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兰(空谷兰张长)
“电影皇后”这个称呼,就跟现在的一姐之争似的。到底谁谁谁才能拥有这个赞誉,到底谁谁谁是绝对的主角、腕儿,如果民国那会有互联网,当时的铁杆粉丝团们估计会辩得天昏地暗,争得面红耳赤。打起口水仗来不知用的是文艺清新范儿,醋溜酸爽范儿,还是优雅知性范儿。
>空谷兰(空谷兰张长)
十里洋场上的那些灯红酒绿、风花雪月,被压缩进一张张发黄的胶片,把往昔的浮华和荣耀一直闪烁到今天。而胡蝶的名字从来都没被遗忘过,她也是至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民国电影皇后。
胡蝶1907年生于上海,原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原籍广东鹤山。1924年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战功》的拍摄。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33年胡蝶在上海《明星日报》组织的比赛中获得“影后”殊荣,后又几度被封为影后,其中包括1960年于东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被选为“亚洲影后”。
当年胡蝶加冕影后,不仅受到影迷们的追捧,也为广告商所青睐,做的广告自然最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商品也是不少。就连喜欢启用国际巨星做宣传的力士香皂,也请了胡蝶来做广告。虽然很红,但胡蝶为人谦逊随和,在当选“电影皇后”后,主办方欲为其开庆功宴,她却以“国难当前,不合时宜”为由婉拒。
在当时看来,胡蝶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她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更是她的招牌。这个以“梨涡美人”扬名影坛的明星是那个时代中国男性的“梦中情人”。她身上穿的旗袍,戴的首饰,都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
抗战时期,日本人找到胡蝶,要她拍摄《胡蝶游东京》的纪录片,宣扬所谓“中日亲善”。胡蝶借口说已怀孕三个月,一家人在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辗转逃回了重庆,后来参演了抗日电影《建国之路》。
从香港逃难回来,有三十几箱的贵重行李在途中都被土匪劫取,胡蝶多年积攒下的家当毁于一旦。也是因为这个,戴笠才有了机会走进胡蝶。军统魔王戴笠早已垂涎她的美色,为了赢取胡蝶的芳心,戴笠命人将这些被劫了的东西都照原样从上海采购回来。如愿地让胡蝶住进了七星岩的戴公馆,随之而来的是戴笠接近疯狂的控制、软禁。
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坠毁,胡蝶才终于摆脱了魔爪,回到了丈夫潘有声的身边。
胡蝶和丈夫潘有声
1933年胡蝶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
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
1966年,胡蝶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拍摄之后,正式退出了影坛。在台湾住了几年后,于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化名为潘宝娟。1989年4月23日,翩舞人间近百年的胡蝶在温哥华因病与世长辞。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
胡蝶最终蝶化而去,她那美丽的身影却长留人间。
晚年时期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