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初三生物学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说明:生物学专用名词、术语写成错字算错;字迹潦草或答多、答少酌情扣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海葵生活在浅海的礁石上(如图),它的触手能捕捉猎物并送入口中。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 )
A.黏液 B.纤毛 C.刺细胞 D.鞭毛
2.《自然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美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虫动物 D.环节动物
3.大多数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A.生殖器官发达 B.消化器官发达 C.运动器官发达 D.感觉器官发达
4.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集形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珊瑚虫的身体由三层细胞构成 B.珊瑚虫在消化腔消化食物
C.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会破坏珊瑚礁 D.珊瑚礁为海底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
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
A.透明的玻璃使蚯蚓产生了恐惧 B.在纸板上的摩擦力更小
C.纸板可以更好地使刚毛与肌肉配合运动 D.玻璃板不能黏住蚯蚓的身体
6.蛔虫生活在小肠而不被消化的原因是( )
A.人体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活的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C.蛔虫体表细胞生长快 D.蛔虫生活在没有消化液的地方
7.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据此特征判断其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8.东方蝾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类,下列关于东方蝾螈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可水陆两栖生活,因此是两栖动物 B.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成体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9.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 B.红火蚁依靠声音和动作来通讯
C.红火蚁具有社会行为 D.缺乏天敌是其快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10.小芳同学依据某一标准对6种动物分类,结果如表所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类群1 螃蟹、蜗牛、蝗虫
类群2 蜥蜴、草鱼、大鲵
A.是否变态发育 B.脊柱的有无
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11.对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草食性动物,有门齿、犬齿、臼齿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鹿鸣可在群体中进行信息交流 D.恒温动物,不冬眠
12.下列有关动物呼吸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蝗虫的头部没入水中后仍可呼吸 B.鱼在呼吸时,口和鳃盖同时开合
C.蜥蜴只靠肺的呼吸便满足对氧气的需求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3.如图中字母a、b、c、d表示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体温恒定 B.b表示用肺呼吸
C.c表示牙齿有分化 D.d代表卵生
14.如图为运动产生的流程图,“骨”所处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人与人握手时,大拇指要向手心运动。如图是人右手掌心面骨骼及部分肌肉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握手动作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B.握住手时,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
C.握手时,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D.拇短展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16.饲养员喂养猴子时,一个甜薯掉进了水池,一只小猴花费很长时间才捞起甜薯。一段时间后,很多猴子将甜薯放到水池中清洗。关于对猴子洗甜薯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B.猴子出生就有的行为
C.该行为受遗传物质的影响 D.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17.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关节面受损,活动受限,且疼痛剧烈。膝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植入假体可改善关节活动程度并可缓解疼痛。据图推测,植入的假体替换的关节结构是( )
A.关节囊和关节腔 B.关节腔和韧带
C.关节头和关节窝 D.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18.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19.“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或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雌性菜粉蝶分泌性外激素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时,跳“8”字舞 D.负责警戒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20.如图为四种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88 32 5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60分)
21.(10分)海洋牧场是在一定海域内,利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放牧”的海上放养模式。
(1)鲍、珍珠贝、虾、梭子蟹、鲑鱼均是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其中体内有脊柱的动物是______;珍珠贝和鲍坚硬的贝壳是由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它们的运动器官为______;鲑鱼体表有______覆盖,可保护身体。
(2)观测系统探测到鱼类有浮头现象,这种现象常出现在______(填“黎明”“午后”或“傍晚”),控制鱼类密度,减少藻类的数量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该现象。
(3)音响驯化系统能将分散的鱼类诱集成群,并使其一直在这片海洋牧场区域生活。鱼类刚孵化便会觅食,这是______行为,驯化的鱼类听到特定音乐到投食区,这利用了鱼类的______行为。成群的鱼类集中活动是否属于社会行为?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4)与传统海洋捕捞相比,海洋牧场具有什么优势?______(至少写一条)。
22.(10分)进化与适应观是生物学重要的生命观念。节肢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以蝗虫为代表,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这是因为大部分昆虫胸部着生有______。节肢动物大都具有运动灵活的特点,这是因为节肢动物______和______都分节。
(2)蝗虫体表着生有坚韧的______,除了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在陆地上还可以______,以适应干旱环境。同样适应陆地环境的爬行类,其体表覆盖着______,哺乳类体表被______。
(3)蝗虫进行呼吸的器官是______,该器官通过______与外界相连,使其可在陆地完成气体交换。
(4)种类众多的节肢动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举例说明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23.(11分)概念图是一种用来表达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概念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处为______,这种体形适于飞行的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处为______,其上着生几排大型的羽毛,称为______,可以扇动空气,使鸟振翅高飞。
(3)鸟类的胸肌附着在______上,胸肌发达对于飞行的意义是______。
(4)图中的③为______,之所以具有这种呼吸方式,是因为鸟类有与肺相通的______,以辅助呼吸,最终在______内完成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对鸟类飞行的意义是______。
(5)鸟类骨骼的哪些特点能减轻体重?______(至少写出一条)。
24.(10分)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以下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中的A、B分别模拟了构成鱼鳃的鳃丝在水中和空气中的状态,“鳃丝”在水中充分散开,对呼吸的意义是______,当水流流经鳃丝时,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______;依据图1中的B分析鱼类在空气中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______。
(2)图2模拟了两种不同体形的动物在弯曲的洞穴中运动的情况,A为一整根软泡沫,B将泡沫切为若干等长的小段,用线连接。当从右侧拉动绳子时,A的阻力大于B。B可模拟的动物类群是______(填“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若干等长的泡沫段代表该类动物的身体由相似的______构成,这种体形对运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图3用捆绑法模拟探究鱼鳍的作用,经A处理过的鱼放回水中后,看到的现象是鱼运动缓慢,且方向不稳,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______的作用;经B处理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鱼体会失去平衡,说明背鳍有______的作用。在实验中发现起类似作用的鱼鳍还有______(至少写一种)。在该探究实验中,还应该设置______,即对鱼鳍不捆绑,将鱼放在水中进行观察。
25.(10分)“蹲一蹲,利全身”,“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股四头肌的[ ]______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由图一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______,牵引着胫骨、股骨等共同完成运动。
(2)蹲起前的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 ]______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图二中与膝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还有[ ]______,其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运动护膝通过包裹可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护膝与关节中的______具有相似的作用。
(3)为探究深蹲起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四位同学在每次完成30次深蹲起后,及时测量自己的心率,共测量3组,取平均值(单位:次/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状态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学生D
安静 72 76 78 72
深蹲起 108 120 114 120
①每位同学在深蹲起前都先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深蹲起运动与安静状态相比______,这是因为骨骼肌细胞需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更多的______为肌肉提供动力,呼吸作用所用的氧气依赖______系统运输。人体运动需要通过多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说明______。
26.(9分)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构建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每组用8只小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A、B鼠除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目的是______。
(2)分析题图,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与走迷宫次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说明这类行为由______而获得,它对小鼠生存的意义是______。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推测B组小鼠在恢复正常睡眠后,走出迷宫的时间与A组的差距将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初三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C B A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D 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60分)
21.(10分)(1)鲑鱼 外套膜 足 鳞片 (2)黎明
(3)先天性 学习 否 群体内无组织和成员之间无明确的分工(意思对即可)
(4)提高水产资源产量;实现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意思对即可)
22.(10分)(1)翅 身体 附肢(第2、3空顺序可换)
(2)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角质的鳞片或甲 毛
(3)气管 气门
(4)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动物蛋白;为植物传粉;入药;科学研究材料;传播疾病(答出一条即可)
23.(11分)
(1)流线 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翼 正羽
(3)龙骨突 有利于牵动两翼飞行
(4)双重呼吸 气囊 肺 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
(5)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至少写一条)
24.(10分)
(1)增大了气体交换面积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鳃丝粘连在一起,无法完成气体交换
(2)环节动物 环状体节 使躯体运动更灵活
(3)提供动力,控制方向 维持身体平衡 胸鳍、腹鳍、臀鳍(至少写一种) 对照组
25.(10分)
(1)①肌腹 收缩 (2)B关节腔 A关节软骨 关节囊
(3)起对照作用 心率加快 能量 循环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6.(9分)
(1)睡眠时长 避免偶然性 保持单一变量
(2)随走迷宫次数增加,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减小 生活经验和学习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起抑制作用(意思对即可)
(4)缩小
(5)保持充足睡眠;合理作息,保障睡眠(意思对即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