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公(宋庄公把宋殇公给杀害了)

因“侃大山”而导致互相言语冲突,因言语冲突而互相动粗,动粗之下喋血宫廷!这也许就是南宫长万政变的真实写照!《春秋》虽然对此只是一言带过,但《左传》《公羊传》却述之甚详,乃至有细节刻画。尤其南宫长万在杀了宋闵公之后,显示出的那种血腥、暴力与强悍,二千多年之后读来,仍然令人瞠目结舌!

>宋庄公(宋庄公把宋殇公给杀害了)

连环画:宋闵公

宋闵公,名捷,《公羊传》中也做接,是宋庄公的儿子。如果推算其岁数,这时候也已经老大不小了。宋庄公冯是宋穆公的儿子,而且应该是嫡长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宋穆公感念其兄长舍子传弟的高义,在自己临终前安排儿子冯出居郑国,硬是把君位传给了哥哥宋宣公的儿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这件传侄不传子的历史美谈算起来已经过去了三十九年。三十九年前的公子冯,也就是宋庄公,作为嫡长子,考虑其叔父宋宣公在位18年,其父在位8年,其祖父宋武公在位18年,如果都是老病而死,年逾六十,则公元前720年公子冯出居郑国时的年龄,应在三十到四十之间,或宁大不小。由于宋庄公死于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其时宋庄公年龄应在六十与七十之间。宋闵公是正常继位,年龄不会太小,最少在四十左右,所以与南宫长万搏斗时,年龄在五十左右。

宋庄公(宋庄公把宋殇公给杀害了)

从南宫长万在杀人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凡身手,就可以想像,南宫长万一定是一位孔武有力的年轻人!而宋闵公以老迈之躯,与之搏斗,结果只能是羊与狼搏!而南宫长万这只狼,非常凶狠,瞬间就将宋闵公脖子拧断,以致宋闵公暴毙。

杀了宋闵公的南宫长万,更像是一匹失控的野狼!完全是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的架势。下一个遇害的正是大夫仇牧。《公羊传》记载:“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摋仇牧,碎其首,齿着乎门阖。”也就是说,仇牧闻讯而来,并在门前把南宫长万碰个正着,于是仗剑呵斥南宫长万,不料南宫长万根本不理,直接上去把仇牧抓住用力一甩,仇牧头颅撞在门上,牙齿俱落,顷刻而死。

仇牧

仇牧,这个被古人奉为忠臣典范的宋国大夫,如此惨死,的确令人吃惊,也令人惋惜!据说,这位仇牧大夫,是宋哀公的曾孙。宋哀公,是宋武公的父亲,宋戴公的爷爷,宋穆公的曾祖父,宋哀公已经去世了一百一十八年。按辈分,仇牧与宋穆公同辈,是宋闵公的爷爷辈,可见年纪不小了!如果这种说法确实,则宋闵公游玩之地蒙泽,可能是仇牧其封地,因此才能闻讯赶来。而其死地,就在蒙泽宋闵公行宫门外。

南宫长万在蒙泽连杀宋闵公、仇牧,竟然能够安全脱险,除了说明南宫长万勇猛无比之外,也说明南宫长万就是宋闵公的护卫之臣,掌握着相当于后来御林军的指挥权力。也只有这样的权力,再加上其无比的勇猛,南宫长万才能所向披靡!

南宫长万在蒙泽大开杀戒,闯下弥天大祸!这种情况下,按照这类人物的脾气,只能是一条道往黑走,即赶往商丘,占领首都,再立新君!为此,南宫长万必须立即行动,按照现在的距离,蒙泽去商丘90华里左右,如果领兵前往,大概也得一天日程。这一天日程中,看来宋闵公的死讯还没有传到商丘城内,否则,首都商丘必然会紧闭城门,并进行军事动员,以着手讨伐南宫长万。

南宫长万正是趁着商丘毫无防备,并借着是宋闵公护卫的名义,赚开商丘城门后,直接进入宫城内部。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南宫长万在杀害宋闵公之后,是当天就来到商丘,还是次日一早才来到商丘。但毫无疑问,南宫长万进入商丘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控制太子,而东宫一般正是太子所居,所以南宫长万必然会径直前往东宫。在东宫控制了太子以后,南宫长万当然应该逼迫太子就范。除了逼迫太子就范,南宫长万第二个想到的人应该就是华督,即宋国太宰,相当于后世宰相。当然,其它重要官员,也会被拘押,这是政变实施的基本套路。

从后来《左传》记载南宫长万“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可知,华督死于东宫之西,东宫之西那应该是中轴线上,是国君所居之地。这就提供了一丝线索,即华督被叫来后,并不配合南宫长万,甚至也是直斥其非!为此,南宫长万不得已“杀鸡给猴看”,当众杀华督以震慑群臣。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子游被吓破了胆,只好屈从。这样问题也就来了,明明是“遇太宰督于东宫之西”,这个遇字,显然是不期而遇的遇,为什么会被解释成为把华督叫来?其实,古人的遇字和今天的我们常说的“巧遇”不是一回事,遇的含义是“不期而会曰遇”。也就是说,未在事前确定会期的会议才叫做“遇”。遇也是会的一种。把华督临时叫来开会,当然是“遇”。

但是,南宫长万所立新君子游会是太子吗?由于在后世注释中子游此人被解释为“杂人,不知何公所出”。这样一来,子游身份成谜。虽然,南宫长万的政变遇到了宋国公族的普遍反对,但是如果因此就认为南宫长万会随便找个人立为新君,这却是在侮辱南宫长万的智商!如果随便找个,南宫长万自己就可以当,凭什么让子游当?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子游一定是宋闵公的儿子,而且是太子,也只有这样,南宫长万发动的政变才能容易成功,也容易维持。而所谓子游,有可能名游,子或者其姓,或者就是指宋闵公子,而后者可能更大。但是,鉴于政变失败,子游被杀,其人也被移除宋国宗庙,无所记载,所以就成了“杂人”。

在南宫长万强势威逼之下,宋国国内一时噤若寒蝉。但是,散会之后,群公子四散逃离,所去方向有二,其一是萧,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是宋闵公叔父大心的封邑。其二是亳,在今商丘市梁园区蒙县故城。这也反过来说明,南宫长万是实际上控制了太子,以为控制了太子,就万事大吉!这种想法,从事后看,当然是天真,是政治上的幼稚。从理论上看,但凡是宋闵公的儿子,尤其嫡出公子,为南宫长万计,都不应该放走,或者杀掉,或者囚禁,才能放心。这也说明,南宫长万是个粗人,对政治一窍不通!弑君只是一时冲动所为。

南宫长万以为新君即位,一切会从头开始,就如华督政变那样!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