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7.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后作业(原卷版+解析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后作业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D
【解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不是可以溶解任何物质,一些物质难溶于水,如硫酸钡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品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品的方法得到
【答案】A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固体析出。20℃时的饱和溶液,但是不能说明60℃时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得到A是错误的。
(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的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
C.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②中加入足量的水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结合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图示,不考虑水分蒸发,①→②充分溶解后固体有剩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加热形成③中没有剩余固体,③中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不相同的,由图直观看出:③中蔗糖全部溶解,②中蔗糖部分溶解,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B。
(4)某同学在学习溶液
(1)图1①②③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2)若要使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陈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
(3)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宿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1)②;(2)升高温度;(3)有晶体析出。
【解析】(1)题图1①②③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因为②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所以若要使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加水外,还可以升高温度。
(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因此,试管中可观察到有品体析出。
(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蒸发 C.结晶 D.过滤
【答案】D
【解析】“滚沸延及成盐”涉及蒸发、结晶,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过滤。
(6)下列有关蒸发操作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一
B.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加热到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D.实验结束后用手拿着蒸发皿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答案】B
【解析】 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A错误;加热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B正确;在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C错误;实验结束后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D错误。
(7)20℃C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与水的质量无关
【答案】A
【解析】由题表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A符合题意;蒸发溶剂可以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第二组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C不符合题意;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水的质量无关,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说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如果加入氯化钠固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
②如果加入KNO,固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
【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1)在恒温条件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密度不变,根据F=ρgV排"可知,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2)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加入的硝酸钾固体会继续溶解,故溶液密度变大,由F=ρgV排可知,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9)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解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使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食盐结晶的效果不好,只能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
(10)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时( )
A.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浓度变低
【答案】A
【解析】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CD错,A对.
()
7.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后作业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2)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品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品的方法得到
(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的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
C.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②中加入足量的水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4)某同学在学习溶液
(1)图1①②③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2)若要使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陈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
(3)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宿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蒸发 C.结晶 D.过滤
(6)下列有关蒸发操作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一
B.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加热到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D.实验结束后用手拿着蒸发皿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20℃C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与水的质量无关
(8)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说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如果加入氯化钠固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
②如果加入KNO,固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
(9)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10)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时( )
A.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浓度变低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