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最低工资标准(常州最低工资标准202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动,截止到2021年底,城镇化率已超过64%,人均GDP达到8.1万元,根据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上榜百城区人均GDP达到14.7万元,无论是城镇化还是消费能力,俨然距离发达国家越来越近,城镇虽得到快速发展,农村还存在较大短板,尤其是买房、农村老房子翻新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常州最低工资标准(常州最低工资标准2022)
根据“人口七普数据”显示,常住城镇人口数量约9亿,常住农村人口数量约5亿,超过2亿户居民长期生活在农村,而农村人在居住问题上,最大的难题,还是在于买房难、修房难,与公务员或企业职工不同的是,农村人无法在公积金政策中受惠,此外,还有部分个体工商户,由于没有缴纳公积金条件,也无法享受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据统计,2021年全国公积金实际在缴人数仅1.64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1.7%,大部分人没有缴存公积金渠道,然而,在国家推动公积金改革进程下,公积金改革迎来进展,对希望缴存公积金的农民、个体工商户而言,无疑迎来一件“喜事”。
从公积金制度规定来看,我国公积金目前面临两个难题:
一是住房公积金参缴人数较低,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并没有给员工缴纳公积金。这一点从在职人员数量和缴存公积金人数可以看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在“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得出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职工总数已经达到3.91亿人,历年来职工数量都保持增长趋势,目前第九次职工调查正在开展中,然而2021年的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只有1.64亿人,可见强制执行公积金缴存的困难性,要知道我国明确规定,企业都应该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区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二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适用范围较小,具有局限性。传统的公积金制度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方面,公积金只存在于城镇,并没有针对农村的公积金制度,意味着农村务农人员没有公积金缴存渠道;另一方面,在职员工才可享受公积金制度,无在职的城镇居民(自由职业者)、离职退休员工不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换言之,那些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农民无法享受公积金优惠政策。
正是这两大难题,使得我国住房公积金推进较为缓慢,不仅仅是企业上的阻碍(节约成本),还有来自于制度不完善的硬伤,前者需要引导企业重视对员工住房需求保障,这个过程相对比较漫长,立法都未能完全实现,可见其阻碍力度并不小,后者改革完善则相对轻松,放开缴存范围即可,实现起来难度较小。
近年来,居住相关的购房贷款、老房子翻新贷款、宅基地建房贷款,相比公积金贷款,其成本至少高出50%,俨然存在不小压力,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进行完善改革,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党媒经济日报在一篇《农民参缴公积金意义不容小觑》文中点评,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更多群众,有助于强化城乡住房保障功能,支持农民参缴公积金,意义不容小觑。
金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金华办事处签订协议中,首批设立132个服务网点,将用于推进农村公积金综合服务改革,意味着金华市开始探索公积金改革,只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农村公积金具体政策,除此之外,成都、苏州、深圳、重庆、广州、常州6个城市也被列入全国首批实施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试点城市,表明住房公积金改革正越来越近,到目前为止,浙江龙港市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公积金制度上有了更大突破。
浙江省温州龙港市农业农村局表示,从9月份开始,首批13个试点社区正式实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公积金制度,其中,将农村务农人员、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等纳入公积金改革范畴,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不低于龙港市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0%进行公积金缴存,对于名下无房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缴存公积金可享受地方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月缴存额的25%,最高可享受75元/人/月,连续缴存达到6个月以上,可享受15万元-50万元不等公积金贷款额度。
可见,公积金受益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务工人员、农民等,不再区别对待,对解决居住问题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意味着在宅基地建房、旧房翻新、购买新房、租房等方面有了新便利,要知道商业贷款利率5年期以上最低也需要4.3%,如果加上银行利率上浮,基本达到4.9%,有了公积金后,公积金贷款利率仅3.25%,总利息接近少50%。
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居住保障的一项民生工具,随着住房公积金的适用范围放开,有望引导房贷利率下调,降低购房成本。
全球房贷利率水平中,我国商贷利率仍处于高位水平,2022年以来,虽然基准利率已降至4.3%,但房贷利率加上银行单方面上浮之后还在4.5%-4.9%水平,全球房贷利率中,除了美国(约3.6%)略高于我国公积金贷款利率,大部分国家房贷利率均低于3%,随着住房公积金适用范围拓宽,给房贷利率下调制造出可行条件。
不过,住房公积金制度由于有企业和地方财政的参与,保障意识还不足,我国自愿缴纳比例仍然较低,不少购房家庭宁可选择商贷也不愿意主动缴纳住房公积金,事实上,如果需要买房,即便是自己缴纳住房公积金也很划算,举个例子:购房贷款总额50万元,按照贷款30年、房贷利率4.5%、等额本息计算,总房贷利息达到41.2万元,而选择公积金贷款时,总利息只需要28.3万元,选择公积金贷款可以节省12.9万元,相当于不少家庭2年总收入,不管怎样,接下来住房公积金政策既然具有了普遍性,买房最好才是采取公积金贷款,毕竟能省不少钱。
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改革,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2022年才来,或许有进一步解决楼市库存成分,但从房贷利率的合理水平来看,降房贷利率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后的必然结果,刚好我国又有住房公积金政策,借此降低房贷利率,便顺理成章了,不管怎样,对购房需求而言,无疑是好事。
那么,试着猜想一下,继“降购房成本”之后,还会有哪些政策将降低购房成本呢?
欢迎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