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八年级期中抽测试卷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1-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卷5-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水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海洋腔肠动物 ②身体呈辐射对称 ③利用刺细胞捕获猎物
④有口无肛门 ⑤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涡虫的捕食器官是( )
A.刺细胞 B.眼点 C.口 D.咽
3.蚯蚓、蛔虫都没有发达的骨骼,但蚯蚓比蛔虫运动灵活,原因是( )
A.身体开始分节,使运动灵活
B.身体腹部开始出现了刚毛,使得运动有了支撑而灵活
C.身体呈圆筒形,为长得高大创造条件
D.有了专门的运动器官——足,使运动快捷
4.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由此可知下列行为的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蚯蚓走迷宫 ②猩猩设法取高处的香蕉
③鸡绕道取食 ④小学生的识字学习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5.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保持湿润
6.三角帆蚌等软体动物能够产生珍珠。珍珠的成分和质地与贝壳的内层是相同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测( )
A.珍珠是由贝壳形成的 B.珍珠是三角帆蚌体内固有的结构
C.珍珠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D.珍珠是由软体动物的内脏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7.下列有关蝗虫的身体各部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口器——摄食 B.胸部——运动中心
C.气门——排出食物残渣 D.触角——感觉
8.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类群不匹配的是( )
A.水螅、海蜇——腔肠动物 B.涡虫、绦虫——扁形动物
C.河蚌、蜗牛——软体动物 D.蜈蚣、蚯蚓——环节动物
9.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10.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姿多彩,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从以下动物中识别出真正的鱼,它们是( )
①娃娃鱼 ②章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中华鲟 ⑥海马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我国有一种珍稀大型的两栖动物——大鲵,它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终生生活在水中,体温不恒定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既能够在水中游泳,又能够到陆地行走 D.在水中生活但是到陆地产卵
12.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13.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体表被毛
1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燕子在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中,与鸟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 )
A.心跳频率快,运输能力强 B.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氧气
C.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15.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体表被毛 B.用肺呼吸 C.牙齿分化 D.神经系统发达
16.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下列与“小鼠走迷宫”相同的是( )
A.候鸟迁徙 B.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 D.母鸡孵卵
17.下列诗句中的动物,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18.家鸽两翼上下扇动一次,空气经过肺和进入气囊的次数分别是( )
A.两次、一次 B.一次、两次
C.一次、一次 D.两次、两次
19.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他黑猩猩总是让戈利亚首先占有食物。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20.下列例子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①蚂蚁“侵食”金合欢 ②蜜蜂采蜜 ③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
④白蚁群体的分工合作 ⑤某地区大量捕杀蛇而导致鼠类猖獗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8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列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A类和B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
(2)比较C和F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______;动物F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而生长,所以这类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有______现象。
(3)D类动物身体呈______,可以减少飞行中的空气阻力,胸骨有高耸的______,可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4)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E类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______能力。
(5)若将图中动物分为两类,A、B、D、E为一类,C、F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在图中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有______(填字母)。
22.(7分)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肉协调活动及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拿起茶杯喝水时,A图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______。
(2)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在结构层次上是一个______,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 ]______,该部分可绕过关节在不同的骨上,血液中的氧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骨骼肌,进入细胞的______中参与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供给运动的需要。
(3)C图中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 ]______。
(4)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过关节完成动作。因此,关节在运动中起着______的作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______的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下,依赖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
23.(7分)分析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它们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
资料三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蜂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工蜂的主要职能是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资料一中的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是由其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小白鼠在迷宫中要经过多次“走错路”才能找到出口,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资料二中的行为更有利于动物_______。
(4)由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工蜂发现蜜源后通过______来告诉同伴。
24.(8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下面所示概念模型,回答问题。
(1)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植物能利用太阳光能,制造大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
(2)B、C和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乙和丙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3)E和F表示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5)通过这个概念模型我们能得出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促进______的作用。
2024-2025学年(上)八年级期中抽测试卷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D C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C D B D A D 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8分)
(1)鳃(2)身体都分节 蜕皮(3)流线型龙 骨突(4)消化
(5)体内有无脊柱(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D
22.(7分)
(1)[①]肱二头肌(2)器官 [④] 肌腱线粒体
(3)[2]关节囊(4)支点 神经系统
23.(7分)
(1)先天性 遗传物质(2)环境 高等(3)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4)社会 舞蹈(或动作)
24.(8分)
(1)光合作用 碳一氧(2)呼吸作用 消费者(3)捕食(吃与被吃) 甲→乙→丙
(4)生态平衡(5)物质循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