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州康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州康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动物的组合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鲨鱼、娃娃鱼 B.鱿鱼、鲍鱼
C.鳄鱼、鱿鱼 D.甲鱼、中华鲟
2.(2分)关于鳍在鱼游泳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胸鳍能保持平衡
B.尾鳍决定鱼的方向
C.背鳍、腹鳍能维持鱼体的平衡
D.尾鳍的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动力
3.(2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A.有珊瑚虫,海葵,海蜇,水母
B.都是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C.有口无肛门,消化方式简单
D.都生活在水中
4.(2分)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害虫﹣﹣蜗牛,它具有以下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根据以上特点判断蜗牛属于何类动物?(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甲壳动物 D.哺乳动物
5.(2分)杂技演员身手灵活,这主要是因为( )
A.肌肉力量大 B.关节数量多
C.骨很软 D.关节很灵活
6.(2分)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
A.支点作用 B.动力作用 C.杠杆作用 D.协调作用
7.(2分)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
A.获取食物 B.逃避敌害
C.寻找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8.(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仿生技术的是( )
A.乌龟的背甲——薄壳建筑
B.鸟——飞机
C.植物根系的分布——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
D.渔网——漏勺
9.(2分)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10.(2分)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
A.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B.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C.生理活动的需要 D.留下气味做“记号”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5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
(2)B动物成体用 呼吸,皮肤能够辅助呼吸。
(3)C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体壁呼吸,利用 可区分其前端和后端。
(4)D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呼气时储存在 中的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吸气时和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5)F类动物的体表有 ,可以防止体内 的蒸发。
12.(5分)为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市将中长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作为中考测试题目,测试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系列运动
(1)如图1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1] 。
(2)图2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当我们做立定跳远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 ,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此外[c] 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让关节变得很灵活。
(3)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 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13.(5分)如图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蝙蝠是 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捕食小昆虫。从动物行为的结果看,这属于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这属于 行为,因这种行为是蝙蝠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的 所决定的行为。
(3)近年人类曾爆发传染性埃博拉出血热病,科学家已从蝙蝠身上分离出了相关病毒。据此,对于人类与蝙蝠该如何相处 。
14.(5分)蜻蜓和鸟都是飞行生活的动物,它们都能捕食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是有关蜻蜓和鸟的材料
材料一: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有时还能后退飞行,蜻蜓的足细而弱,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材料二: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有三个单眼,两个复眼,每个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
材料三:鸟是天生的飞行家,绝大多数鸟善于飞行,有的鸟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有些鸟在迁徙期间的飞行高度可达一万米左右,在鸟类中堪称出类拔萃,它们最高飞行纪录,高度9000米。
材料四:鸟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的鸟是捕虫能手,如一只杜鹃一年吃掉松毛虫5万多条,一对啄木鸟往往能“保卫”凡十亩面积的树木免受害虫侵袭,有些鸟类虽然不吃害虫,如生活在热带的太阳鸟,经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起到传递花粉的作用。
(1)由材料一可以知道,蜻蜓具有 对翅,飞行速度很快。由材料二可知,蜻蜓的视觉非常灵敏 除了能感受到物像外,还能测速,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这些都有利于蜻蜓的飞行。
(2)由材料三得出鸟的飞行能力很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肌最发达,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 辅助呼吸,以满足飞行生活对氧气的需要;长骨中空
(3)由材料四可知,鸟与其他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部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15.(5分)澳洲大陆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由于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如鸭嘴兽、袋鼠等。澳洲天然牧场资源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牛粪量增加,风干硬化,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迅速繁殖,地里的蝇群猖獗,它将新鲜的牛粪滚成粪球推入地下,使粪中的蝇卵无法孵化,减轻了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牧草产量增加而牧业兴旺。
请分析上述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澳洲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这说明 。在古老的动物中,鸭嘴兽、袋鼠属于 动物。
(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却导致减产的原因是 。
(3)在澳洲草原生态系统上,牛、羊作为 者参与物质循环,而蜣螂则属于 者。
(4)从澳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
16.(5分)通过阅读课文,李辉同学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为此,李辉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番研究
(1)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2)选择变量:你认为他应选择 作为变量。
(3)下面是李辉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你认为最佳的是 。
A.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张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张湿纸巾,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
B.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30分钟后观察
C.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2分钟后观察
(4)为减少实验误差,上述方案需经 (填“一次”或“多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应该是:蚯蚓在潮湿土壤中的数量 (填“较多”或“较少”)。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州康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动物的组合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鲨鱼、娃娃鱼 B.鱿鱼、鲍鱼
C.鳄鱼、鱿鱼 D.甲鱼、中华鲟
【答案】B
【解答】解:A、鲨鱼属鱼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A不符合题意。
B、鱿鱼,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符合题意。
C、鳄鱼是爬行动物;鱿鱼是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B。
2.(2分)关于鳍在鱼游泳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胸鳍能保持平衡
B.尾鳍决定鱼的方向
C.背鳍、腹鳍能维持鱼体的平衡
D.尾鳍的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动力
【答案】D
【解答】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各种鳍相互配合。故ABC正确。
故选:D。
3.(2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A.有珊瑚虫,海葵,海蜇,水母
B.都是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C.有口无肛门,消化方式简单
D.都生活在水中
【答案】B
【解答】解:A、珊瑚虫、海蜇、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D、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
故选:B。
4.(2分)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害虫﹣﹣蜗牛,它具有以下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根据以上特点判断蜗牛属于何类动物?(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甲壳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B
【解答】解: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甲壳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胎生;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表面一般具有贝壳,它应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B。
5.(2分)杂技演员身手灵活,这主要是因为( )
A.肌肉力量大 B.关节数量多
C.骨很软 D.关节很灵活
【答案】D
【解答】解: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并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因此杂技演员关节活动幅度大,主要是长期训练使得关节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伸展性提高。
故选:D。
6.(2分)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
A.支点作用 B.动力作用 C.杠杆作用 D.协调作用
【答案】B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绕着关节活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动力作用。
故选:B。
7.(2分)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
A.获取食物 B.逃避敌害
C.寻找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答案】D
【解答】解: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即使学习条件相同,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越多。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高等、需找配偶,更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故选:D。
8.(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仿生技术的是( )
A.乌龟的背甲——薄壳建筑
B.鸟——飞机
C.植物根系的分布——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
D.渔网——漏勺
【答案】D
【解答】解:仿生是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或功能,发明创造出各种仪器设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分)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答案】C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蚂蚁建巢,鸟类迁徙等,不会丧失。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野鸭的迁徙,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C.
10.(2分)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
A.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B.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C.生理活动的需要 D.留下气味做“记号”
【答案】D
【解答】解:狗是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外出的狗不时撒尿,不要来侵犯。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5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
(2)B动物成体用 肺 呼吸,皮肤能够辅助呼吸。
(3)C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体壁呼吸,利用 环带 可区分其前端和后端。
(4)D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呼气时储存在 气囊 中的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吸气时和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5)F类动物的体表有 外骨骼 ,可以防止体内 水分 的蒸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A鲫鱼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2)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青蛙用肺呼吸。
(3)C是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靠近环带的一段为前端。
(4)D野鸭属于鸟类,飞行生活,体内有气囊,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5)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躯体,体表具有外骨骼,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1)鳃
(2)肺
(3)环带
(4)气囊
(5)外骨骼;水分
12.(5分)为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市将中长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作为中考测试题目,测试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系列运动
(1)如图1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1] 肌腱 。
(2)图2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当我们做立定跳远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 关节软骨 ,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此外[c] 关节腔 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让关节变得很灵活。
(3)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舒张 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 神经 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答案】(1)肌腱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舒张;神经
【解答】解:(1)图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1]是肌腱。
(2)当我们做立定跳远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关节软骨,此外[c]关节腔内含有滑液,让关节变得很灵活。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而此时,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完成的。
故答案为:(1)肌腱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舒张;神经
13.(5分)如图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蝙蝠是 哺乳 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捕食小昆虫。从动物行为的结果看,这属于 觅食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这属于 先天性 行为,因这种行为是蝙蝠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
(3)近年人类曾爆发传染性埃博拉出血热病,科学家已从蝙蝠身上分离出了相关病毒。据此,对于人类与蝙蝠该如何相处 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蝙蝠的生态环境等 。
【答案】(1)哺乳;
(2)觅食;先天性;遗传物质;
(3)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蝙蝠的生态环境等。
【解答】解:(1)蝙蝠身体被毛、胎生,属于哺乳动物。
(2)觅食行为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加工。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捕食小昆虫,这属于觅食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不会丧失,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3)在人类与蝙蝠的相处中,不捕杀,保护蝙蝠的生态环境等。
故答案为:
(1)哺乳;
(2)觅食;先天性;
(3)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
14.(5分)蜻蜓和鸟都是飞行生活的动物,它们都能捕食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是有关蜻蜓和鸟的材料
材料一: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有时还能后退飞行,蜻蜓的足细而弱,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材料二: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有三个单眼,两个复眼,每个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
材料三:鸟是天生的飞行家,绝大多数鸟善于飞行,有的鸟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有些鸟在迁徙期间的飞行高度可达一万米左右,在鸟类中堪称出类拔萃,它们最高飞行纪录,高度9000米。
材料四:鸟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的鸟是捕虫能手,如一只杜鹃一年吃掉松毛虫5万多条,一对啄木鸟往往能“保卫”凡十亩面积的树木免受害虫侵袭,有些鸟类虽然不吃害虫,如生活在热带的太阳鸟,经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起到传递花粉的作用。
(1)由材料一可以知道,蜻蜓具有 两 对翅,飞行速度很快。由材料二可知,蜻蜓的视觉非常灵敏 复眼 除了能感受到物像外,还能测速,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这些都有利于蜻蜓的飞行。
(2)由材料三得出鸟的飞行能力很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胸 肌最发达,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 气囊 辅助呼吸,以满足飞行生活对氧气的需要;长骨中空
(3)由材料四可知,鸟与其他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D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部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1)两;复眼。
(2)胸;气囊。
(3)D。
【解答】解:(1)蜻蜓属于昆虫,具有三对足,飞行速度很快,它的复眼除了能感受到物像外,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蜻蜓和大多数鸟类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飞行动物,但它们所属的生物类群不同.
(2)鸟的飞行能力很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排成扇形;胸肌发达;体内有气囊,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消化能力强。
(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传播种子,改善空气质量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故选:D。
故答案为:
(1)两;复眼。
(2)胸;气囊。
(3)D。
15.(5分)澳洲大陆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由于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如鸭嘴兽、袋鼠等。澳洲天然牧场资源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牛粪量增加,风干硬化,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迅速繁殖,地里的蝇群猖獗,它将新鲜的牛粪滚成粪球推入地下,使粪中的蝇卵无法孵化,减轻了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牧草产量增加而牧业兴旺。
请分析上述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澳洲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这说明 澳洲的生态比较稳定 。在古老的动物中,鸭嘴兽、袋鼠属于 哺乳 动物。
(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却导致减产的原因是 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
(3)在澳洲草原生态系统上,牛、羊作为 消费 者参与物质循环,而蜣螂则属于 分解 者。
(4)从澳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答案】(1)澳洲的生态比较稳定;哺乳。
(2)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3)消费;分解。
(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1)澳洲与大陆分离,长期独立存在于太平洋上,生态稳定,进化缓慢,如袋鼠、鸭嘴兽。鸭嘴兽是生存于澳大利亚的单孔目特殊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所谓单孔目动物。它虽比爬行纲动物进步。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且是恒温,因此保留了爬行动物的重要特性,但又没有哺乳纲动物的完整特征,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2)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土壤,可见细菌,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羊发展畜牧业后澳洲的牛羊数量激增、真菌及时进行分解,另外大量的粪便遮盖在牧草上也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牧业减产。
(3)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量和氧气;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牛羊等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属于分解者。
(4)从澳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澳洲的生态比较稳定;哺乳。
(2)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3)消费;分解。
(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5分)通过阅读课文,李辉同学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为此,李辉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番研究
(1)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 潮湿 的环境中。
(2)选择变量:你认为他应选择 水分 作为变量。
(3)下面是李辉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张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张湿纸巾,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
B.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30分钟后观察
C.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2分钟后观察
(4)为减少实验误差,上述方案需经 多次 (填“一次”或“多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应该是:蚯蚓在潮湿土壤中的数量 较多 (填“较多”或“较少”)。
【答案】(1)潮湿;
(2)水分;
(3)B;
(4)多次;较多
【解答】解:(1)蚯蚓喜欢以土壤中的腐烂有机物为食,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2)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并且是适宜的,就要以水分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如图,制作一个箱子,一边放
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盖上纸板,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多次的平均值,使实验结果准确可信,在潮湿土壤中的蚯蚓个数多。
故答案为:(1)潮湿;
(2)水分;
(3)B;
(4)多次;较多。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