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用兵之道的先决条件
《吴子兵法-治兵-用兵之道》
>用兵之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学习古人治兵思想,关键是在于实战中总结经验的方法,利于实战,便于执行。
打仗先不要想着怎么战胜敌人,要先想着怎么不被敌人所战胜。
先为不可胜,打铁还需自身硬。怎么先为不可胜?怎么治兵?
以治为胜。治兵:1,用兵之道。2,行军之道。3,进止之道。
本篇论述用兵之道。
用兵之道,用兵为治兵之一部,用兵之道即部署指挥军队,运用奇正虚实以求制胜的方策。
以治为胜。
治兵:
1,用兵之道。
2,行军之道。
3,进止之道。
魏武侯问吴起:"对敌作战,欲求制胜,用兵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吴起对曰:"首先要明瞭四轻、二重、一信。"
魏武侯问:"何谓,四轻、二重、一信?"
吴起回答:所谓四轻、二重、一信,就是从物质和精神方面考虑,诚信为本。
一、何谓四轻?
(偏重于物质、装备方面。)
四轻:轻即轻便、适于,不以为累、不以为苦。四轻,即四种轻便的条件。
1.地轻马,地形便于驰马。地形。
2.马轻车,马便于驾车。装备。
3.车轻人,车便于载人。装备。
4.人轻战。人便于战斗。人员。
二、如何做好四轻的方策?
1.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地形险易,趋利避害,明察审之。地形利于马之行动、作战。地形。
2.刍秣以时,则马轻车。对马的饮食及时调节,马健壮就可以轻易驾车。战马。
3.膏锏有余,则车轻人。战车及时保养,就可适于人乘驰。战车。
4.锋锐甲坚,则人轻战。兵器锐利,衣甲坚实,人更便于战斗。兵士。
三、何谓二重?
(偏重于精神方面。)
1.进有重赏。勇敢前进,必有重赏。重赏。
2.退有重刑。怯懦后退,必有重罚。重罚。
理论注重实际,不可以教条。陈胜、吴广起义。按秦朝法律,违期当斩。因不可抗力因素,不应当罚。重赏重罚,着重于当为而不为,知法而犯法,影响极大的犯罪分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首恶分子。治兵从严,治民从仁。
四、何谓一信?
就是赏罚必信。
赏不避贱,罚不避贵,言出必行,绝不欺骗。
审明能够达到如此程序,那就是胜利的先决条件。(或是主要因素。)
《吴子兵法-治兵》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
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
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