生出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且该病为伴性遗传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中的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患病者均为男孩,A错误,D正确;该母亲的致病基因是从这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中遗传过来的,B错误;如果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女儿,女儿的表型都是正常的,C错误。]
6.B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而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所以培养时间过长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
7.D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错误;T2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该培养液中繁殖,所以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B错误;试管③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含有14N,含有14N 的DNA 占100%,C错误;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 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实验结果说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8.B [DNA甲基化只是对碱基进行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A正确;DNA甲基化水平异常可以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C正确;由于CVD病变出现前就有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因此DNA甲基化水平可为CVD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D正确。]
9.C [癌细胞中的ecDNA位于细胞质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A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一些病毒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错误;DNA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ecDNA是环状DNA,其上的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C正确;ecDNA的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错误。]
10.C
11.A [①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符合题意;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协同进化,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退化,不符合题意;③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不符合题意;④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不符合题意;⑤所述内容属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符合题意。]
12.D
13.C [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Ⅰ1、Ⅰ2不患甲病却生出患甲病的Ⅱ5,可判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Ⅰ2不患乙病却生出患乙病的Ⅱ6且两种病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判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DdXEY、DdXEXe,所以Ⅱ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B正确;已知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则d的基因频率为1/10,D的基因频率为9/10,正常人Ⅱ3的基因型是Dd的概率为2×1/10×9/10÷(1-1%)=2/11,Ⅱ4的基因型为1/3DD、2/3Dd,故Ⅲ7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2/11×2/3×1/4=1/33,C错误;已知D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其中有胸腺嘧啶300个,则鸟嘌呤有(2 000-300×2)÷2=700(个),所以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00=4 900(个),D正确。]
14.C [据题图可知,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质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_bb、aaB_,A错误;图示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由基因B中的链1、链2为模板进行转录,因此过程①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诱导基因B的链1转录形成的RNA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抑制翻译合成酶b,PEP在酶a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脂肪,提高了作物的产油率,C正确;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15.B [乙和丙杂交,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既有抗虫植株又有不抗虫植株,但是抗虫植株远多于不抗虫植株,可推测乙与丙的Bt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16.C [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是A∶a=1∶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2∶1,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2)∶(2/3×1/2+1/3×1/2)∶(1/3×1/2)=2∶3∶1,B正确;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4∶1,C错误;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是A∶a=2∶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2∶1,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2/3)∶(2/3×1/3×2)∶(1/3×1/3)=4∶4∶1,D正确。]
17.D
18.D [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同,B错误;设关于该病的基因为A、a,由于Ⅱ4、Ⅲ9表现正常,所以Ⅰ2与Ⅱ6的基因型都是Aa,C错误;由于Ⅲ9表现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Aa,则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又由于Ⅲ7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Ⅲ7与Ⅲ8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3×1+2/3×1/2=2/3,D正确。]
19.D [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因此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C正确;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错误。]
20.C [野生型罗汉果为二倍体,含有28条染色体,由图可知,突变体M为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56条,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A正确;将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的罗汉果F为三倍体(3n=42),罗汉果F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但可产生无子果实,B正确;F个体为三倍体(3n=42),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42÷3=14(条)染色体,C错误;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无子罗汉果F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故野生型罗汉果和M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21.(1)常 28 (2)分离 (3)F1作母本产生配子时不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作父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互换 29∶1∶1∶9 (4)ab (5)显性 如图所示
解析 (1)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雌雄个体无差异,说明控制蝴蝶的体色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F1雄蝶(ZZ)体细胞染色体有28种形态,27种常染色体,1种性染色体。(2)控制蝴蝶的体色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基因型为AaBb,品系M基因型为aabb。由实验一结果F2表型及比例为深紫色∶白色=1∶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由此可知,蝴蝶体色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3)实验一与实验二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一中的雌蝶(AaBb)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体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互换,而实验二中的雄蝶(AaBb)发生互换。若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雌配子是AB∶ab=1∶1,雄配子是AB∶Ab∶aB∶ab=9∶1∶1∶9,故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2+1/2×9/20)∶(1/2×1/20)∶(1/2×1/20)∶(1/2×9/20)=29∶1∶1∶9。(4)分析题意,F1的雌蝶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AB、ab两种卵细胞,品系M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ab一种精子,若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ab基因的卵细胞不育,则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
22.(1) (2)解旋酶 RNA聚合酶 (3)tRNA(或转运RNA) 氨基酸 (4)转录 不易
解析 (4)由题意可知,被甲基化的部位是基因启动子的部位,该部位是RNA聚合酶识别区域,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的酶,所以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的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正常情况下,启动子和RNA聚合酶结合后,启动基因的转录,又因为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因此甲基化的启动子不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23.(1)缺失 (2)籽粒黄色∶籽粒白色=1∶1 (3)父本 同源染色体 (4)籽粒黄色∶籽粒白色=2∶3 3/5
解析 (4)植株B能形成3种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籽粒黄色(2Ttt)∶籽粒白色(2tt、1ttt)=2∶3,其中染色体异常植株(Ttt、ttt)占3/5。
24.(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Y1~Y3 18% 不一定 (3)18.18% (4)10/11
解析 (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了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此时还是同一物种,所以过程b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生殖隔离。(2)假设图2中种群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分析图2可知,在Y1~Y3阶段种群A的基因频率在改变,所以在此段时间内发生了生物的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推知该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0.9×0.1×100%=18%,在 Y4时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和25%,假设种群甲的个体数量为100个,AA、Aa和aa分别为25、50、25个,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2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2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为(25-25×20%)=20(个),AA为25+25×20%=30(个),Aa为50+50×20%=60(个),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的比例约为20÷110×100%≈18.18%。(4)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 b 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 XbXb、XbY 等均为纯合子),由题意知,一对小鼠杂交,F1代小鼠共98只,其中雄鼠32只,雌性个体(66)∶雄性个体(32)≈2∶1,说明雄鼠中有致死个体XbY,说明小鼠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1∶1,则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1∶1,因此F1代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3∶1∶3∶1,其中Xb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3∶1∶3;B的基因频率=(3×2+1+3)÷(3×2+1×2+3)=10/11。步步高 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