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物(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

三国无疑是打出来的,但它也是聊天聊出来的。

有道是空谈误国,但并非是让人闭上嘴巴不说话。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聊着聊着,不就聊出了儒家经典巨著《论语》了吗?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之间扯着扯着,不也扯出了一部《贞观政要》吗?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我们日常聊天侃大山,不经意间流露的就是最真的东西,最有思想的东西,可以指导行为的好东西。正言力行,言行一致,便会成就一番伟业,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三国演义的人物(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

林则徐与左宗棠江畔一夜长聊,彻底改变了左宗棠的思想,为他树立了人生标杆,这次聊天史称“湘江夜话”,改变了一个人,也为历史增色不上。

所以,别小看聊天这个家常事。聊得好,那就会聊出一片广阔天地,聊出灿烂人生;聊不好,也可能关乎性命,甚至会弄得国破家亡。

言在行前,纷纭复杂、一片乱象的三国,其实是从聊天开始的。

公元190年前后,一曲黄巾起义将东汉逼到了死亡边缘,在镇压义军的过程中,州牧地位不断飙升,割据各地的军阀架空朝廷,孩子皇帝刘辩、刘协不过是他们手中的玩物而已。他们可以将其高高捧起,也可以随时将其重重地摔在地上。

四世三公,出生官世家的袁绍便是拥有关东盟主地位的一方老大,自从和专断朝政的太师爷董卓死磕之后,他心中就明白自己已经走上了创业路,不再是一个为朝廷卖命的打工仔。

论实力与资历,此时的曹操都不及袁绍,但他们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又都是官家子弟,同为创业青年,他们之间来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聊天势在必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袁绍和曹操都清楚没有人会再拿身家性命去拯救濒临破产的东汉,就连帮助大汉破产重组的事,也没人会干。这些军阀们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做自己的生意,建立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这对儿时伙伴都清醒地意识到:合伙人模式、股份制都不是当前最好的创业模式,因为每个人都在瞅着那个大蛋糕,只有自己完全控股的公司,并将其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去实现创业目标。

未来的路到底怎么走?怎样才能迈向成功呢?

说实话,袁绍心中也没有底,他要找个人聊聊这个话题,发小曹操便是他的对话嘉宾。这是一场早于鲁肃与孙权的“榻上策”、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历史性聊天。

虽然这场聊天的知名度没有“榻上策”和“隆中对”那么响当当,也没有形成专著,但它也是一场关乎未来、决定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的经典聊天。且让我们翻看历史这部旧手机,查看一下那段聊天记录。

董卓并没有被掀翻,袁绍和曹操都在考虑“反董”运动如果不能彻底胜利,那么他们的退路在哪里?这个话题就是袁绍心中的结,他以此拉开了话匣子:兄弟,你说说,如果这事儿要是不成,哪里才是我们的根据地呢?

为什么很多人说曹操老奸巨猾呢?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是聪明绝顶。曹操当然知道“老大”袁绍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不能急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又把球踢了回去:兄弟愿听大哥的高见!

没有推辞,袁绍跟面前这位小兄弟描绘起他的创业蓝图,“我准备南据黄河,北凭燕山,在黄河北岸的冀州一带建立根据地,收购整合逐戎、狄等力量,再向南争夺天下。”

解读完自己的创业计划书,袁绍似乎胸有成竹,站起来,拍了拍曹操的肩膀,略带炫耀地询问到:“兄弟,你说说我这样一番操作,应该离成功不远了吧?”

曹操还是没有正面回答袁绍,也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落脚地,却答非所问地回答道:“我要集拢天下的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灌输正义之道,从思想上约束他们,这样到哪里都能成功。”

袁绍抛出的是“未来向何处去”的战术性话题,曹操给出的却是“何以向未来”的战略性回答;袁绍问的是“何处为利地”,曹操答的是“人和定天下”。曹操并非答非所问,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曹操还真没办法正面回答“大哥”。

当时的曹操和袁绍算不上一个重量级。袁绍拥兵数十万,冀州由他袁氏门生韩馥把持着,他把那里作为根据地当然是明智之举;反观曹操,先是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随后被陈宫迎立为兖州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曹操都处于游移状态。

因此,我们不妨这么说,曹操不是不看重“地利”,而是因为他还没长大,人微言轻,到哪里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他找不到一块理想的“利地”,所以就给出了这么“高大上”的答案。

袁绍和曹操聊的是未来,最终聊出来的是一个创业者走向成功的秘诀,是袁绍的“地利”?还是曹操的“人和”?十余年后,一场官渡之战给出了答案。

三国演义的人物(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

这次聊天之后,袁绍便在狼烟遍地的红海之中开拓出了一片蓝海。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相继被其收入囊中,河北地区尽在其掌握之中,势力达到顶点,名动天下。

官渡之战,统率黄河之北、数十万之众的袁绍应该是完全可以碾压身处四战之地、只有几万人马的曹操,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一年多的对峙,曹操逆袭成功,完胜昔日的“大哥”,也把这场战争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写在了历史教科书上。

就像那场聊天那样,袁绍太注重地利,一心开疆拓土,没有将人才和智力放在心上。要说,他不注重人才那是假的,沮授、田丰、许攸哪一个不是“大拿”。

“河北策”就是沮授献给袁绍的,可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却没采纳。曹操却听进了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将存在感不强却是一件“奇货”的“汉之天子”握在手中,民望、人才随之滚滚而来。

袁绍摈弃了这些能人的一系列好建议,而曹操不仅听从了心腹荀彧等人扼守官渡的谏言,还采纳了降臣许攸献上的奇袭乌巢之计,最终逆袭成功,反败为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此看来,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

整个三国,如此重要的聊天频频出现。特别是围绕关于东汉末年的未来、奇货“天子”的归属以及黄河、长江这两个生命线的争夺等四大核心战略的聊天,每一场都是改变当时,定格历史的“神聊”。

在曹魏,鲍信和曹操聊出了“河南策”,赵咨与曹丕聊的是魏吴联盟;在孙吴,诸葛亮和孙权细说孙刘联盟,孙坚和王睿谈的是诈取荆州;在蜀汉,诸葛亮和刘备商量的是“隆中对”,刘备和庞统侃的是借荆州……

聊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聊天是万万不能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聊天解决不了,一次聊不成就来它N次。要说这话真的没毛病,聊者言也,思想的外在展现形式,只不过聊天走在行动之前而已。

唐宋如此,三国也是如此。

有一本叫《聊出来的三国·曹魏豪雨》的好书,作者独辟蹊径,带我们隐身近两千年前那56场经典聊天现场,偷听64位精英人物之间的神侃海聊,看看他们聊出来的四大核心战略,看看曹操这位旷世奸雄是如何从聊天中脱颖而出的。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