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2024年秋季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1-15 DCCDA CBCCD ACBCC
16.(1)脊椎动物; 鳞片;
(2)肌肉; 刚毛;(两个空可互换位置)
(3)鳃; 生殖和发育
17.(1)肱二头肌; 收缩
(2)关节软骨; 关节腔
(3)关节头 ; 关节窝
18.(1)外骨骼; 口器 ; 足
(2)信息交流/通讯
(3)飞行距离远/飞行能力强
(4)气管
19.(1)分工; 社会
(2)哺乳; 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学习
(3)加强禁止偷猎行为、不随意开发林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宣传和保护濒危野生
动物等等(合理即可)
20.(1)不同养殖模式下对大鲵是否有影响?(表达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2)养殖模式; 数量;
(3)为了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答到“避免偶然性”
或“减小误差”即可给分);
(4)显微镜;
(5)仿生态八年级期中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肝吸虫也称为华枝睾吸虫,它的成虫外形扁平,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形似葵花籽。根据描述推测肝吸虫属于
A.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线虫动物 D.扁形动物
2.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我国共有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60769种,对下列四种无脊椎动物所属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A.水螅—— 腔肠动物 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河蚌——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都有外套膜和贝壳
C.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D.蚯蚓——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3.“过年吃鱼,年年有余”,餐桌上各种鱼的菜品,像红烧鱼,糖醋鱼、水煮鱼,酸辣鱼等等,每一款都各有风味,下列有关鱼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我国的淡水鱼品种“四大家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食性和生长周期不同
B.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强有力的摆动
C.买鱼时可根据鳃的颜色判断鱼是否新鲜,活鱼的鳃是暗红的
D.鱼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4.鸟类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来满足鸟类飞翔时高的耗氧量和代谢水平。图1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C.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D.吸气和呼气时,分别在③②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5.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诗句中,描绘的都是节肢动物的是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某同学发现一种动物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不一致,这种动物不可能是
A.牛蛙 B.娃娃鱼 C.蜥蜴 D.蝾螈
7.10月20日,为期6天的2024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南宁圆满收官。期间,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顶级公路自行车比赛。参赛者们的骑行过程离不开运动系统的参与,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8.古人常把自己的情感赋于花、草、虫、鸟各种生物,以下成语中提到的动物,
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虾兵蟹将 B.鹬蚌相争 C.鸡犬不宁 D.沉鱼落雁
9.小刚喜欢打篮球,他在完成投篮这一个动作时,包括以下步骤:①骨绕
关节转动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10.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B.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家鸽前肢变成翼,胸部的肌肉发达,牵动两翼在空中飞行
D.兔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与食草生活相适应
11.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A.飞蛾扑向光源 B.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C.老虎在领地边缘撒尿 D.猴首领发现敌情发声警告
12.某农夫发现果园内有许多昆虫,于是喷药杀虫,结果虽然昆虫全死了,但这一季果实的产量却是历年来最差的。下列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B.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光合作用
C.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传粉 D.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吸收水分
13.动物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可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编质,这些物质又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打破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4.八年级一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表1,你认为以下叙述不合理是
表1不同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A.每次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
C.如果将小鼠换成蜥蜴,那么蜥蜴找到食物用时更少
D.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15.2024年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外来物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空,每空1分,共30分。)
16.(6分)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B属于 ,且体表覆盖 。
(2)动物A的体壁发达,依靠 和 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3)动物C幼体在水中用 呼吸,该动物并不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它的 没有摆脱了水的限制。
17.(6分)2024年巴黎奥运中国队在多个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40金牌、27银牌、24铜牌,可喜可贺!这都离不开参赛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人的运动主要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图4为运动员刘宇坤在射击比赛中照片,图5为屈肘动作示意图,图6为关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刘宇坤在射击时双手做出了屈肘动作,此时如图5中[①] 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如图6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③⑥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 (填名称),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填名称)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3)正确的运动防护很重要,运动不当可能引起脱臼等损伤,即图6中的[③ ]从[⑥] 中滑落出来。
18.(6分)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唯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蝗虫有群居型(体表为黑色)和散居型(体表为绿色)两种,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属于昆虫,体表有 ,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头部有 ,可用于摄食;胸部有三对 和两对翅。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能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 ,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使用图7装置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在一定时间肉的飞行圈数,得到如图8所示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 ,因此群居型蝗虫的危害范围更大。
(4)现兴趣小组将蝗虫的胸腹部及头部分解浸入水中,发现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的蝗虫最先死亡,是因为蝗虫呼吸的门户—气门,位于胸腹部,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19.(6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生活在非洲森林中的黑猩猩和大穿山甲(学名Manis gigantea)都爱吃白蚁。幼年黑猩猩能模仿长辈,用蘸,水的树枝从蚁巢中钓白蚁吃。大穿山甲幼时以母乳为食,长大后会用强壮锋利的前爪扒开蚁巢,再用长而富有粘性的舌头舔食白蚁。在天敌进攻时,白蚁会迅速在蚁群中传递信息,分头行动,有的迅速向蚁巢深处撤退并封闭通道,有的拼命抵抗。
资料二:由于偷猎、栖息地减少等原因,黑猩猩和穿山甲目前都濒临灭绝。最近,有研究者从缴获的穿山甲鳞片中发现,有部分鳞片带有与目前已知的8种穿山甲都不同的遗传信息,可能来自一种新的穿山甲,被命名为mysteria。
(1)白蚁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这是 行为的一种体现。
(2)大穿山甲属于 动物,出生就会吃奶,这是由 决定的。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小黑猩猩模仿长辈钓白蚁属于 行为。
(3)请根据资料,提出一条保护黑猩猩、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措施:
20. (6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覲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
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覲的生长、繁殖效果及成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如表2。
表2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鲵的均重、产卵(精)率、出苗率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 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 相等、均重相似、性别比例为1: 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3)为什么每一小组都用5尾大鲵而不用1尾?
答: 。
(4)研究中,不仅仅计算大鲵的产卵(精)率,还可以借助 (工具)观察卵和精子的形态结构,判断生殖细胞的质量。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