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化学物质及变化、物质的量、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基础。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油属于烃类物质
B.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属于金属元素
C.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上五星红旗的制作材料为芳纶,芳纶属于合成纤维
D.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外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反应生成
B.向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具有氧化性
C.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的酸性比强
D.向饱和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溶液,紫色褪去,证明具有还原性
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B.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小苏打、醋酸、乙醇均为电解质 D.陶瓷、水泥、普通玻璃都是混合物
4.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石膏—— B.明矾——
C.苛性钠—— D.小苏打——
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实验室利用图甲中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时,引发反应的操作为打开活塞K
B.实验室根据图乙中操作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C.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时,需要根据图丙中操作不断振荡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气
D.实验室利用图丁装置进行过滤操作
6.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对应的单质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的是( )。
A.氧化钠 B.过氧化钠 C.硫化铜 D.氯化铁
7.下列变化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钟乳石的形成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菜刀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溶液:、、、
B.的溶液:、、、
C.溶液:、、、
D.溶液:、、、
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 碱 盐
A 空气 氨水 石灰乳
B 豆浆 Cu 烧碱
C 稀硫酸 石墨 CO 氨气
D 冰水混合物 生石灰 纯碱
10.为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制备过程为:
气体A的饱和溶液A和食盐的饱和溶液悬浊液晶体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纯碱及第Ⅲ步得到的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
B.第Ⅳ步操作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气体是,B气体是
D.纯碱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11.下列关于实验方案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评价
A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可行
B 直接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不可行
C 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 可行
D 用品红溶液鉴别和 不可行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与稀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D.通入中:
1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量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加热条件下,分别与足量、S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C.标准状况下体积为的与足量的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D.()中含有的S—S键数目为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和溶液倒入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有①;②;③(橙红色)。观察到的现象为先产生橙红色沉淀,几秒钟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对反应②的进行有促进作用
B.该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③>②
C.反应后混合液的pH减小
D.可以用溶液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和。取该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加热,得到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溶液,得到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3种离子
B.一定存在,且
C.、一定存在,不能确定
D.、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某废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Ni—Al合金,还含有少量Cr、Fe及不溶于酸碱的有机物。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镍的氧化物: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所得“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煅烧”前滤渣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________。
(4)在空气中煅烧,其热重曲线如图所示。300~400℃ 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00~450℃生成镍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用溶液调节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采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有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写出氧化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a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假设电解时阳极只考虑放电)。
17.(14分)碳酸亚铁是制备“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的重要物质。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制备,并探究的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Ⅰ.碳酸亚铁的制备。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__________(填“、或”,下同)、关闭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c中反应获得。
(3)已知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洗涤。简述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操作:__________。
Ⅱ.定性定量探究碳酸亚铁有还原性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5)定性探究碳酸亚铁和氧气反应的固体成分:
【提出设想】假设1固体成分是氧化铁;
假设2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假设3__________。
【实验验证】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装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加热玻璃管。澄清石灰水不再产生沉淀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至玻璃管冷却。
取少量玻璃管里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将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 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ⅱ 向乙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不褪色
【实验评价】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ⅰ”或“ⅱ”)不能确定固体成分。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碳酸亚铁在氧气中高温灼烧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证明具有还原性。
(6)定量探究:取__________g纯净固体碳酸亚铁,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净减少,通过计算确定固体成分是。
18.(14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浓)
D.
(2)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②若反应中有(标准状况下)气体生成,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③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浓
(3)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在生产、生活中有多种用途。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
A.
B.
C.
D.
①上述反应中,仅体现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某酸性反应体系中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了如下过程:。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19.(13分)某酮酸化合物F是一种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过程已省略):
已知: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F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其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化合物A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3)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该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
(5)化合物I是D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D小14,分子结构中仍然含有2个羧基(—COOH)的I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化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航空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A项正确;
铷(Rb)属于金属元素,B项正确;
芳纶全称为“聚苯二甲酰苯二胺”,是一种合成纤维,C项正确;
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错误。
2.B
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也可能是硝酸分解产生了,A项错误;
与反应生成S,证明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无法证明的酸性比强,C项错误;
由于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紫色褪去,无法证明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3.D
中含有金属元素Al,但为阴离子,A项错误;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
乙醇在熔融态和水溶液中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C项错误;
陶瓷、水泥、普通玻璃都是混合物,D项正确。
4.C
石膏的化学式为,A项错误;
明矾的化学式为,B项错误;
苛性钠为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C项正确;
小苏打的化学式为,D项错误。
5.D
利用图甲中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时,打开活塞K,容器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球形漏斗内的盐酸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容器中,与锌粒接触,产生氢气,A项正确;
碱式滴定管胶管中藏有气泡,会导致滴定时消耗溶液体积不准确,将胶管向上弯曲,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B项正确;
萃取时要振荡,萃取剂挥发,分液漏斗中的压强增大,应该将分液漏斗斜向上倒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放气,C项正确;
利用图丁装置进行过滤操作时,应该使漏斗末端尖嘴部位紧靠烧杯内壁,D项错误。
6.C
和钠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Cu与S反应,只能生成,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
7.A
钟乳石的形成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的反应,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因此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符合题意;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与反应产生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菜刀生锈是铁单质转化为铁的化合物,Fe、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在高锰酸钾制氯气反应中,Mn、Cl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8.A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A项正确;
可与反应生成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与反应生成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具有氧化性,与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9.B
氨水为混合物,石灰乳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碱,A项错误;
豆浆为混合物,Cu为单质属于纯净物,为酸性氧化物,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为盐,B项正确;
CO为不成盐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氨气并不是碱,一水合氨为一元弱碱,C项错误;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D项错误。
10.C
纯碱及第Ⅲ步得到的碳酸氢钠晶体,它们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A项正确;
第Ⅳ步是将得到的受热分解制备纯碱,B项正确;
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则气体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C项错误;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途广泛,是玻璃、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香料、染料、药品等的重要原料,D项正确。
11.B
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
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通入后,溶液显血红色,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B项正确;
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还可能是、,C项错误;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品红溶液鉴别和,D项错误。
12.B
电离出与反应,A项错误;
氢氧化钡溶液与反应,生成沉淀和,B项正确;
溶液加入到过量溶液中,生成和,C项错误;
属于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D项错误。
13.D
反应中每消耗转移,为,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A项错误;
物质的量为,则与氯气反应转移电子,与硫反应转移电子,B项错误;
与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标准状况下体积为的与足量的反应,生成的分子数小于,C项错误;
是一个环形分子,每个S与2个S原子相连,一个分子中有8个S—S键,分子中含有键,即个,D项正确。
14.D
反应①生成了反应②所需要的和,因此反应①对反应②的进行有促进作用,A项正确;
根据现象,先产生橙红色沉淀,几秒钟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说明反应速率:③>②,B项正确;
反应①生成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而反应②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且反应③也消耗,所以总的来说生成的数量大于消耗的数量,数量增多,pH减小,C项正确;
若用溶液代替溶液,则没有生成反应②所需的,反应②难以发生,现象应该不同,D项错误。
15.B
加入过量溶液,加热,得到气体,可知一定存在,其物质的量为;
红褐色沉淀是,固体为,可知一定有,
物质的量为;与不能共存,则一定没有;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则溶液中含有,
物质的量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溶液中、所带正电荷为,
所带负电荷为,
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必然大量存在另一种阴离子,A项错误;
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存在,且,B项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C项错误;
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含、、和,可能含、,一定不含,D项错误。
16.(1);除去有机物并将金属单质转化为金属氧化物(各1分)
(2);(各1分)
(3)洗涤、干燥(2分)
(4);(各2分)
(5);(各2分)
17.Ⅰ.(1)(恒压)滴液漏斗(1分).
(2)和(1分);(1分);关闭,打开(2分)
(3)(2分)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后,再滴人几滴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2分)
Ⅱ.(5)固体成分是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ⅰ;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或和)(各1分)
(6)23.2(2分)
18.(1)C(2分)
(2)①;;(各1分)
②(2分)
③B(1分)
(3)①D(1分);C(1分);(2分)
②(2分)
19.(1)(1分);(酮)羰基、羧基(2分)
(2)2-氯丙烷(2分)
(3)(2分);消去反应(1分)
(4)(2分);1(1分)
(5)9;(各1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