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答案)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B.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C.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的个体一定获胜
D.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2.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它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下图中①~④代表的生物与其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列关于叶海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海龙属于杂食性动物 B.叶状附肢是对环境的适应
C.其形态结构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图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③
3.蜂鸟细长的喙与其采蜜的花的形状有着惊人的适应,其主要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遗传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4.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5.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6.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D.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达尔文的一部巨著,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这部巨著是(  )
A.《进化论》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物种起源》
8.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主动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产生了有利变异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二、综合题
9.“进化树”能简明地表示动植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支代表相互关联的动植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根据如图分析回答:
(1)生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是因为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   的现象,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是长期   的结果。
(2)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是[ ]   ,它由古代的[ ]   进化而来。
(3)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   到   ,从   到高等,从   到陆生。
10.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 1991 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 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 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 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 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的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体内的抗性   传递给了后代,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1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在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差异,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渐遗传累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都朝着适者生存方向进化。
(2)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是   和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出现了生物   和   。
12.果蝇是经典的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D、d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1)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   。不同的果蝇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图一中   (填“甲”或“乙”)表示雄性果蝇体细胞,其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3)图二中第Ⅱ代果蝇[5]基因组成为   。
(4)图二中第Ⅲ代果蝇[8]基因组成为DD的可能性为   。
(5)在一座海风很大的孤岛中,人们发现此处残翅果蝇的数量居多,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的结果,这种残翅变异是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13.针对目前滥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现象,医学界提出:“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1)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发挥杀菌作用,但对人体细胞无害.从细胞结构分析,其原因是   .
(2)青霉素的经常作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使发生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结果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引起药效下降.
(3)当然,药物选择口服还是注射不能一概而论,例如静脉注射较口服用药的优点之一是见效快,原因是静脉注射药物不需要经过人体的   系统而直接进入血液.
三、资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在长江里禁衍了两千多万年,然而,近几十年来,它们数量迅速锐减。2006年,科学家沿着长江专门调查白鳍豚的数量,结果连一头都没有发现。
资料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因其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曾遭到人类疯狂的偷猎,浙临灭绝,我国为了保护它,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2021年,保护区里的藏羚羊已由不足2万头发展至7万多头。
资料三:《流浪地球》是2019年初最火的电影,剧中宇航员在空间站冷藏了三十多万个人类的受精卵,一亿颗农作物种子,并储存着全球已知的动植物DNA图谱。
(1)白鳍豚和藏羚羊生活环境不一样,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生殖发育特点:   。
(2)分析资料二可知,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分析资料三,种质库的建立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让濒危的物种得以繁衍,其实质是保护   的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许多物种灭绝了,也有许多新物种产生了,达尔文的   学说,对此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四、读图理解题
15.如图是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探究人类的起源中发现的最直接证据是   。
(2)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在仔细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3)人类进化中的关键阶段是   ,这些行为使得人类和其他动物相区别。
(4)人类科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5)从猿到人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进化的学说;对动物进行分类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9.【答案】(1)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
(2)④ 被子植物;⑤蕨类植物
(3)简单;复杂;低等;水生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10.【答案】(1)B
(2)繁殖;变异;基因
(3)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11.【答案】(1)生存竞争(或生存斗争);变异;自然选择
(2)遗传;变异;多样性;适应性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12.【答案】(1)相对性状;基因与环境
(2)乙;3条+X或3条+Y
(3)Dd
(4)1/3
(5)自然选择;有利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
13.【答案】(1)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
(2)选择
(3)消化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4.【答案】(1)胎生、哺乳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基因或遗传
(4)自然选择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5.【答案】(1)化石
(2)达尔文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直立行走
(5)环境的变化(森林大面积减少)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www.21cnjy.com)
2 / 8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