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之地(百越之地是现在哪里)

“重读史记”第一季第十六期

>百越之地(百越之地是现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今天这一期,我给你讲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你肯定知道,他生平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扫灭六国,结束了华夏大地上持续了几百年的乱世。但是,在我看来,这个事情虽然影响巨大,可如果从地理大开拓的角度来看,实在称不上秦始皇最大的功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这主要是因为,战国七雄是从周帝国内部分化出来的,他们的地理范围基本是在周的疆域基础上,略有扩大,主要还是在黄河流域,再加上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对华夏地理世界来说,在空间层面没有什么明显的大变化。反而是秦始皇灭六国后,继续扩张,在短短几年内,向北进攻匈奴,将华夏世界的北部疆域扩展到了阴山山脉沿线;向南,征服了南部的众多部落势力,将统治范围从长江流域推进到珠江流域,极大扩张了华夏世界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周王朝的版图。

在我看来,这才是秦始皇给华夏地理世界带来的巨变,而这个“巨变”,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今天,我就借助《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来给你具体讲讲,由秦始皇开启的第四波华夏地理大开拓。

先说北击匈奴,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跟匈奴起过无数次冲突,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是数不清,为什么我会将这一次的开战,看成是华夏世界的第四波地理大开拓呢?

原因就在于,秦始皇这一次北击匈奴,不仅开拓了疆土,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成功将耕牧分界地带纳入了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围。这个耕牧分界地带,大概就是从河北北部的燕山到阴山,再转向南到甘肃省的临洮,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那么,这个地带是怎么出现的呢?

如果你还记得,我在讲齐桓公与第二波地理大开拓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既有农耕文明,也有游牧文明,而且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随着中原农耕势力的逐渐壮大,游牧势力被迫向远方迁徙,中原逐渐成了纯农耕世界。但农耕的生产方式,受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无限扩张。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耕牧分界地带,过了这个地带,就无法进行农耕,而只能游牧。

这个中间地带,就是农耕和游牧两方势力的必争之地。

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优质战马,常常依赖着精兵良马南下掠夺生存资源,而这个分界地带就是他们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

而对于农耕文明而言,控制住这个分界线同样重要。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农耕可以最大化地推动经济发展,但农耕文明的地理形态却不适合饲养马匹。而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和马,就是最重要的两种战争资源。战争的力量,主要来自就人和牲畜的肌肉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兵强马壮。其中,战马的作用尤其重要,一支没有战马的军队,即便数量占优势,战斗力也常常居于劣势。

因此,分界地带对农耕文明就有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控制住耕牧分界地带,相当于扼住了游牧民族的咽喉,有效阻止游牧势力南下。而另一方面,这个分界地带本身就是游牧-农耕的混合经济区,中原王朝也可以在其中发展自己的战马养殖事业,从而变成一个既富又强的混合型国家,更有效地对抗外来侵略。

但是,在秦始皇决定北击匈奴之前,这个分界地带其实是在匈奴势力手中的。

战国时代中原各国忙于内斗,没有精力对付北边的匈奴人。结果匈奴人趁机控制了这个分界地带,还以河南地(内蒙、河套一带)为据点,直接威胁着中原王朝的首都。从这里出发,匈奴的轻骑兵,只需要一天一夜就可以杀入关中。

所以,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迅速对匈奴发动军事进攻,本质上就是要消除这个巨大的威胁,夺回耕牧分界地区的控制权。

百越之地(百越之地是现在哪里)

接下来,为了巩固这个成果,秦始皇又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长城。秦始皇修建的这条长城,相当于是压着游牧势力的大门画出的一条分割线,把可耕可牧的分界地带,都划入了自己的范围。中原王朝则依托长城,既可以进行防御,又能主动出击。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难明白,我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北击匈奴,对华夏地理的开拓是一场巨变了。北击匈奴,不光向北开拓了华夏大片的疆域,更是通过划定耕牧分界线,修建长城,为农耕世界打造了一个可攻可守的战略布局。

现在,秦始皇在耕牧分界线上的事业算是说清楚了。接着,咱们再看秦始皇在南边的开拓事业——南平百越。

跟北击匈奴相比,“南平百越”这件事,可能有些读者并不熟悉,我在这里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这里面,“百越之地”指的是长江以南,到东南沿海的部落势力。而所谓“南平百越”,是说秦始皇在称帝后不久,立足长江流域,对珠江流域发起的全面扩张。在秦始皇的时代,南方并不发达,政权分散。秦始皇没费多大力气,就征服了百越地区的部落势力,并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个新的郡,遣送罪犯去戍守,也就是把今天的湖南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这几个地方纳入了统治范围。

从地理开拓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一行动,秦始皇将华夏世界的范围,从黄河、长江流域,进一步扩展到珠江流域,这就极大地开拓了华夏世界的南部边界。

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第一次探明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岸线。而控制中国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意味着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海洋资源。说到海洋,很多人总会觉得,海洋是到了大航海之后才凸显出重要价值。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中国古代,沿海交通和近海经济,向来具有重要意义。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他们不仅可以从海洋中获得各种食物,还能制造海盐。而盐在古代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资源,通过对盐的控制,可以有效实现社会资源调配,迅速聚集大量财富。像之前我给你讲过的管仲改革,就特别注重发掘齐国的海洋资源,在短期内帮助齐桓公积累了巨额财富。

与此同时,海洋在古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价值。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亚欧大陆腹地的游牧势力的入侵,沿海地区反而相对安全,不会遇到远方来的大规模入侵。所以,沿海地区意味着大后方。海岸线越长,不仅意味着能够掌控的海洋范围越大,还意味着后方越大。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让海岸线对古人有了特殊价值。

而第一个探明并统一了中国大陆地区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的人,正是秦始皇。

同时,正是在这个“冲向大海”的过程中,秦始皇为了保障南进的物资供应和兵员调度,又开凿了著名的人工运河灵渠,实现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联通。这个灵渠,也就成了邢沟运河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战略级运河工程。

秦始皇通过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控制了耕牧分界线,开拓了海岸线。而这两条线,自从秦始皇划定以来,贯穿了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在秦始皇的基础上,立足这两条线进行战略布局。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再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从海岸线这个角度,你认为海岸线对古代中国还有哪些重要价值?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