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 课后作业(含解析)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  课后作业(含解析)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基础达标】
1.从燃烧的角度看反应4P+5O22P2O5的发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P属于可燃物
B.O2体现了氧化性
C.点燃条件表明该反应吸热
D.点燃条件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相同条件下,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滤纸碎片先燃烧
C.图书着火,用CO2灭火器扑灭
D.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向粘有蜡烛的烧杯中加入水并点燃蜡烛,装置如图。蜡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
A.蜡烛与氧气隔绝B.蜡烛的着火点降低C.蜡烛没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4.(2024·江西九江·二模)防火要从细节做起,随意丢弃燃着的烟头,违规电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大火,燃着的烟头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所示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
A. B.
C. D.(白磷的若火点40℃,白磷燃烧)
6.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
A.所有的变量都要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7.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8.(2024·云南文山·二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小心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馆着火适宜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森林着火可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9.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0.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若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X、Y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X是水,Y是红磷
B.X是水,Y是白磷
C.X是水,Y是白磷
【能力提升】
11.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12.(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
13.如图是人们常使用的打火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下开关,释放的液态丁烷变成气态,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丁烷没有释放出来
C.电火花引燃丁烷,是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了
D.使用的金属罩是为了防止液态丁烷溢出
14.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膗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铜雁鱼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B.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灾
C.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D.青铜雁鱼灯不仅提高油的燃烧效率,还能保护环境
15.(2024·陕西渭南·一模)小明进行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操作如下: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有剩余),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O2
B.生石灰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D.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16.(2024·山西吕梁·三模)“纸火锅”是用纸作为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酒精加热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于纸不燃烧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浸湿的纸着火点降低
C.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D.没有充足的空气
17.(2024·广东清远·一模)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着火点:白磷,红磷)。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探究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B.②③探究燃烧需要接触空气
C.加导管往③通入,白磷能燃烧
D.小气球可以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
18.探秘“ 燃烧”。
(1)点燃一根“ 神奇 ”蜡烛,吹灭火焰后会自动复燃 。原因是烛心的镁粉继续氧化放热,重新引燃蜡烛。熄灭该神奇蜡烛的合理操作是 (写一点)。
(2)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辩证认识“黑烟”
①蜡烛燃烧过程,伴随产生对环境不利的黑烟,此黑烟主要成分是 ( 填物质名称)。
②松烟制墨法是利用松枝 ( 填“完全”或“不完全” )燃烧而制墨。
(4)根据化学方程式:C2H8N2 +2A=2CO2↑+ 4H2O↑+ 3N2↑,推断A的化学式是 。
(5)根据以上信息,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写一点)。
【直击中考】
19.(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20.(2024·云南昭通·二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实验中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b处白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H形管的容积为50mL,白磷为足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b、c两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10mL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1.(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物质 白磷 木材 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40 250~330 700~750
【设计与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 气体。
【拓展与延伸】
(4)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 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是 。
答案和解析
【基础达标】
1.从燃烧的角度看反应4P+5O22P2O5的发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P属于可燃物
B.O2体现了氧化性
C.点燃条件表明该反应吸热
D.点燃条件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为磷燃烧的反应,说明磷为可燃物,该选项分析合理;
B、该反应为磷和氧气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该选项分析合理;
C、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但不能说明反应吸热,该选项分析不合理;
D、点燃条件的目的为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分析合理。
故选C。
2.(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相同条件下,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滤纸碎片先燃烧
C.图书着火,用CO2灭火器扑灭
D.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隔绝氧气灭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应该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图书着火,用 CO 灭火器扑灭是可以的,能灭火且不会损坏图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使火焰熄灭,是因为切断了天然气的供应,即清除了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向粘有蜡烛的烧杯中加入水并点燃蜡烛,装置如图。蜡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
A.蜡烛与氧气隔绝B.蜡烛的着火点降低C.蜡烛没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蜡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原因是水使蜡烛与氧气隔绝,故选:A。
4.(2024·江西九江·二模)防火要从细节做起,随意丢弃燃着的烟头,违规电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大火,燃着的烟头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燃着的烟头不能提供氧气,A错误;
B、燃着的烟头本身无法造成火灾,其作用不是提供可燃物,B错误;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不能改变,C错误;
D、燃着的烟头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起火灾,D正确。
故选:D。
5.下列所示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
A. B.
C. D.(白磷的若火点40℃,白磷燃烧)
【答案】A
【解析】A、水不燃烧,酒精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符合题意;
B、两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对其中一个红磷加热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中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
A.所有的变量都要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变量,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要相同,故选D。
7.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答案】B
【解析】A、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但是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B、③处白磷不燃烧,④处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白磷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C、①处和③处白磷不同点在于①处白磷能够接触氧气,两者差异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错误;
D、①处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环境,④处白磷在水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不能散逸到空气中,能避免空气污染,错误。
故选B。
8.(2024·云南文山·二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小心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馆着火适宜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森林着火可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答案】B
【解析】A、不小心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描述正确;
B、图书馆着火不适宜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图书馆着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避免损坏图书,故B描述错误;
C、森林着火,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描述正确;
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再用灭火器灭火,故D描述正确;
故选:B。
9.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答案】A
【解析】A、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旺,该选项合理;
B、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灯泡通电发光时也会发光放热,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为燃烧,该选项不合理;
C、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则生成物有两种的反应不一定为分解反应,该选项不合理;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放热现象,但缓慢氧化没有发光、放热现象,该选项不合理。
故选A。
10.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若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X、Y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X是水,Y是红磷
B.X是水,Y是白磷
C.X是水,Y是白磷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AC
【解析】(1)甲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则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由题意可知,验证的燃烧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故选择白磷和低于白磷着火点的水温,或选择红磷和低于红磷着火点的水温都可以。
A、80℃的水和红磷,A选项符合题意;
B、40℃的水和白磷,B选项不符合题意;
C、20℃的水和白磷,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
【能力提升】
11.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由题文可知,“白薯蔓”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烧需要氧气,“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维持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题文可知,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所以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C不符合题意;
D、“吹气”主要目的是增多氧气,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而不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氧气灭火
【答案】B
【分析】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不能降低,A选项错误;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选项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灭火,C选项错误;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因为空气的迅速流动会降低蜡烛的温度,导致燃烧停止,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选项错误。
故选:B。
13.如图是人们常使用的打火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下开关,释放的液态丁烷变成气态,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丁烷没有释放出来
C.电火花引燃丁烷,是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了
D.使用的金属罩是为了防止液态丁烷溢出
【答案】B
【解析】A、分子间有间隔,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丁烷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说法不正确;
B、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没有了可燃物,故说法正确;
C、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丁烷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变,故说法不正确;
D、使用的金属罩是为了防止外部的空气将火焰吹灭,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4.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膗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铜雁鱼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B.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灾
C.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D.青铜雁鱼灯不仅提高油的燃烧效率,还能保护环境
【答案】C
【解析】A、灯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烟尘,则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转动灯罩,能隔绝氧气,进而使灯火熄灭,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则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青铜雁鱼灯能将烟气混合物回收利用,则不仅提高油的燃烧效率,还能保护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24·陕西渭南·一模)小明进行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操作如下: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有剩余),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O2
B.生石灰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D.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答案】C
【解析】A、图2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O2,氧气的含量降低,故说法正确;
B、生石灰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从而引燃白磷,故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白磷熄灭时,氧气浓度不是零,故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存在氧气,故说法错误;
D、蜡烛熄灭后,引燃白磷,白磷能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6.(2024·山西吕梁·三模)“纸火锅”是用纸作为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酒精加热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于纸不燃烧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浸湿的纸着火点降低
C.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D.没有充足的空气
【答案】C
【解析】A、纸属于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浸湿的纸着火点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加热火锅时,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D、点燃火锅时,纸与空气充分接触,纸不能燃烧,不是因为没有充足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4·广东清远·一模)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着火点:白磷,红磷)。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探究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B.②③探究燃烧需要接触空气
C.加导管往③通入,白磷能燃烧
D.小气球可以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A、①处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可以燃烧;②处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不能燃烧,故①②可探究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以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②处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不能燃烧;③处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不能燃烧,故②③不能探究燃烧需要接触空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加导管往③通入,③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白磷能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会污染空气,小气球可以收集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探秘“ 燃烧”。
(1)点燃一根“ 神奇 ”蜡烛,吹灭火焰后会自动复燃 。原因是烛心的镁粉继续氧化放热,重新引燃蜡烛。熄灭该神奇蜡烛的合理操作是 (写一点)。
(2)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辩证认识“黑烟”
①蜡烛燃烧过程,伴随产生对环境不利的黑烟,此黑烟主要成分是 ( 填物质名称)。
②松烟制墨法是利用松枝 ( 填“完全”或“不完全” )燃烧而制墨。
(4)根据化学方程式:C2H8N2 +2A=2CO2↑+ 4H2O↑+ 3N2↑,推断A的化学式是 。
(5)根据以上信息,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写一点)。
【答案】(1)剪除灯芯、用湿抹布盖灭
(2)
(3)炭黑 不完全
(4)
(5)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解析】(1)点燃一根“ 神奇 ”蜡烛,吹灭火焰后会自动复燃,原因是烛心的镁粉继续氧化放热,重新引燃蜡烛,则熄灭该神奇蜡烛的合理操作是:剪除灯芯、用湿抹布盖灭等;
(2)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①蜡烛燃烧过程,伴随产生对环境不利的黑烟,此黑烟主要成分是炭黑;
②由于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松烟制墨法是利用松枝不完全燃烧而制墨;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左边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A分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则2个A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1个A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A的化学式是;
(5)由以上信息可知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则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等。
【直击中考】
19.(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C
【解析】A、铜丝网不能隔绝氧气或空气。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部分石蜡受热熔化,熔化后的液态石蜡气化成石蜡蒸气,热石蜡蒸气上升到铜丝网上方。所以铜丝网上方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
C、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铜丝散热,使铜网上方温度下降至石蜡蒸气的着火点以下,即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铜丝网上方火焰熄灭,即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C符合题意;
D、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20.(2024·云南昭通·二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实验中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b处白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H形管的容积为50mL,白磷为足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b、c两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10mL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答案】C
【解析】A、b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说法正确;
B、b处白磷与氧气接触,c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而b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进入的水的体积为50mL×=10mL,则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50mL-10mL=40mL,故说法不正确;
D、烧杯中的水一方面提供热量,另一方面使c处白磷隔绝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C。
21.(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物质 白磷 木材 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40 250~330 700~750
【设计与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 气体。
【拓展与延伸】
(4)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 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是 。
【答案】(1)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逐渐熄灭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3)2H2O22H2O+O2↑ 氢气(或二氧化碳)
(4)水浇灭(或吹灭或剪掉烛芯)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有三个,分别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方法有:①与空气(或氧气)隔绝;②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③撤走可燃物。
【解析】(1)步骤2中,观察到烧杯外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由于氧气被消耗,蜡烛与氧气接触逐渐减少,温度达到着火点,逐渐熄灭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由于煤的着火点比木材高,因此步骤3中,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据此可知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药品是锌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4)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因此灭火的方法很多,水浇法(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吹灭法(空气流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剪掉蜡芯法(清除可燃物)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