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种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核DNA和染色体同时加倍或同时减半的时期是(  )
A.只有ab B.只有cd C.cd和ef D.ab和ef
【答案】C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AD、ab段表示代表核DNA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出现,核DNA从2N变为4N,染色体保持2N不变,AD错误;
BC、cd段表示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一分为二,核DNA从4N变为2N,染色体从2N变为N;ef段完成减数分裂Ⅱ,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从2N变为N,染色体从2N变为N,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
(1)图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
(2)表格示意:
分裂时期 染色体数
目变化 DNA数
目变化 染色单
体数目
变化 同源染
色体对
数变化
分裂间期 2N 2C→4C 0→4N N
减数
分裂Ⅰ 前期Ⅰ 2N 4C 4N N
中期Ⅰ 2N 4C 4N N
后期Ⅰ 2N 4C 4N N
末期Ⅰ 2N→N 4C→2C 4N→2N N→0
减数
分裂Ⅱ 前期Ⅱ N 2C 2N 0
中期Ⅱ N 2C 2N 0
后期Ⅱ 2N 2C 0 0
末期Ⅱ 2N→N 2C→C 0 0
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
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过程有差异
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答案】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能够分化出各种细胞,A正确;
B、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NA既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经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经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精细胞形成后还需要经过变形才能成为精子;因此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均为减数分裂,但是过程有差异,C正确;
D、d1和d2表示增殖和分化,含有XX性染色体的发育成女性个体,而含有XY性染色体的发育为男性个体,也就是说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
精子的形成:

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的操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操作①是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经过操作①后的豌豆作杂交的母本
C.操作②完成后需对矮茎的花套袋
D.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全部发育成高茎
【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操作①表示去雄,去雄需要在花蕾期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A正确;
B、经过去雄后的豌豆在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中可以作为杂交的母本,B正确;
C、操作②表示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后要对母本(高茎)的雌蕊套袋,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错误;
D、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均为杂合子,全部表现为高茎,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红花 B.人的皮肤正常与皮肤白化
C.果蝇的灰身与小狗的黑身 D.人的单眼皮与卷发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红花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A错误;
B、人的皮肤正常与皮肤白化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果蝇的灰身与小狗的黑身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与卷发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不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而是“豌豆在产生雌雄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细胞中”,A错误;
B、孟德尔实验的时代里并没有减数分裂的提出,他进行“演绎推理”的依据是自己提出的假说内容,B错误;
C、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以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C正确;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不能说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栗色对白色为显性。现有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要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优先采用哪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A.任意选一匹母马与之杂交 B.选多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C.选一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D.选多匹白色母马与之杂交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栗色对白色为显性;鉴定高等动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测交法,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子代均为栗色,则栗色公马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色,则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类型 概念 应用
杂交 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或
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如AA×aa ①杂交育种
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基因型相同个体间交配,如Aa×Aa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
反交 正交:AA(♀)×aa(♂)
反交:AA(♂)×aa(♀)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测交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如Aa×aa 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老鼠毛色黄色(A)和灰色(a)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为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现用两黄鼠(P)交配得到F1,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1/2 B.4/9 C.5/9 D.1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两黄鼠(P)交配得到F1,则F1中黄鼠:灰色=2:1,即2/3Aa、1/3aa,因此A的频率为1/3,a的频率为2/3;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黄鼠为(1/3×2/3×2)/(8/9)=1/2,灰鼠为(2/3×2/3)/(8/9)=1/2,因此F2中纯合子比例为1/2,分析得知A正确,BCD错误。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比例不可能为
A.2∶1 B.5∶2 C.4∶2∶2∶1 D.8∶3∶3∶1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解析】【解答】A、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B_(1/4AABB、2/4AABb):1/4AAbb;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4黄色短尾(AABb):1/4黄色长尾(AAbb)=2:1,A错误;
B、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_B_(1/8AABB、1/8AaBB、2/8AABb、2/8AaBb):A_bb(1/8AAbb、1/8Aabb)=6:2;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1/8AaBB、2/8AABb、2/8AaBb):黄色长尾(1/8AAbb、1/8Aabb)=5:2,B错误;
C、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会使胚胎致死,则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从理论上来讲,选择黄色短尾鼠进行交配(可以是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得到的表现型比例为2:1、5:2、8:3:3:1,但不能为4:2:2:1,C正确;
D、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A_ bb(1/16AAbb、2/16Aabb):aaB_(1/16aaBB、1/16aaBb):aabb(1/16)=9:3:3:1;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2/16AaBB、2/16AABb、4/16AaBb):黄色长尾(1/16AAbb、2/16Aabb):灰鼠短尾(1/16aaBB、1/16aaBb):灰鼠长尾(1/16)=8:3:3:1,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 现型。让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2 B.1/4 C.0 D.3/4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家蚕的亲本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的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ZTZT、ZTZt、ZTW、ZtW,比例是1:1:1:1,其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ZtW,占1/4。
故答案为:B
【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其中雄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用正常雄蚕的基因型为ZTZ-、油质透明雌蚕的基因型为ZtW,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正常雄家蚕的基因型是ZTZT,据此答题。
1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
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D
【知识点】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解析】【解答】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标记,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
【解析】【解答】“杂种病毒丙”由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组成,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的RNA,丙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的子代的RNA由乙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的RNA相同。所以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相同。分析得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不存在细胞结构,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1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下图DNA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③④组成的结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①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DNA解旋酶可使⑤处的化学键断裂
D.DNA聚合酶促进⑤处的化学键形成
【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中②~④分别表示磷酸分子、脱氧核糖和碱基鸟嘌呤,②③④组成的结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正确;
B、①表示磷酸二酯键,由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形成,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
CD、⑤表示氢键,DNA解旋酶可以使氢键断裂,DNA聚合酶促使磷酸二酯键形成,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①~④分别表示磷酸二酯键、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碱基鸟嘌呤和氢键。
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用32P标记蟾蜍(体细胞22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全部染色体,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22、11 B.22、22 C.44、0 D.44、22
【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用32P标记蟾蜍(体细胞22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全部染色体,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①精原细胞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后的DNA均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所有染色体均被32P标记,被标记的染色体共有22条;②造血干细胞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DNA的2条链中有1条被32P标记);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 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其中1条单体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共为44条,被标记的染色体共有22条。因此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2、22,分析得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DNA复制: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1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呈线性排列
B.有的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有的储存在RNA中
C.密码子是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对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最可能原因是它们有共同起源
【答案】C
【知识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所以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有的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有的储存在RNA中,B正确;
C、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而不是碱基对,C错误;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最可能原因是它们有共同起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反密码子是RNA上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mRNA在不同生物中合成的多肽不同
B.携带不同氨基酸的tRNA一定不同
C.不同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一定不同
D.不同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答案】B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不同生物中相同mRNA合成的多肽相同,依据是翻译会将mRNA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A错误;
B、携带不同氨基酸的tRNA一定不同,依据是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
C、不同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可能相同,依据是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C错误;
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来转运,依据是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1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答案】D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该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为AUG、GUG,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该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6个碱基)…C-U-C-U-A-G-A-U-C-U,其启动子为第6、7、8碱基组成的AUG,终止子为第5、6、7碱基组成的UAG,二者之间共有54个碱基,组成54/3=18个氨基酸,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1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细胞仅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过程①
B.正常情况下原核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③和④
C.能够完成过程④的生物一定能够完成过程③
D.mRNA、tRNA和rRNA均要参与过程⑤
【答案】D
【知识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解答】A、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除了有丝分裂间期以外,还可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中发生,A错误;B、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只会发生在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B错误;
C、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两过程只会发生在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但能够完成过程④的生物一定不能够完成过程③,C错误;
D、⑤表示翻译,该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分别作用于翻译的模板、转运氨基酸和合成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1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两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3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5个碱基对
【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改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解析】【解答】ABC、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两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置换单个碱基对、增加3个碱基对或缺失3个碱基对,都会导致插入位点之后全部的碱基序列改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大,ABC错误;
D、若在插入位点的附缺失5个碱基对,只会使合成的蛋白质比原先蛋白质少一个氨基酸,其他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对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编码区插入一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一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3n+2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3n+1 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
1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
D.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细菌发酵生产人类胰岛素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细菌发酵生产人类胰岛素,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变异:
2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生物变异或遗传病,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或减数分裂异常无关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人工诱导多倍体 D.缺少X染色体而性腺发育不良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A、21三体综合征是由常染色体畸变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它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导致的,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本原理是生殖细胞的全能性,直接原因是离体培养的材料是配子,而不是体细胞,与有丝分裂异常和减数分裂异常无关,B正确;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让染色体复制一次,但抑制细胞分裂,从而得到多倍体,它发生在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常有关,C错误;
D、缺少X染色体而性腺发育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形成不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该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它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项目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组 两个 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至多个
发育起点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染色体变异:
2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C
【知识点】调查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研究××病的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分析得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下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汇总。
3.
4.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比较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而不易分析找出规律。
2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一个被32P和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含M个碱基对,n个腺嘌呤)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细菌细胞内复制三代,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都没有被35S标记
B.子代噬菌体有1/4具有放射性
C.整个过程需要3.5M个嘧啶碱基
D.噬菌体的增殖需要细菌核糖体参与
【答案】C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都没有被35S标记,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但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有2/23=1/4,具有放射性,B正确;
C、该噬菌体的DNA含有M个碱基对,其中嘧啶碱基数目为M,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整个过程需要(23-1)×M=7M个嘧啶碱基,C错误;
D、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增殖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2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根据图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⑤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
B.酶②的缺乏会导致人患尿黑酸症
C.由图看出,白化病等遗传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这些基因产物可能是参与代谢途径的重要的酶
D.该图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酶⑤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酶⑤的缺乏会使人患白化病,A正确;
B、酶③的缺乏会使尿黑酸积累,导致人患尿黑酸症;而酶②能将酪氨酸转化成尿黑酸,酶②的缺乏会导致尿黑酸合成减少,不会导致人患尿黑酸症,B错误;
C、白化病等遗传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这些基因产物可能是参与代谢途径的重要的酶,如缺乏控制酶⑤合成的基因,使得酶⑤缺乏,进而使得人患白化病,C正确;
D、图中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一种间接控制方式,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整合
(1)一个基因一种性状(多数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2)一个基因多种性状(如基因间相互作用)。
(3)多个基因一种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4)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水毛茛,其裸露于空气中的叶为卵形,而沉于水中的叶却为丝状。
2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下图中的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甲、乙两种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图甲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乙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C、图甲属于基因重组,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C正确;
B、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图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两种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正确;
D、丁表示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此甲可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2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及寄生等实现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保持稳定不变
D.适应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完全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细菌本身就能产生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对突变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抗药的基因频率提高, 其耐药性增强,A错误;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种间)竞争以及寄生等实现,B正确;
C、在环境条件保 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因突变、个体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C错误;
D、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局限性,并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也称为现代综合进化论,是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主流理论。它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遗传学、古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成就,用以说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以下是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
3.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环境对生物体进行选择作用,那些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的生物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些特征也会在种群中逐渐变得更为普遍。
4.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但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能性。
5.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某一基因在它的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6.隔离与新物种形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7.现代进化理论的扩展:现代进化理论还包括了中性进化论、间断平衡学说等扩展理论。中性进化论认为大多数基因突变是中性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决定的。间断平衡学说则描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静止或平衡状态被短期的、爆发性的大进化所打破的现象。
2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等生物的化石只出现在早期地层中,说明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
B.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结构、功能相似,说明了蝙蝠和人具有进化上的同源性
C.人的早期胚胎出现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裂,说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
D.19世纪末人们发现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了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早期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但低等生物的化石也会出现在晚期地层中,不能说明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A错误;
B、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结构相似,功能不同,有相同的起源,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具有进化上的同源性,B错误;
C、人的早期胚胎出现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裂,说明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曾出现过水生动物的特征,但不能说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C错误;
D、19世纪末人们发现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共同点可表明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
2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是单倍体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四倍体
D.二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不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育种会先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最后获得的一般是获得纯合子,A错误;
B、可通过人工诱变获得多种诱变产物,而后选择获得其中的高产青霉素菌株,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正确;
C、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而不是四倍体,单倍体就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C错误;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若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同一物种,他们杂交后代应为可育后代,但三倍体无子西瓜不可育,不能产生可育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单倍体的特点:弱小;高度不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2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变化,生物一定发生进化,A错误;
B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C错误;
D、只要发生生物进化,基因频率就发生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已知某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为39%,则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  )
A.50% B.34% C.25% D.61%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该种群自交一代后,某基因型或某基因的频率时,不能用遗传平衡定律,要先计算出当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再在自交后代中统计出各种基因型的频率。由于AA=25%,aa=39%,可知Aa=1-25%-39%=36%。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25%,aa个体的自交后代为aa,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39%,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后代总数的1/4,即36%×1/4=9%。故该群体的个体自交一代,基因型为AA的频率为25%+9%=34%。分析得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
(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在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是   。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   (填字母)细胞中,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   (填字母)细胞中。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   (填序号)。
(3)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4)在图丙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   段。
【答案】(1)a、c;b、c、e;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A;B、C;②
(3)Xb
(4)C D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解析】【解答】(1)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图甲中的a、c 可能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在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b、c、e,含有染色单体;d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依据是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A(初级卵母细胞)中,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B(次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细胞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期;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3)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依据是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说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了同一级。
(4)在图丙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C'D'段。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
(1)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即其可能发生类似于图甲中a、c所示的细胞分裂现象;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细胞应该含有染色单体,即图甲中的b、c、e;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是均等分裂,说明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发生在乙图A(初级卵母细胞)中,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生在乙图B(次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中,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
(3)已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说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了同一级,故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的C'D'段。
3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2)Ⅲ2的基因型为   。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   。
(3)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因此建议   。另外,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Y或AaXBY;1/8
(3)1/600000和1/200;1/60000和0;优先选择生育女孩;进行产前诊断
【知识点】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遗传系谱图
【解析】【解答】(1)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女儿Ⅱ1患甲病,无中生有且女儿患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和Ⅱ7表现型正常,儿子Ⅲ7患乙病,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3同时患两种病,父母表现型均为正常,判断Ⅱ2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AaXBXb)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3)正常女性中Aa占1/10000,XBXb占1/100,Ⅲ2为1/3AAXBY或2/3AaXBY,Ⅲ2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男女患甲病的概率均为1/10000×2/3×1/4=1、60000所生男孩中患乙病的概率为1/00×1/2=1200,女孩患乙病的概率为0,故优先选择生育女孩;另外,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进行产前诊断。
【分析】
(1)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生患甲病的女儿Ⅱ1,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6和Ⅱ7表现型正常,生有患乙病儿子Ⅲ7,又因为两种病一种为常染色体遗传,一种为伴X遗传,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而Ⅲ3同时患两种病,其父母正常,可推知Ⅱ2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AaXBXb)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3)对于甲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1/3AA,2/3Aa,母方的基因型为1/100000Aa,男孩的发病率=女孩的发病率=2/3×1/100000×1/4=1/600000;对于乙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XBY,母方的基因型为1/100XBXb,女孩的发病率=0,男孩的发病率=1/100×1/2=1/200,因此建议生女孩。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进行产前诊断。
3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是基因转录,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酶进行催化。
(2)物质a的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连接。除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   。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4)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   。
【答案】(1)核糖核苷酸;RNA聚合
(2)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tRNA
(3)—AGACTT—;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4)蛋白质的结构直接;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以DNA为模板获得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物质a表示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②表示翻译的过程,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tRNA。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由题意可知,图中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蛋白参与构成膜结构,故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分析】翻译过程:
(1)图中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物质a表示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tRNA。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由题意可知,图中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蛋白参与构成膜结构,故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3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阅读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实例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1)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
类型 16.5℃ 25.5℃ 30℃
标准型 100 100 100
A 100 99 98
B 87 101 110
C 109 92 89
①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   ,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
②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   。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   ,就是一个新物种了。
(2)2023年10月相继有报道,在竹溪,竹山,丹江等地都发现了野生大豆的小种群,它们是大豆的原始祖先。请利用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巴山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让野生大豆生存下来,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   和   。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   ,不能进行   ,从而有许多表型差距,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一个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95%,有毛基因频率为70%,则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   。
【答案】(1)不定向;自然选择;C;生殖隔离
(2)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环境的定向选择;地理隔离;基因交流;遗传;50%
【知识点】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1)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根据图表,标准型、A、B、C代表果蝇的不同类型,可看出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②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在低温条件下,果蝇C的生存能力是最高的,所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会形成一个新品种,这一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C;
(2)①适应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出现多种表型,但这些大豆还是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表现型不同,说明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基因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 95%,设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这有毛纯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95%-X,有毛基因D的基因频率=95%-X+1/2X= 70%,可得出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50%。
【分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物种形成过程:
(1)①表中标准型、A、B、C代表果蝇的不同类型,可看出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类型C在低温下的存活能力更强,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C。如果这个品种和原来的品种存在生殖隔离,那就是一个新物种。
(2)①适应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出现多种表型,但这些大豆还是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表现型不同,说明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基因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 95%,设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这有毛纯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95%-X,有毛基因D的基因频率=95%-X+1/2X= 70%,可得出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50%。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种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核DNA和染色体同时加倍或同时减半的时期是(  )
A.只有ab B.只有cd C.cd和ef D.ab和ef
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
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过程有差异
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的操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操作①是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经过操作①后的豌豆作杂交的母本
C.操作②完成后需对矮茎的花套袋
D.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全部发育成高茎
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红花 B.人的皮肤正常与皮肤白化
C.果蝇的灰身与小狗的黑身 D.人的单眼皮与卷发
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栗色对白色为显性。现有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要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优先采用哪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A.任意选一匹母马与之杂交 B.选多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C.选一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D.选多匹白色母马与之杂交
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老鼠毛色黄色(A)和灰色(a)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为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现用两黄鼠(P)交配得到F1,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1/2 B.4/9 C.5/9 D.1
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比例不可能为
A.2∶1 B.5∶2 C.4∶2∶2∶1 D.8∶3∶3∶1
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 现型。让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2 B.1/4 C.0 D.3/4
1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
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
1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 B. C. D.
1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下图DNA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③④组成的结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①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DNA解旋酶可使⑤处的化学键断裂
D.DNA聚合酶促进⑤处的化学键形成
1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用32P标记蟾蜍(体细胞22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全部染色体,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22、11 B.22、22 C.44、0 D.44、22
1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呈线性排列
B.有的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有的储存在RNA中
C.密码子是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对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最可能原因是它们有共同起源
1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mRNA在不同生物中合成的多肽不同
B.携带不同氨基酸的tRNA一定不同
C.不同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一定不同
D.不同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1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1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细胞仅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过程①
B.正常情况下原核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③和④
C.能够完成过程④的生物一定能够完成过程③
D.mRNA、tRNA和rRNA均要参与过程⑤
1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两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3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5个碱基对
1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
D.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细菌发酵生产人类胰岛素
2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生物变异或遗传病,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或减数分裂异常无关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人工诱导多倍体 D.缺少X染色体而性腺发育不良
2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2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一个被32P和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含M个碱基对,n个腺嘌呤)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细菌细胞内复制三代,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都没有被35S标记
B.子代噬菌体有1/4具有放射性
C.整个过程需要3.5M个嘧啶碱基
D.噬菌体的增殖需要细菌核糖体参与
2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根据图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⑤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
B.酶②的缺乏会导致人患尿黑酸症
C.由图看出,白化病等遗传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这些基因产物可能是参与代谢途径的重要的酶
D.该图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关系
2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下图中的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甲、乙两种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图甲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乙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25.(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26.(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及寄生等实现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保持稳定不变
D.适应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完全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7.(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等生物的化石只出现在早期地层中,说明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
B.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结构、功能相似,说明了蝙蝠和人具有进化上的同源性
C.人的早期胚胎出现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裂,说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
D.19世纪末人们发现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了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8.(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是单倍体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四倍体
D.二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29.(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30.(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已知某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为39%,则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  )
A.50% B.34% C.25% D.61%
31.(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
(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在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是   。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   (填字母)细胞中,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   (填字母)细胞中。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   (填序号)。
(3)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4)在图丙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   段。
32.(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2)Ⅲ2的基因型为   。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   。
(3)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因此建议   。另外,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3.(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是基因转录,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酶进行催化。
(2)物质a的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连接。除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   。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4)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   。
34.(2024高一下·三台期末)阅读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实例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1)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
类型 16.5℃ 25.5℃ 30℃
标准型 100 100 100
A 100 99 98
B 87 101 110
C 109 92 89
①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   ,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
②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   。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   ,就是一个新物种了。
(2)2023年10月相继有报道,在竹溪,竹山,丹江等地都发现了野生大豆的小种群,它们是大豆的原始祖先。请利用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巴山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让野生大豆生存下来,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   和   。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   ,不能进行   ,从而有许多表型差距,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一个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95%,有毛基因频率为70%,则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AD、ab段表示代表核DNA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出现,核DNA从2N变为4N,染色体保持2N不变,AD错误;
BC、cd段表示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一分为二,核DNA从4N变为2N,染色体从2N变为N;ef段完成减数分裂Ⅱ,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从2N变为N,染色体从2N变为N,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
(1)图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
(2)表格示意:
分裂时期 染色体数
目变化 DNA数
目变化 染色单
体数目
变化 同源染
色体对
数变化
分裂间期 2N 2C→4C 0→4N N
减数
分裂Ⅰ 前期Ⅰ 2N 4C 4N N
中期Ⅰ 2N 4C 4N N
后期Ⅰ 2N 4C 4N N
末期Ⅰ 2N→N 4C→2C 4N→2N N→0
减数
分裂Ⅱ 前期Ⅱ N 2C 2N 0
中期Ⅱ N 2C 2N 0
后期Ⅱ 2N 2C 0 0
末期Ⅱ 2N→N 2C→C 0 0
2.【答案】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能够分化出各种细胞,A正确;
B、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NA既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经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经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精细胞形成后还需要经过变形才能成为精子;因此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均为减数分裂,但是过程有差异,C正确;
D、d1和d2表示增殖和分化,含有XX性染色体的发育成女性个体,而含有XY性染色体的发育为男性个体,也就是说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
精子的形成:

3.【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操作①表示去雄,去雄需要在花蕾期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A正确;
B、经过去雄后的豌豆在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中可以作为杂交的母本,B正确;
C、操作②表示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后要对母本(高茎)的雌蕊套袋,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错误;
D、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均为杂合子,全部表现为高茎,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红花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A错误;
B、人的皮肤正常与皮肤白化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果蝇的灰身与小狗的黑身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与卷发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5.【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不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而是“豌豆在产生雌雄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细胞中”,A错误;
B、孟德尔实验的时代里并没有减数分裂的提出,他进行“演绎推理”的依据是自己提出的假说内容,B错误;
C、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以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C正确;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不能说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栗色对白色为显性;鉴定高等动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测交法,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子代均为栗色,则栗色公马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色,则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类型 概念 应用
杂交 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或
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如AA×aa ①杂交育种
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基因型相同个体间交配,如Aa×Aa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
反交 正交:AA(♀)×aa(♂)
反交:AA(♂)×aa(♀)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测交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如Aa×aa 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7.【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两黄鼠(P)交配得到F1,则F1中黄鼠:灰色=2:1,即2/3Aa、1/3aa,因此A的频率为1/3,a的频率为2/3;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黄鼠为(1/3×2/3×2)/(8/9)=1/2,灰鼠为(2/3×2/3)/(8/9)=1/2,因此F2中纯合子比例为1/2,分析得知A正确,BCD错误。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答案】C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解析】【解答】A、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B_(1/4AABB、2/4AABb):1/4AAbb;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4黄色短尾(AABb):1/4黄色长尾(AAbb)=2:1,A错误;
B、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_B_(1/8AABB、1/8AaBB、2/8AABb、2/8AaBb):A_bb(1/8AAbb、1/8Aabb)=6:2;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1/8AaBB、2/8AABb、2/8AaBb):黄色长尾(1/8AAbb、1/8Aabb)=5:2,B错误;
C、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会使胚胎致死,则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从理论上来讲,选择黄色短尾鼠进行交配(可以是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得到的表现型比例为2:1、5:2、8:3:3:1,但不能为4:2:2:1,C正确;
D、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A_ bb(1/16AAbb、2/16Aabb):aaB_(1/16aaBB、1/16aaBb):aabb(1/16)=9:3:3:1;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因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2/16AaBB、2/16AABb、4/16AaBb):黄色长尾(1/16AAbb、2/16Aabb):灰鼠短尾(1/16aaBB、1/16aaBb):灰鼠长尾(1/16)=8:3:3:1,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家蚕的亲本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的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ZTZT、ZTZt、ZTW、ZtW,比例是1:1:1:1,其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ZtW,占1/4。
故答案为:B
【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其中雄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用正常雄蚕的基因型为ZTZ-、油质透明雌蚕的基因型为ZtW,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正常雄家蚕的基因型是ZTZT,据此答题。
10.【答案】D
【知识点】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解析】【解答】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标记,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
【解析】【解答】“杂种病毒丙”由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组成,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的RNA,丙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的子代的RNA由乙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的RNA相同。所以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相同。分析得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不存在细胞结构,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12.【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中②~④分别表示磷酸分子、脱氧核糖和碱基鸟嘌呤,②③④组成的结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正确;
B、①表示磷酸二酯键,由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形成,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
CD、⑤表示氢键,DNA解旋酶可以使氢键断裂,DNA聚合酶促使磷酸二酯键形成,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①~④分别表示磷酸二酯键、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碱基鸟嘌呤和氢键。
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用32P标记蟾蜍(体细胞22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全部染色体,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①精原细胞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后的DNA均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所有染色体均被32P标记,被标记的染色体共有22条;②造血干细胞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DNA的2条链中有1条被32P标记);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 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其中1条单体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共为44条,被标记的染色体共有22条。因此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2、22,分析得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DNA复制: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14.【答案】C
【知识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所以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有的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有的储存在RNA中,B正确;
C、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而不是碱基对,C错误;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最可能原因是它们有共同起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反密码子是RNA上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答案】B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不同生物中相同mRNA合成的多肽相同,依据是翻译会将mRNA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A错误;
B、携带不同氨基酸的tRNA一定不同,依据是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
C、不同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可能相同,依据是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C错误;
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来转运,依据是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16.【答案】D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该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为AUG、GUG,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该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6个碱基)…C-U-C-U-A-G-A-U-C-U,其启动子为第6、7、8碱基组成的AUG,终止子为第5、6、7碱基组成的UAG,二者之间共有54个碱基,组成54/3=18个氨基酸,分析得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17.【答案】D
【知识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解答】A、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除了有丝分裂间期以外,还可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中发生,A错误;B、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只会发生在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B错误;
C、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两过程只会发生在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但能够完成过程④的生物一定不能够完成过程③,C错误;
D、⑤表示翻译,该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分别作用于翻译的模板、转运氨基酸和合成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18.【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改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解析】【解答】ABC、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两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置换单个碱基对、增加3个碱基对或缺失3个碱基对,都会导致插入位点之后全部的碱基序列改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大,ABC错误;
D、若在插入位点的附缺失5个碱基对,只会使合成的蛋白质比原先蛋白质少一个氨基酸,其他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对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编码区插入一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一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3n+2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3n+1 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
19.【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细菌发酵生产人类胰岛素,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变异:
20.【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A、21三体综合征是由常染色体畸变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它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导致的,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本原理是生殖细胞的全能性,直接原因是离体培养的材料是配子,而不是体细胞,与有丝分裂异常和减数分裂异常无关,B正确;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让染色体复制一次,但抑制细胞分裂,从而得到多倍体,它发生在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常有关,C错误;
D、缺少X染色体而性腺发育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形成不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该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它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项目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组 两个 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至多个
发育起点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染色体变异:
21.【答案】C
【知识点】调查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研究××病的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分析得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下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汇总。
3.
4.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比较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而不易分析找出规律。
22.【答案】C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都没有被35S标记,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但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有2/23=1/4,具有放射性,B正确;
C、该噬菌体的DNA含有M个碱基对,其中嘧啶碱基数目为M,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整个过程需要(23-1)×M=7M个嘧啶碱基,C错误;
D、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增殖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23.【答案】B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酶⑤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酶⑤的缺乏会使人患白化病,A正确;
B、酶③的缺乏会使尿黑酸积累,导致人患尿黑酸症;而酶②能将酪氨酸转化成尿黑酸,酶②的缺乏会导致尿黑酸合成减少,不会导致人患尿黑酸症,B错误;
C、白化病等遗传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这些基因产物可能是参与代谢途径的重要的酶,如缺乏控制酶⑤合成的基因,使得酶⑤缺乏,进而使得人患白化病,C正确;
D、图中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一种间接控制方式,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整合
(1)一个基因一种性状(多数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2)一个基因多种性状(如基因间相互作用)。
(3)多个基因一种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4)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水毛茛,其裸露于空气中的叶为卵形,而沉于水中的叶却为丝状。
24.【答案】D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C、图甲属于基因重组,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C正确;
B、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图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两种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正确;
D、丁表示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此甲可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5.【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26.【答案】B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细菌本身就能产生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对突变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抗药的基因频率提高, 其耐药性增强,A错误;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种间)竞争以及寄生等实现,B正确;
C、在环境条件保 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因突变、个体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C错误;
D、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局限性,并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也称为现代综合进化论,是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主流理论。它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遗传学、古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成就,用以说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以下是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
3.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环境对生物体进行选择作用,那些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的生物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些特征也会在种群中逐渐变得更为普遍。
4.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但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能性。
5.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某一基因在它的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6.隔离与新物种形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7.现代进化理论的扩展:现代进化理论还包括了中性进化论、间断平衡学说等扩展理论。中性进化论认为大多数基因突变是中性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决定的。间断平衡学说则描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静止或平衡状态被短期的、爆发性的大进化所打破的现象。
2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早期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但低等生物的化石也会出现在晚期地层中,不能说明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A错误;
B、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结构相似,功能不同,有相同的起源,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具有进化上的同源性,B错误;
C、人的早期胚胎出现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裂,说明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曾出现过水生动物的特征,但不能说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C错误;
D、19世纪末人们发现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共同点可表明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
28.【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不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育种会先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最后获得的一般是获得纯合子,A错误;
B、可通过人工诱变获得多种诱变产物,而后选择获得其中的高产青霉素菌株,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正确;
C、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而不是四倍体,单倍体就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C错误;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若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同一物种,他们杂交后代应为可育后代,但三倍体无子西瓜不可育,不能产生可育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单倍体的特点:弱小;高度不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29.【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变化,生物一定发生进化,A错误;
B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C错误;
D、只要发生生物进化,基因频率就发生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0.【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该种群自交一代后,某基因型或某基因的频率时,不能用遗传平衡定律,要先计算出当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再在自交后代中统计出各种基因型的频率。由于AA=25%,aa=39%,可知Aa=1-25%-39%=36%。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25%,aa个体的自交后代为aa,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39%,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后代总数的1/4,即36%×1/4=9%。故该群体的个体自交一代,基因型为AA的频率为25%+9%=34%。分析得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1.【答案】(1)a、c;b、c、e;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A;B、C;②
(3)Xb
(4)C D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解析】【解答】(1)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图甲中的a、c 可能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在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b、c、e,含有染色单体;d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依据是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A(初级卵母细胞)中,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乙图B(次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细胞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期;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3)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依据是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说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了同一级。
(4)在图丙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C'D'段。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
(1)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即其可能发生类似于图甲中a、c所示的细胞分裂现象;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细胞应该含有染色单体,即图甲中的b、c、e;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是均等分裂,说明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发生在乙图A(初级卵母细胞)中,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生在乙图B(次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中,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
(3)已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说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了同一级,故E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的C'D'段。
32.【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Y或AaXBY;1/8
(3)1/600000和1/200;1/60000和0;优先选择生育女孩;进行产前诊断
【知识点】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遗传系谱图
【解析】【解答】(1)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女儿Ⅱ1患甲病,无中生有且女儿患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和Ⅱ7表现型正常,儿子Ⅲ7患乙病,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3同时患两种病,父母表现型均为正常,判断Ⅱ2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AaXBXb)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3)正常女性中Aa占1/10000,XBXb占1/100,Ⅲ2为1/3AAXBY或2/3AaXBY,Ⅲ2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男女患甲病的概率均为1/10000×2/3×1/4=1、60000所生男孩中患乙病的概率为1/00×1/2=1200,女孩患乙病的概率为0,故优先选择生育女孩;另外,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进行产前诊断。
【分析】
(1)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生患甲病的女儿Ⅱ1,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6和Ⅱ7表现型正常,生有患乙病儿子Ⅲ7,又因为两种病一种为常染色体遗传,一种为伴X遗传,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而Ⅲ3同时患两种病,其父母正常,可推知Ⅱ2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再生一个基因型与Ⅱ3(AaXBXb)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3)对于甲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1/3AA,2/3Aa,母方的基因型为1/100000Aa,男孩的发病率=女孩的发病率=2/3×1/100000×1/4=1/600000;对于乙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XBY,母方的基因型为1/100XBXb,女孩的发病率=0,男孩的发病率=1/100×1/2=1/200,因此建议生女孩。为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还可以进行产前诊断。
33.【答案】(1)核糖核苷酸;RNA聚合
(2)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tRNA
(3)—AGACTT—;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4)蛋白质的结构直接;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以DNA为模板获得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物质a表示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②表示翻译的过程,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tRNA。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由题意可知,图中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蛋白参与构成膜结构,故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分析】翻译过程:
(1)图中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物质a表示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图示外过程②还需转运工具是tRNA。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由题意可知,图中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蛋白参与构成膜结构,故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图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致病基因→RNA→异常蛋白质。
34.【答案】(1)不定向;自然选择;C;生殖隔离
(2)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环境的定向选择;地理隔离;基因交流;遗传;50%
【知识点】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1)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根据图表,标准型、A、B、C代表果蝇的不同类型,可看出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②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在低温条件下,果蝇C的生存能力是最高的,所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会形成一个新品种,这一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C;
(2)①适应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出现多种表型,但这些大豆还是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表现型不同,说明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基因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 95%,设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这有毛纯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95%-X,有毛基因D的基因频率=95%-X+1/2X= 70%,可得出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50%。
【分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物种形成过程:
(1)①表中标准型、A、B、C代表果蝇的不同类型,可看出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类型C在低温下的存活能力更强,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C。如果这个品种和原来的品种存在生殖隔离,那就是一个新物种。
(2)①适应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出现多种表型,但这些大豆还是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表现型不同,说明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基因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②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 95%,设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这有毛纯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95%-X,有毛基因D的基因频率=95%-X+1/2X= 70%,可得出有毛杂合子Dd基因型频率为X=50%。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