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成龙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成龙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2024.1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B.隔热材料熔化
C.火箭点火 D.整流罩脱落
2.实验操作需要谨慎规范,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石灰石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处理废液
3.空气和水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固定不变
B.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活性炭可以使海水淡化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短缺
4.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B.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C.碳酸根离子:CO3- D.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5.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对于环境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B.提倡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C.为增添节日气氛,鼓励燃放烟花爆竹 D.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铜粉加热后,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将一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一滴水中约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B.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后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C.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D.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9.《墨经》中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B.炉膛口的大小会影响炭黑的产量
C.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0.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炉膛口
A.遇到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1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铜粉、红磷、一氧化碳 B.海水、金刚石、高锰酸钾
C.冰水共存物、液氮、二氧化硫 D.矿泉水、汞、氧化铜
12.向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玻璃片,上下振荡,再将其倒置,把手移开,玻璃片没有掉下来。紫色石蕊试纸在注入蒸馏水并振荡后变红。依据现象一定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A.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C.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产生了酸
D.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使之变红
1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过程中原子可以再分
D.该反应可能为氢气的燃烧反应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O中的C 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
B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气体
C 区分N2和CO2 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D 区分MnO2粉末和活性炭粉 观察颜色
15.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15g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16.如图所示是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其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乙所示粒子为Sr2-
C.乙和丙所示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甲 丙
17.如图是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片”的说明书(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布洛芬片
【成分】本品每片含0.1g布洛芬(C13H18O2)。
【适应症】头痛、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片,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用药不超过4次。
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
B.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成人一天最多摄入布洛芬不应超过0.8g
18.通过数字传感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甲所示,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体积分数/%80

A.数字化传感器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B.100s时瓶内压强开始升高是因为红磷燃烧时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C.900s后压强恢复是因为此时已经打开了弹簧夹
D.该实验说明红磷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1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CO2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C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2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2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甲: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乙:一定量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丙:镁在空气中燃烧
D.丁:用完全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2.根据如图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引燃蜡烛,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可燃性物质
B.乙:试管内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失去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C.丙:硫在集气瓶内燃烧比瓶外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多少有关
D.丁: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3.(5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春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白族扎染利用板蓝根作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瑶族“好五色衣”,自古便掌握取材自然、制丝织布的工艺。《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可以用“蜃”(贝壳灰,主要成分是CaO)洗涤丝帛。过程中需将贝壳灰与水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彝族“火把节”时,常把木材劈成细条再扎成“火把”进行燃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生命保障:
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
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其中聚氯乙烯是一种微黄色的半透明状的塑料,它最大的特点是稳定性好、耐腐蚀、轻便。
II.动力系统:
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接触即自动着火,发生反应:,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III.新型材料:
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回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空间站内的气体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写出聚氯乙烯的一条物理性质: 。
(3)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后的产物X的化学式是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4)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条)。
25.(6分)微粒观、元素观和结构观是化学研究和认识物质的重要观念。
(1)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
(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的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被确认为
国际标准,其中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0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O Na Mg S C1
①氧和硫属于不同元素的原因为 不同。
②钠元素位于第 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形成稳定结构后的粒子符号是 。
③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6.(8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 丙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2)乙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60℃,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①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步骤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比步骤①②中白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加热铜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气球的作用是 (写一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称量的质量与加热前相比 (填“更大”“相等”或“更小”)。
.(5分)A~I是目前我们所学的常见物质,其中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H、I都是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④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 。
(4)写出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减少“碳排放”所做的事情 (写一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8.(12分)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A B C D E F G H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可以是A和 (填字母,从D~F 中选),若把A装置改为H装置(如图),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的 (填“d”或"e")端,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选择C的优点是 。若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b”或"c")口进气,验满的方法是 过氧化氢
(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自制的“简易制氧机”简图。
①制气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洗气室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条)。
29.(10分)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第一部分:科学史话
(1)1766年,卡文迪什将金属锌放到硫酸中,发现锌粒表面产生许多小气泡,他称之为“易燃空气”,其成分为 。同期,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将“易燃空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产生水。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得到“易燃空气”和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分析和归纳,得出水是一种化合物。
甲 丙
(3)1800年,尼克尔森利用电解法进行水的分解实验。由该实验可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 (填字母)。
A.水可以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D.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第二部分:实践探究
同样具有科学家探索精神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水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问题1】电解水时如何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查阅资料】
水的导电能力很弱,加入少量NaOH、Ca(OH)2、NaCl等物质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水,电压较高时,正极会生成少量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取等量蒸馏水,分别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Ca(OH)2、NaCl,搅拌至充分溶解,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了电解水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水中加入的物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NaOH Ca(OH)2 NaCl
a管电极附近 产生少量气泡 产生少量气泡, 溶液变浑浊 产生少量黄绿色气体
b管电极附近 产生较多气泡 产生较多气泡 产生较多气泡
(1)第二组实验中,a管电极附近的溶液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结合第三组实验现象分析,要探究水的组成,能否在水中加入NaCl来增强导电性,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问题2】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实验】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利用12V直流电源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编号 温度 NaOH 溶液浓度 b管气体体积 a管气体体积 电解时间
A 20℃ 2% 20mL 9.8mL 54.0s
B 20℃ 5% 20mL 9.8mL 36.2s
C 30℃ 2% 20mL 9.9mL t
D 30℃ 5% 20mL 9.9mL 35.4s
(3)比较实验A和B,可得到的结论是
(4)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实验C的电解时间"t"可能是 (填字母)。
a.32.4s b.35.2s c.50.2s d.55.6s
【拓展】查阅资料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直流电的电压也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在D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证明电压增大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请利用如图丙所示电源设计实验方案: 。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0.(5分)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种类,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这些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还是一些重要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的来源。为了测定100g 某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称取100g该贝壳粉末样品,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杂质不参与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86 72 60.4 60.4
(1)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100g该贝壳粉末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二)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人教版) 2024.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 B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B C D D D B
题号 21 22
答案 B D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3. (5分)
(1)过滤(2)14:5
(3)CaO+H O=—Ca(OH)
(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4. (5分)
(1)吸附
(2)微黄色的半透明状的固体(或密度小等,合理即可)
(3)N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4)耐高温(合理即可) 25. (6分)
(1)元素(2)63
(3)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②三 Na+ ③MgCl 26. (8分)
(1)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2)隔绝氧气 铝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红磷不燃烧 与氧气接触
(3) )防止体系内外物质的交换(或缓冲装置内外气压,合理即可)相等 27. (5分)
(1)CaCO
(2) (或C0,合理即可)
(3)冶炼金属
(4)随手关灯(或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 22分)
28. (12分)
(1) 长颈漏斗
(2)E d 防止冷凝水回流至Y 形管底部,使Y 形管骤冷炸裂
(3)CaCO +2HCl =CaCl + H O +CO 个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 管口,若木条熄灭,说明CO 已收集满
4) ② 使氧气湿润(或便于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合理即可) 29. (10分)
第一部分:
(1) 氢气(或 H )
(2) (条件写“△”也可,不写条件扣1分)(3)AD 第二部分:
(1) CO + Ca (OH ) =—- CaCO + H O
(2) 不能,因为电解的物质可能已经不是水了(合理即可)
(3)温度和电压相同时,NaOH 的浓度越大,电解水反应速率越快 (4) c
【拓展】30°C,14 V 直流电源,NaOH 溶液浓度为5%,测量b 管产生20 mL 气体所用时间,并 与 D组对比(合理即可)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
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0. (5分)
(1)39.6 ……………………………………………………………………………………… (1分)
(2)解:设100 g该贝壳粉末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1分)
100 44
x 39.6 g …………………………………………………………………(1分)
……………………………………………………………………………… (1分)
x=90 g ………………………………………………………………………………… (1分)
答:100 g该贝壳粉末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90 g。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