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空气流动 B.蜡烛燃烧
C.蜘蛛结网 D.钢铁生锈
2.人在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身披中国红,手举国旗乘坐游船在塞纳河巡游,热烈的氛围让网友直呼“最耀眼的中国红”。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塞纳河 B.游船 C.运动员 D.中国红
4.生命世界纷繁复杂又妙趣横生。各种生物形态各异,生存方式千差万别。仔细分辨下列图片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竹节虫
C.藤壶 D.环颈雉鸡标本
5.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
A.实验法的运用
B.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D.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6.在生物学发展历程中,下列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
A.拉马克创立了生物进化理论 B.哈维建立了生物分类系统
C.达尔文发现了血液循环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7.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克隆后代诞生 B.疫苗的研发
C.纳米技术的研究 D.杂交水稻的培育
8.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达尔文 B.袁隆平 C.屠呦呦
9.下列科学技术与生物学有关的是(  )
A.研发mRNA疫苗预防新冠感染
B.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
C.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
D.研究锂电池
10.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不符合科学观察要求的是(  )
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可直接用肉眼,也可借助工具
C.有些观察结果可制成图表 D.不符合常规的结果可不记录
11.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对比法 D.调查法
12.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在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时,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 )
①植物 ②动物 ③细菌 ④真菌 ⑤病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生物课上,四位同学关于观察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螳螂的描述“小螳螂先是头慢慢的变大,然后使劲地挣破卵壳,接下来再弹出触须和腿甩开卵壳。”法布尔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5.如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滴瓶可用来盛放少量实验试剂 B.②试管夹可用于夹取载玻片、盖玻片等
C.使用③胶头滴管时可以倒置 D.熄灭④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16.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应根据物像需要移动的方向来反向移动玻片标本
C.显微镜的镜头有污物时,要用湿纸巾擦拭干净
D.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目镜
1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B.光照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C.校园里那种颜色的牡丹最好看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1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19.下图中是几只蚂蚁在搬运一只蝗虫,这幅图体现了蚂蚁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互助 D.相互竞争
20.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①人与蛔虫②大豆与根瘤菌③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④烟草与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王明在操作单目显微镜时,要让镜筒大幅度上升。下列操作中,转动的结构及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2.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红布上。实验者先背对红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其中一张纸片。重复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
23.实验安全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了解工具用途,明确使用方法 B.遵守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实验
C.使用玻璃器皿轻取轻放 D.双手各提一台显微镜,快速搬运
2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装置,最科学的是( )
A. B.
C. D.
25.如图为显微镜、可供选用的4个镜头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人血永久涂片,选用a和d镜头组合,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B.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镜头③,污点不动,则污点在⑥上
C.观察某细胞,发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D.观察到视野中存在污点A,则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将其移出视野
二、综合题
26.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图中字母,______上写名称)
(1)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2)在图乙的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和【 】,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
(3)图乙的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移动视野中的一个污点,那么,可以断定这个污点在______。
A.反光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目镜上
2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鼠、兔、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中兔与鼠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为 。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体内积累毒素最多的生物是 。
28.在学习了生物的共同特征后,李伟同学利用国庆假期走进了烟台南山动物园,进行了一场观察体验之旅。
(1)在“狮虎园”里,李伟发现狮子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妈妈告诉他,雄狮子体形更大,颈部有浓密的鬃毛;雌狮子体形相对较小,毛发较短。由此判断如图属于雄狮子的是 (填A或B)。通过观察找到雌雄狮子的异同点,这是运用了 的基本方法。
(2)在“百鸟园”的水塘里,鸳鸯在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游人一靠近,鸳鸯便快速游走了,这体现了生物能 。李伟仔细观察,发现鸳鸯“趾间有蹼”,轻轻划水便可快速前进,推断“蹼”的功能是 。李伟还看到了“孔雀开屏”的美景,妈妈说,雄孔雀通过开屏的方式吸引异性,进而完成产卵孵化出孔雀“宝宝”。这体现出生物哪个基本特征 。
(3)李伟通过对比观察,鸳鸯生活在水塘中,孔雀生活在相对干旱的地方,这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 。
(4)除了可爱的动物,动物园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品种。金秋十月,李伟发现多数植物已落叶,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但是菊花正次第开放,黄色、白色、红色的菊花煞是美丽,菊花出现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2024年秋季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D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B A B C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A A
1.C
【分析】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是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是非生物;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详解】ABD.空气、蜡烛和钢铁都不具有呼吸、繁殖等生命现象,都是非生物,因此空气流动、蜡烛燃烧和钢铁生锈都不属于生命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
C.蜘蛛具有呼吸、繁殖等生命现象,是生物,因此蜘蛛结网属于生命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人出汗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因此,人在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选项中的塞纳河、游船、中国红都没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是生物,而运动员是人,具有生命,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石花是多肉植物,能生长、开花,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竹节虫和藤壶属于节肢动物,能生长繁殖,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BC不符合题意。
D.环颈雉鸡标本没有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详解】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A错误。
B.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故B正确。
C.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的一套理论,故C错误。
D.林奈的生物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归类的办法。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系统,他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分类,这些都是从外部宏观领域研究生物现象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2)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3)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创立的“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对植物进行分类。(4)沃森与克里克是二位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并对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详解】A.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理论,故A错误。
B.林奈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为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故B错误。
C.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的原理。1628年发表著作《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阐明血液循环理论。1651年发表《论动物的生殖》,故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因构建DNA双螺旋模型获得诺贝尔奖金,故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涉及当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性问题。
【详解】A.克隆后代诞生:克隆技术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这涉及到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克隆后代诞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不符合题意。
B. 疫苗的研发:疫苗是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它通常包含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微生物或其成分。疫苗的研发涉及到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因此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B不符合题意。
C. 纳米技术的研究: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物质的技术,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虽然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纳米药物、纳米传感器等,但纳米技术本身并不属于生物学的传统研究范畴。它更多地是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C符合题意。
D.杂交水稻的培育: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方式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这涉及到遗传学、育种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因此杂交水稻的培育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分析】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详解】A.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A不符合题意。
B.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
C.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详解】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对于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帮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非常重要。所以,研“研发mRNA疫苗预防新冠感染”涉及生物和生命现象,与生物学有关。“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研究锂电池”,不涉及生命现象与生物学无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详解】A.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计划的进行,决不能随便看一下就行,A正确。
B.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B正确。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并制成图表,分析更加直观,C正确。
D.观察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对于与常规不符合的观察结果不作记录做法不正确,D错误。
故选D。
11.B
【分析】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详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就属于实验法,他利用模型测试,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鸟喙求食的动作是由亲鸟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详解】①植物:在校园、公园或林地中,植物是随处可见的,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观察的重要对象。所以①是正确的。
②动物:动物在校园、公园或林地中同样很常见,它们与植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也是观察的重要对象。所以②是正确的。
③细菌:虽然细菌是微生物,但在自然环境中,包括校园、公园或林地中,它们的数量是巨大的,只不过因为它们微小而难以直接用肉眼观察。所以③是错误的。
④真菌:真菌在校园、公园或林地中同样存在,大型真菌如蘑菇、霉菌等,虽然肉眼可见,但不常见,其余真菌非常微小,用肉眼难以观察到。所以④是错误的。
⑤病毒:病毒是微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自然环境中,病毒通常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且它们往往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因此,从肉眼观察的角度来看,病毒不是直接观察的对象。所以⑤是错误的。
综上,我们在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时,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①植物和②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分析】用肉眼直接进行的观察,适用于较大的物体或现象。用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微小或遥远的物体。录音工具主要用来记录声音。
【详解】A.“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生物现象是可以直接用肉眼观测到的,A正确。
B.“必须借助仪器观察”是不正确的。虽然很多微观现象需要仪器,但不是所有观察都必须借助仪器,B错误。
C.“可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是正确的,因为录音机可以记录声音,辅助观察,C正确。
D.“可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是正确的,因为照相机可以辅助记录和观察视觉现象,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分类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A.实验法:这是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变量来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他通过改变条件或控制变量来观察螳螂的孵化过程,因此这不是实验法,A错误。
B.观察法: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要求研究者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记录其现象、行为和特征。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小螳螂先是头慢慢的变大,然后使劲地挣破卵壳,接下来再弹出触须和腿甩开卵壳。”这明显是对螳螂孵化过程的直接观察记录,因此这是观察法,B正确。
C. 测量法:这是通过测量来获取数据,进而分析研究对象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他对螳螂或卵壳进行了任何形式的测量,因此这不是测量法,C错误。
D.调查法: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资料或数据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他并没有提到他通过查阅文献或收集数据来研究螳螂,而是直接观察了螳螂的孵化过程,因此这不是调查法,D错误。
故选B。
15.A
【分析】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操作方法和规则,严格按照基本的操作要领操作。
【详解】A.①滴瓶体积较小,可用来盛放少量实验试剂,A正确。
B.试管夹可用于夹取试管,但②是镊子,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等,B错误。
C.滴瓶配套的滴管和滴瓶必须配套使用,滴管用后须立即插入滴瓶(不能清洗),不能倒置,C错误。
D.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因此,燃烧着的酒精灯不允许直接用嘴吹灭,而是用灯帽盖灭,D错误。
故选A。
16.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
【详解】A.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而不是高倍物镜。因为低倍物镜的视野范围较大,更容易找到光源并使其对准通光孔。同时,高倍物镜的焦距很短,如果直接对准通光孔,很容易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A错误。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物像的位置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需要移动玻片标本来调整。而移动的方向应该是根据物像需要移动的方向来反向移动,即如果物像偏左,应将物像就会向右移动,此时应该向左移动玻片标本,从而到达我们想要的位置,B正确。
C.显微镜的镜头有污物时,我们不能随意用湿纸巾擦拭。因为湿纸巾可能含有杂质或水分,这些都可能对镜头造成损害。正确的做法是使用专门的擦镜纸或镜头纸来轻轻擦拭镜头,C错误。
D.在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下降镜筒时,我们的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物镜,而不是目镜。这是为了防止物镜在下降过程中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如果注视目镜,我们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并阻止这种损害的发生,D错误。
故选B。
17.C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详解】A.“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一个可验证的假设,即土壤湿度可能影响鼠妇的分布。通过改变土壤湿度条件,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可以验证这个假设。因此,这个问题同样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 ,A不符合题意。
B.“光照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明确提出了一个可验证的假设,即光照可能影响黄粉虫的分布。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光照条件,观察的黄粉虫的分布情况,可以验证这个假设。因此,这个问题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B不符合题意。
C.“校园中哪种植物的花最漂亮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主观审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且其答案并不基于科学原理或可验证的实验。因此,这个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C符合题意。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这个问题同样提出了一个可验证的假设,即菜青虫可能对某种绿色植物有偏好。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给菜青虫,观察它们的取食情况,可以验证这个假设。因此,这个问题也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草盛豆苗稀”说明杂草与豆类之间在获取养分、阳光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故A正确。
B.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
D.“雨露滋润禾苗壮”,是环境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B。
19.C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A.捕食为一个体(通常是食肉动物)在饥饿时暗中或直接向他的生物进攻,并吃掉使自己生存下去,A错误。
B.寄生是指一种小的生物在另一物种体内或体外表生存,通过吸取寄主的营养来使自己生存,B错误。
C.一些蚂蚁共同搬运一只蝗虫。说明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属于互助关系,C正确。
D.竞争指物种间为了食物、生存空间等资源进行争夺,使竞争对手被赶出某一地方,使自己生存下去,D错误。
故选C。
20.C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
【详解】①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人与蛔虫属于寄生关系,①正确。
②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②错误。
③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组合而成的复合有机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其中的真菌与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共生关系,③错误。
④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烟草叶肉细胞内,属于植物病毒,④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B
【分析】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大幅度上升,应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A
【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本实验中,红色的纸片与背景颜色红布一致,在模拟的过程中,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黄色、绿色、蓝色等纸片首先被淘汰,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红色的纸片不易被区分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3.D
【分析】实验安全是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基础保障,它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实验室的声誉和持续发展。
【详解】A.了解工具用途,明确使用方法,这是实验前的基本准备,能够确保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A不符合题意。
B.遵守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实验,这是实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规章制度通常是根据实验经验和安全考虑制定的,遵守这些制度可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B不符合题意。
C.使用玻璃器皿轻取轻放,这是为了防止玻璃器皿因碰撞而破碎,造成实验者受伤或实验材料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双手各提一台显微镜,快速搬运,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显微镜是精密仪器,快速搬运可能导致其损坏或精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双手各提一台显微镜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失去平衡,造成显微镜掉落或实验者摔倒,从而引发安全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 是土壤潮湿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土壤潮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应选择A装置。BD装置有光和土壤潮湿度两个变量,C装置中缺少自然条件下温度的影响,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A
【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ab是目镜、cd物镜。
【详解】A.无螺丝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想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长目镜a和短物镜d,A正确。
B.发现视野中有污点,污点可能在玻片、物镜或目镜上,转动镜头③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玻片或物镜上,但不可能在反光镜上,⑥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度,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后,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逆时针,C错误。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观察到视野中的右上方存在污点A,则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将其移出视野,D错误。
故选A。
26.(1) 物镜 粗准焦螺旋
(2) A F 反光镜
(3)200
(4)B
【分析】图乙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和C细准焦螺旋,D反光镜,F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
【详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
(2)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是放大物像,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放大物像,因此其最主要的部位是A目镜和F物镜。
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必需要使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结合题图,应该选用5×的目镜和40×的物镜,所以,放大倍数为200倍。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当反光镜上有污点时,只会影响反光镜自身反射光线的亮度,而不会在观察时在视野中发现污点,故选B。
27.(1) 消费者 竞争
(2) 2条 植物→鼠→狐/植物→兔→狐
(3)太阳能
(4)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兔、鼠、狐,分解者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详解】(1)由分析可知,鼠、兔、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兔与鼠均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兔→狐、植物→鼠→狐。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狐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的体内毒素的含量最多。
28.(1) B 比较
(2)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增加划水面积 能生长和繁殖
(3)环境
(4) 适应环境和带走废物 变异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根据描述,雄狮体形较大且颈部有浓密的鬃毛;由此判断属于雄狮子的是图B。通过观察找到雌、雄狮子的异同点,这是运用了比较法;比较法通过比较差异和相似来分析。
(2)生物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游人一靠近,鸳鸯便快速游走了,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蹼可以增加推力,帮助在水中快速移动;李伟仔细观察,发现鸳鸯“趾间有蹼”,轻轻划水便可快速前进,因此“蹼”的功能是增大划水面积,提高游泳速度。
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配偶,以进行繁殖;因此,雄孔雀通过开屏的方式吸引异性,进而完成产卵孵化出孔雀“宝宝”。体现l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的特征。
(3)生物通过适应特定的环境以求生存和繁殖;鸳鸯生活在水塘中,孔雀生活在相对干旱的地方,这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4)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但金秋十月,植物落叶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同时也是带走废物。因此李伟发现多数植物已落叶,这说明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菊花开出不同颜色的花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