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生物
(总分: 100分 时间: 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50分,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下列动物中,利用刺细胞作为攻击和防御敌害的是
A. 蛭 B. 水螅 C. 华枝睾血吸虫 D. 水蚤
2. 猪肉绦虫是一类可以寄生在人体小肠道中的扁形动物,猪肉绦虫特别发达的器官是
A. 消化器官 B. 运动器官 C. 感觉器官 D. 生殖器官
3. 下列关于线虫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 体表有角质层
C. 线虫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D. 有口有肛门
4. 环节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外形相似,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
A. 身体是否分节,感觉是否更加精确
B. 体表是否有黏液,是否能溶解氧气并进入体内
C. 受精卵是否在卵茧里,以保证发育
D. 身体断裂后是否能再生形成新的个体
5. 缢蛏、花蛤、蜗牛、章鱼的身体柔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身体都呈辐射对称 B. 体表都具有鳞片
C. 运动器官是足 D. 都具有贝壳
6. 从古到今有许多歇后语与动物有关,如“寒蝉抱枯枝——日暮穷途”、“蝎子战蜈蚣——以毒攻毒”、“蚂蚁拖蝗虫——齐心合力”、“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蝉、蚂蚁、蝎子、螃蟹都是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 蝉、蜈蚣和蝗虫的体表均有外骨骼,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C. 蜈蚣酷似沙蚕,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D.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气门
7. 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真正属于鱼的一组
①鲍鱼 ②鱿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金鱼 ⑥泥鳅 ⑦鳄鱼 ⑧鲨鱼
A. ③⑤⑥⑧ B. ①③⑦⑧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⑥⑧
8.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陆生脊椎动物
B. 两栖动物中的青蛙后肢比前肢发达,爬行动物中的蜥蜴头部后面有颈
C. 龟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所以气体交换能力强
D. 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9. 黑白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它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在如此高的高度,氧气的存在是非常少的,但是黑白兀鹫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吸入氧气。下列关于黑白兀鹫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黑白兀鹫的体型是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遇到的阻力
B. 黑白兀鹫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C. 黑白兀鹫的食量大,消化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
D. 黑白兀鹫的直肠很长,储存粪便多
10. 秋游时,同学们看到几只绿头鸭在水中觅食,偶尔还会潜入水底。下列符合绿头鸭足部形态特征的是
1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 哺乳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
C.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成活率
D. 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12. 下列关于骨骼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B. 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C. 肌腱的两端通常连接在同一块骨上 D. 骨骼肌能够牵拉骨产生运动
13.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行为属于动物间传递信息的是
①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②鸟类遇到敌害时发出鸣叫声
③乌贼在逃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 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⑤蜜蜂用舞蹈来表示蜜源的方位。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14. 下图是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的迷宫示意图,下表是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 实验前需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
C. 实验次数越多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短
D. 小鼠学会走迷宫就终生不会忘记迷宫路线
15.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D.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繁殖后代
16. 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属于细菌菌落的可能是
A.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 B. 菌落大,呈绒毛状
C. 菌落大,呈青绿色 D. 菌落大,呈絮状
17. 人们常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人手上分布着大量微生物,如图是某同学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时,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中有多种细菌或真菌
B. 洗手后组菌落减少,设置空白对照组没有意义
C. 可将三组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
D. 三组培养基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高温灭菌
18.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做了如右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装入等量的肉汤并煮沸,一段时间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没有变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弯管与直管
B. 甲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C. 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有细菌,使肉汤变质
D. 实验中两个烧瓶的规格相同,装入的肉汤也完全一样,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19. 医生戴口罩、穿手术服的目的是防止将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带入手术室,传播给病人。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芽孢个体较大 B.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 芽孢是一种生殖细胞 D. 芽孢对不良环境无抵抗能力
20. 右图表示“观察酵母菌”实验时看到的图像,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为显微镜视野下的物像,结构a是酵母菌的液泡
B. 一个酵母菌是由两个细胞组成
C. 如图所示的状态是酵母菌正在进行孢子生殖
D. 在显微镜视野下,看不到酵母菌的细胞核
21. 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生物是
A.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根瘤菌 B. 酵母菌、霉菌、醋酸杆菌
C. 蘑菇、青霉、肺炎双球菌 D. 酵母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
22.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你认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多种疾病
B. 利用真菌产生的抗生素能杀死某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C.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D. 农业上瓜豆轮作,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23.《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很多美食的制作,用到了一些细菌和真菌。下列微生物与食品制作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陕西花馍——酵母菌 B. 四川酸菜——乳酸菌
C. 山西陈醋——醋酸菌 D. 东北大酱——酵母菌
24. 下图是某班级同学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榨出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细胞质
B. 在制作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C. 酵母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把葡萄中的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D. 葡萄酒要想发酵成葡萄醋,需要用到乳酸菌
25.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极易感染学龄儿童及成人,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下列关于诺如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B. 结构简单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 勤洗手可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注“[ ]”内填标号
26. (5分,每空1分)如图是一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动物,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的身体呈 对称B在肠内将食物消化,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 排出。
(2)图中C 是蚯蚓,蚯蚓有一特殊的结构 ,可以有利于区分其的前后端。
(3)图中D的贝壳是由 的分泌物形成的。
(4)以上几种动物其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动物。
27. (5分,每空1分)下图是有关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C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
(2)上图中[ ]类动物开始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3)D用肺呼吸,同时有 辅助呼吸。
(4)与E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的结构是 ,其作用是撕裂食物。
(5)图中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28. (10分,每空2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小朋友被大人牵着手“荡秋千”的场景,如图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小朋友突然就从兴高采烈转成哭闹不安,大多只能保持着屈肘的姿势,手肘不敢乱动,经过检查诊断,肘关节桡骨脱臼,如图2所示。
根据以上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朋友保持屈肘姿势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
(2)据图2可知,桡骨脱臼时,[1]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这种情况多见于2~4岁的小朋友,大于5岁就很少见了,原因之一是2~4岁年龄段小朋友肘关节处包围骨的 和韧带比较松弛,致使关节的 性较弱。
(3)完成荡秋干这一活动要依赖 、关节以及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还需要 等(至少2个) 系统的配合。
29. (10分,每空2分)如图是五种微生物形态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2)生产甲烷用到的甲烷菌和图中的[ ]属于同一类生物,它们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为 生物。
(3)做面包时,将一小包粉末状物质倒入温水中调匀,然后用来和面,该粉末状物质含有图中的[ ]。
(4)C和E的地下菌丝吸收的是 ,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0. (10分,每空2分)小贝为了说明鱼鳃脱离水和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做了以下实验。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a.手指并拢(如图甲),掌心紧贴桌面白纸,用铅笔沿手画出一条轮廓线。
b.5个手指分开(如图乙),掌心紧贴桌面白纸,用铅笔沿手画出一条轮廓线。
(1)鱼鳃是鱼的 器官。
(2)实验中,手指模拟了图丙鱼鳃中 (填序号) 所示结构,图 模拟的是鱼在水中时鱼鳃的状态。
(3)由此实验可推测,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鳃丝离开水后会粘连在一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填“变大”或“变小”),从而导致鱼缺氧死亡。
(4)图丁为农村鱼塘里的增氧机,农夫常常在黎明前要开启增氧机的主要原因是
。
31. (10分,每空2分)请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不久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猕猴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他猕猴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材料二:黄面秃鹫迁徙于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秃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秃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秃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秃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秃鹫会用石块砸开鸵鸟蛋,并把它吃掉。
(1)材料一、材料二都说明的是动物的 行为(按行为的功能或目的分类)。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述的猕猴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行为。
(3)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述的黄面秃鹫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行为。
(二)小王从朋友那儿要来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花猫。如何让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呢 同学们替小王想出了下列方法。
方法一:找一只训练有素的成年猫与小花猫做伴,一段时间后,小花猫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饮水。
方法二:定期令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小花猫也能学会到指定的地方饮水。
方法三: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后,立即给小花猫吃它最爱吃的食物,多次以后,小花猫也能学会到指定的地方饮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这是一种学习行为,为什么 。
(5)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其生存有何意义 。
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C C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D D A D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注“[ ]”内填标号
26.(5分,每空1分)
(1)辐射 口 (2)环带 (3)外套膜 (4)无脊椎
27.(5分,每空1分)
(1)肺和皮肤 (2)A (3)气囊 (4)犬齿 (5)D、E
28.(10分,每空2分)
(1)收缩 (2)关节囊 牢固
(3)骨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29.(10分,每空2分)
(1) A (2) B 原核 (3) D (4)水和有机物
30.(10分,每空2分)
(1)呼吸 (2)③ 乙 (3)变小
(4)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死亡。(合理即可)
31.(10分,每空2分)
(1)觅食 (2)学习 (3)先天性
(4)因为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与学习获得的一种新的行为
(5)有利于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