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3年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山西省临汾市2023年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临汾模拟)近日,我省黄河、汾河沿线“清废行动”全面拉开帷幕,两河流域生态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建设生态海绵湿地 D.植树造林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C、建设生态海绵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能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空气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
2.(2021·福建)运动型功能饮料含有下列营养素,其中主要用于补充能量的是(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水 D.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A。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2023·临汾模拟)科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创立了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符合题意;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分析。
4.(2023·临汾模拟)氮元素对地球上的生命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组成蛋白质必不可少的元素,还是核酸等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下列五种物质:NH3、N2、NO、X、HNO3,均含有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则物质X是(  )
A.NaNO3 B.N2O C.N2O5 D.NO2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NaN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1)+y+(-2)×3=0,解得y=+5,不符合题意;
B、N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题意;
C、N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题意;
D、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5.(2023·临汾模拟)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了生锈的铜器,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aCO3】。经查阅资料可知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g
B.乙图中x的值为2
C.碱式碳酸铜【Cu2(OH)aCO3】中a为2
D.铜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得:2+8+18+x=29,解得:x=1,不符合题意;
C、铜的化合价为+2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2)+a×(-1)+(-2)×1=0,解得a=2 ,符合题意;
D、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分析。
6.(2023·临汾模拟)在家中饲养一缸金鱼,不仅可为家居添上生气,茶余饭后还便于观赏,更有松弛神经之效。下列关于养鱼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氧气难溶于水,因此鱼缸中常装有循环水泵
B.鱼池中安装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其原理是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C.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一定限度,鱼缸中装有循环水泵,其目的是使水流动,增大水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可以少量增加水的溶氧量,同时能过滤水中的杂质,说法符合题意;
B、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说法不符合题意;
C、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因此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说法不符合题意;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分析;
C、根据水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
D、根据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分析。
7.(2023·临汾模拟)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蔓延,在没有特效药治疗的情况下,带口罩成为阻挡病毒的有效措施。熔喷布是制作防疫口罩的关键材料,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丙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B.聚丙烯是由2个元素组成的
C.聚丙烯中含有3n个氢分子
D.聚丙烯燃烧后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聚丙烯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符合题意;
B、聚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不符合题意;
C、聚丙烯是由分子构成,1个聚丙烯分子是由3n个碳原子和6n个氢原子构成,不含氢分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D、聚丙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除碳酸钠等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只讲种类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8.(2023·临汾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HCl)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B KCl(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NaNO3固体(NH4NO3) 加入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的是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能与适量的熟石灰研磨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钙,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可以除去铜和铁得到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9.(2023·临汾模拟)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烧杯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亮→暗→熄→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当观察到灯泡熄灭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不存在粒子
C.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只因为溶液中的H+、OH-的浓度改变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也会出现亮→暗→熄→亮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验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观察到灯泡熄灭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存在水分子等粒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亮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不只是因为溶液中的H+、OH-的浓度改变,还因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发生了变化,说法不符合题意;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溶液中始终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小灯泡始终是发亮的,小灯泡不会出现亮→暗→熄→亮,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导电性消失分析。
10.(2023·临汾模拟)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把一定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镁的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锌,铁反应最慢,生成的氢气质量都等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图像符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溶解度应该更大,图像不符合题意;
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使水温降低,一段时间后均恢复至常温,图像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最后保持不变,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2023·临汾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常进行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在近期展开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记录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隐含的化学知识,深刻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化学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小明同学早上起床开始刷牙,他发现小苏打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单氟磷酸钠等(见上图)。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推测单氟磷酸钠对预防   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丽丽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   原理,他环顾四周发现卫生间的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
(3)东鹏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天然气灶上蒸馒头,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问题。
(4)妈妈告晓萌家里的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   (填微粒符号)。晓萌想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检测一下家里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他的方法是   。
【答案】(1)NaHCO3;龋齿
(2)乳化;洗发水(沐浴液等合理即可)
(3);糖类;温室效应加剧
(4)Ca2+和Mg2+;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是NaHCO3;单氟磷酸钠对预防龋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故填:NaHCO3;龋齿;
(2)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乳化的原理;洗发水等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乳化原理;故填:乳化;洗发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温室效应问题;故填:;糖类;温室效应加剧;
(4)含有钙、镁离子较多的水为硬水,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Ca2+和Mg2+;检测一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故填:Ca2+和Mg2+;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分析】(1)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单氟磷酸钠对预防龋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
(2)根据洗涤用品的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分析;
(4)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产生很少泡沫分析。
三、综合题
12.(2023·临汾模拟)下图是利用碳酸钙和氯化钠混合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请结合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窑中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石灰窑中发生反应的产物之一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该物质常用作   。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   。
(3)写出混合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解反应
(2)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生成的氢氧化钙显碱性,该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耐高温、耐腐蚀;故填: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由图知丙生成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混合池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根据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分析;
(2)根据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可作干燥剂,由反应条件确定容器的性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混合池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分析。
13.(2023·临汾模拟)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另外,氢燃料电池无噪声,运行安静,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氢气。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传统的电解方法价格昂贵,且耗费其他资源,无法推广。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目前常见的供给系统有三种,气管定时喷射式、低压缸内喷射式和高压缸内喷射式。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B.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广泛应用,说明氢能汽车技术问题已解决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其微观解释是   。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一种灭火器   ,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1)
(2)B
(3)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A、由题知,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该选项正确,不正确;
B、由题知,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等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未广泛应用,该选项不正确,正确;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氢气分子间有间隔,当压强增大时,氢分子间间隔减小,故可用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故填: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填: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及不足分析;
(3)根据分子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14.(2023·临汾模拟)如图,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E为单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和D之间会生成白色沉淀。
(1)分析1:D的化学式是   。
(2)分析2:A→E的微观实质是   。
(3)分析3: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分析4:C和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5)分析5:D和E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答案】(1)AgNO3
(2)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3)
(4)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D为硝酸银,其化学式为AgNO3,故填:AgNO3;
(2)A为铁,E为铜,A→E,即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其微观实质为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故填: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3)A为铁,B为氧化铁,B→A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C为氯化铁,D为硝酸银,C和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填: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D为硝酸银,E为铜,D和E反应,即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观察到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填: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分析】先由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由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及题干中所给各物质类别推导出各物质同,结合金属与盐是原子到离子的转化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5.(2023·临汾模拟)某样品中含有CaCO3及少量CaCl2,小阳同学取该样品25g,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8.8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0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分析】根据图示确定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16.(2023·临汾模拟)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少量氧气,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过程中,将装满水的集气瓶放入水槽中的正确操作是   。
(2)通过装置B和C的反应,借助pH试纸比较酸雨与正常雨水酸性强弱。
实验操作:取等体积盛有氧气的两集气瓶,分别把等量燃着的硫粉和木炭粉伸入两集气瓶中。待充分燃烧后盖住玻璃片振荡,然后   。
实验现象:装置B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pH试纸呈黄色。装置C中   ,pH试纸呈橙黄色。
实验结论:酸雨比正常雨水酸性强。
讨论交流:在实验室进行O2的性质实验时,将C装置中集气瓶底部的水换成另一种试剂可使该实验更环保,请解释其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
(2)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1)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制取少量氧气时,应为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将装满水的集气瓶放入水槽中的正确操作是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故填:;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
(2)实验操作:取等体积盛有氧气的两集气瓶,分别把等量燃着的硫粉和木炭粉伸入两集气瓶中。待充分燃烧后盖住玻璃片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
实验现象:装置B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pH试纸呈黄色。装置C中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pH试纸呈橙黄色。
讨论交流:
C装置中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在实验室进行O2的性质实验时,将C装置中集气瓶底部的水换成另一种氢氧化钠溶液可使该实验更环保,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集气瓶中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入水槽中再移开玻璃片分析;
(2)根据pH的使用方法,硫燃烧现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17.(2023·临汾模拟)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溶液的应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中化学反应前后微粒变化以及两溶液相遇后是否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
(1)【任务一】溶液的应用。
同学们发现家里的很多用品都属于溶液。其中一位同学拿出了自己清洗角膜塑形镜的溶液,上面标注其溶质质量分数为0.9%,溶质名称为氯化钠,该溶液在医疗上被称为   。
(2)【任务二】溶液的导电性。
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检测了很多溶液都具有导电性,例如稀盐酸、石灰水、硫酸钠溶液等。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是   。
(3)【任务三】探究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情况。
实验一中反应前后溶液中没有变化的离子是   。
实验二中试管反应后静置,得到上层清液仍为蓝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   。
(4)【任务四】两种溶液相遇后一定能发生反应吗?
【提出问题】实验三中Ba(OH)2溶液与NaCl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
【猜想与假设】二者没有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将实验三后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有   (填微粒符号)
步骤二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Ba2+
请写出步骤二中涉及的反应:    。
【实验结论】Ba(OH)2溶液与NaCl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5)【反思评价】小红同学对上述结论产生质疑,他的理由是   。
综合分析后,同学们认为要确认二者没有发生反应,还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最终大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答案】(1)生理盐水
(2)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3)钠离子或Na+、氯离子或Cl-;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
(4)OH-或氢氧根离子;Na2CO3或碳酸钠;
(5)Ba(OH)2若过量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氯化钠或NaCl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任务一] 0.9%的氯化钠溶液在医疗上被称为生理盐水;
[任务二] 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是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故填: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任务三] 实验一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中没有变化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钠离子或Na+、氯离子或Cl-;
实验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试管反应后静置,得到上层清液仍为蓝色,说明硫酸铜有剩余,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故填: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
[进行实验]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微粒符号为OH-;溶液中有钡离子,向溶液中滴加试剂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滴加的溶液可能为碳酸钠,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评价] 如果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当Ba(OH)2若过量时,溶液中有钡离子,加入碳酸钠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要确认二者没有发生反应,还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分析】(1)根据氯化钠是生理盐水的溶质分析;
(2)根据溶液导电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
(3)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确定存在离子分析;
(4)根据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碳酸钠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钡过量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山西省临汾市2023年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临汾模拟)近日,我省黄河、汾河沿线“清废行动”全面拉开帷幕,两河流域生态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建设生态海绵湿地 D.植树造林
2.(2021·福建)运动型功能饮料含有下列营养素,其中主要用于补充能量的是(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水 D.无机盐
3.(2023·临汾模拟)科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创立了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4.(2023·临汾模拟)氮元素对地球上的生命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组成蛋白质必不可少的元素,还是核酸等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下列五种物质:NH3、N2、NO、X、HNO3,均含有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则物质X是(  )
A.NaNO3 B.N2O C.N2O5 D.NO2
5.(2023·临汾模拟)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了生锈的铜器,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aCO3】。经查阅资料可知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g
B.乙图中x的值为2
C.碱式碳酸铜【Cu2(OH)aCO3】中a为2
D.铜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6.(2023·临汾模拟)在家中饲养一缸金鱼,不仅可为家居添上生气,茶余饭后还便于观赏,更有松弛神经之效。下列关于养鱼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氧气难溶于水,因此鱼缸中常装有循环水泵
B.鱼池中安装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其原理是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C.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
7.(2023·临汾模拟)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蔓延,在没有特效药治疗的情况下,带口罩成为阻挡病毒的有效措施。熔喷布是制作防疫口罩的关键材料,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丙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B.聚丙烯是由2个元素组成的
C.聚丙烯中含有3n个氢分子
D.聚丙烯燃烧后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2023·临汾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HCl)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B KCl(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NaNO3固体(NH4NO3) 加入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2023·临汾模拟)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烧杯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亮→暗→熄→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当观察到灯泡熄灭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不存在粒子
C.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只因为溶液中的H+、OH-的浓度改变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也会出现亮→暗→熄→亮
10.(2023·临汾模拟)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把一定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二、填空题
11.(2023·临汾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常进行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在近期展开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记录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隐含的化学知识,深刻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化学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小明同学早上起床开始刷牙,他发现小苏打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单氟磷酸钠等(见上图)。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推测单氟磷酸钠对预防   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丽丽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   原理,他环顾四周发现卫生间的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
(3)东鹏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天然气灶上蒸馒头,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问题。
(4)妈妈告晓萌家里的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   (填微粒符号)。晓萌想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检测一下家里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他的方法是   。
三、综合题
12.(2023·临汾模拟)下图是利用碳酸钙和氯化钠混合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请结合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窑中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石灰窑中发生反应的产物之一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该物质常用作   。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   。
(3)写出混合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2023·临汾模拟)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另外,氢燃料电池无噪声,运行安静,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氢气。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传统的电解方法价格昂贵,且耗费其他资源,无法推广。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目前常见的供给系统有三种,气管定时喷射式、低压缸内喷射式和高压缸内喷射式。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B.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广泛应用,说明氢能汽车技术问题已解决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其微观解释是   。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一种灭火器   ,其灭火原理是   。
14.(2023·临汾模拟)如图,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E为单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和D之间会生成白色沉淀。
(1)分析1:D的化学式是   。
(2)分析2:A→E的微观实质是   。
(3)分析3: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分析4:C和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5)分析5:D和E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15.(2023·临汾模拟)某样品中含有CaCO3及少量CaCl2,小阳同学取该样品25g,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2023·临汾模拟)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少量氧气,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过程中,将装满水的集气瓶放入水槽中的正确操作是   。
(2)通过装置B和C的反应,借助pH试纸比较酸雨与正常雨水酸性强弱。
实验操作:取等体积盛有氧气的两集气瓶,分别把等量燃着的硫粉和木炭粉伸入两集气瓶中。待充分燃烧后盖住玻璃片振荡,然后   。
实验现象:装置B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pH试纸呈黄色。装置C中   ,pH试纸呈橙黄色。
实验结论:酸雨比正常雨水酸性强。
讨论交流:在实验室进行O2的性质实验时,将C装置中集气瓶底部的水换成另一种试剂可使该实验更环保,请解释其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2023·临汾模拟)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溶液的应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中化学反应前后微粒变化以及两溶液相遇后是否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
(1)【任务一】溶液的应用。
同学们发现家里的很多用品都属于溶液。其中一位同学拿出了自己清洗角膜塑形镜的溶液,上面标注其溶质质量分数为0.9%,溶质名称为氯化钠,该溶液在医疗上被称为   。
(2)【任务二】溶液的导电性。
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检测了很多溶液都具有导电性,例如稀盐酸、石灰水、硫酸钠溶液等。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是   。
(3)【任务三】探究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情况。
实验一中反应前后溶液中没有变化的离子是   。
实验二中试管反应后静置,得到上层清液仍为蓝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   。
(4)【任务四】两种溶液相遇后一定能发生反应吗?
【提出问题】实验三中Ba(OH)2溶液与NaCl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
【猜想与假设】二者没有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将实验三后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有   (填微粒符号)
步骤二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Ba2+
请写出步骤二中涉及的反应:    。
【实验结论】Ba(OH)2溶液与NaCl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5)【反思评价】小红同学对上述结论产生质疑,他的理由是   。
综合分析后,同学们认为要确认二者没有发生反应,还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最终大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C、建设生态海绵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能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空气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
2.【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A。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符合题意;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NaN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1)+y+(-2)×3=0,解得y=+5,不符合题意;
B、N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题意;
C、N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题意;
D、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得:2+8+18+x=29,解得:x=1,不符合题意;
C、铜的化合价为+2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2)+a×(-1)+(-2)×1=0,解得a=2 ,符合题意;
D、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一定限度,鱼缸中装有循环水泵,其目的是使水流动,增大水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可以少量增加水的溶氧量,同时能过滤水中的杂质,说法符合题意;
B、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说法不符合题意;
C、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因此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说法不符合题意;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分析;
C、根据水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
D、根据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聚丙烯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符合题意;
B、聚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不符合题意;
C、聚丙烯是由分子构成,1个聚丙烯分子是由3n个碳原子和6n个氢原子构成,不含氢分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D、聚丙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除碳酸钠等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只讲种类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的是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能与适量的熟石灰研磨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钙,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可以除去铜和铁得到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9.【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验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观察到灯泡熄灭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存在水分子等粒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亮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不只是因为溶液中的H+、OH-的浓度改变,还因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发生了变化,说法不符合题意;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溶液中始终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小灯泡始终是发亮的,小灯泡不会出现亮→暗→熄→亮,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导电性消失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镁的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锌,铁反应最慢,生成的氢气质量都等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图像符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溶解度应该更大,图像不符合题意;
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使水温降低,一段时间后均恢复至常温,图像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最后保持不变,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1.【答案】(1)NaHCO3;龋齿
(2)乳化;洗发水(沐浴液等合理即可)
(3);糖类;温室效应加剧
(4)Ca2+和Mg2+;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是NaHCO3;单氟磷酸钠对预防龋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故填:NaHCO3;龋齿;
(2)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乳化的原理;洗发水等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乳化原理;故填:乳化;洗发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温室效应问题;故填:;糖类;温室效应加剧;
(4)含有钙、镁离子较多的水为硬水,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Ca2+和Mg2+;检测一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故填:Ca2+和Mg2+;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分析】(1)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单氟磷酸钠对预防龋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
(2)根据洗涤用品的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分析;
(4)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产生很少泡沫分析。
12.【答案】(1)分解反应
(2)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生成的氢氧化钙显碱性,该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耐高温、耐腐蚀;故填: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由图知丙生成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混合池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根据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分析;
(2)根据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可作干燥剂,由反应条件确定容器的性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混合池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分析。
13.【答案】(1)
(2)B
(3)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A、由题知,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该选项正确,不正确;
B、由题知,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等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未广泛应用,该选项不正确,正确;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氢气分子间有间隔,当压强增大时,氢分子间间隔减小,故可用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故填: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填: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及不足分析;
(3)根据分子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14.【答案】(1)AgNO3
(2)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3)
(4)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D为硝酸银,其化学式为AgNO3,故填:AgNO3;
(2)A为铁,E为铜,A→E,即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其微观实质为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故填: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3)A为铁,B为氧化铁,B→A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C为氯化铁,D为硝酸银,C和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填: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D为硝酸银,E为铜,D和E反应,即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观察到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填: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分析】先由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由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及题干中所给各物质类别推导出各物质同,结合金属与盐是原子到离子的转化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5.【答案】(1)8.8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0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分析】根据图示确定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16.【答案】(1);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
(2)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1)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制取少量氧气时,应为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将装满水的集气瓶放入水槽中的正确操作是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故填:;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一手按住玻璃片,一手拿起盛满水的集气瓶,翻转后放到盛有一定水位的水槽中,再将玻璃片移开并取出;
(2)实验操作:取等体积盛有氧气的两集气瓶,分别把等量燃着的硫粉和木炭粉伸入两集气瓶中。待充分燃烧后盖住玻璃片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
实验现象:装置B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pH试纸呈黄色。装置C中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pH试纸呈橙黄色。
讨论交流:
C装置中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在实验室进行O2的性质实验时,将C装置中集气瓶底部的水换成另一种氢氧化钠溶液可使该实验更环保,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用玻璃棒蓝取瓶中液体滴在pH试纸上;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集气瓶中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入水槽中再移开玻璃片分析;
(2)根据pH的使用方法,硫燃烧现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17.【答案】(1)生理盐水
(2)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3)钠离子或Na+、氯离子或Cl-;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
(4)OH-或氢氧根离子;Na2CO3或碳酸钠;
(5)Ba(OH)2若过量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氯化钠或NaCl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任务一] 0.9%的氯化钠溶液在医疗上被称为生理盐水;
[任务二] 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是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故填: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任务三] 实验一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中没有变化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钠离子或Na+、氯离子或Cl-;
实验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试管反应后静置,得到上层清液仍为蓝色,说明硫酸铜有剩余,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故填:钠离子或Na+、硫酸根离子或、铜离子或Cu2+;
[进行实验]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微粒符号为OH-;溶液中有钡离子,向溶液中滴加试剂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滴加的溶液可能为碳酸钠,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评价] 如果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当Ba(OH)2若过量时,溶液中有钡离子,加入碳酸钠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要确认二者没有发生反应,还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分析】(1)根据氯化钠是生理盐水的溶质分析;
(2)根据溶液导电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
(3)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确定存在离子分析;
(4)根据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碳酸钠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钡过量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山西省临汾市2023年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