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学三年(2022-2024)真题精编卷(答案)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学三年(2022-2024)真题精编卷(答案)

高考生物学三年(2022-2024)真题精编卷
专题八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 项不符合题意;能轻
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
种,B 项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的“通道”是有限的,陆
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 项符合题意;新物种形成的标
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 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蝙蝠和蜻蜓的飞翔器官属于同功器官,只能说明其生活方式相似,A 项所
述不能推断所有细胞生命有共同祖先,A 不符合题意;猫前肢和鲸鳍具有相似的
骨骼结构,可说明二者属于同源器官,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但并不能推断所有
细胞生命有共同祖先,B 不符合题意;鱼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具有鳃裂的胚胎
学证据,支持人和鱼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但不能推断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
先,C 不符合题意;若要推断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只能依据细胞生命具
有的共同特征,例如其遗传物质均为 DNA,D 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
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通过显微照片可知,该细胞包括 14 个四分体,7
条单个染色体,由于每个四分体是 1 对同源染色体,所以 14 个四分体是 28 条染
色体,再加上 7 条单个染色体,该细胞共有 35 条染色体。图为 F1 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时染色体显微照片,由图中含有四分体可知,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应与 F1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故 F1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是 35 条,A 错误;由于六倍体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3 个染色体组,四
倍体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2 个染色体组,因此受精作用后形成的 F1 体细
胞中有 5 个染色体组,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会出现来自六倍体小麦的染色
体无法正常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的情况,从而出现部分染色体以单个染色体的形
式存在的情况,B 正确;F1 体细胞中存在异源染色体,所以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时,可能会出现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故 F1 的育性低于亲本,C 正确;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
由题干信息可知,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能够进行有性杂交获得 F1,说明二
者有亲缘关系,D 正确。
4.答案:D
解析:①与②、①与③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但精子传送率为 0,这说明近缘物种
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可以进行交配,A 正确;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
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生殖隔离与
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 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
离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形成新物种,C 正确;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
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题表中②与③交配精子传送率
为 100%,即使交配成功,也会因为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 错
误。
5.答案:D
解析:成年小鼠没有翅膀,W 基因在其体内不会控制翅膀的形成;W 基因在果
蝇体内可以控制翅膀的形成,说明 W 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功能可能不同,A 合理;
H 基因和 W 基因在果蝇体内都可控制翅膀的形成,推测两者的基因序列可能高
度相似,B 合理;在无迁入和迁出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
后代不同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均等不发生突变和个体数量足够庞大的种群中,
H、h 基因频率可以保持相对恒定,C 合理;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 不
合理。
6.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不同,不会使甲和乙之间相互传粉,
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 正确;蛾类多蜂类少,有利于甲传粉,
但是 A 基因突变频率不会加快,B 错误;甲开白花,说明甲中不存在 A 基因,
将 A 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其基因库会发生改变,C 错误;据题干信息分析,
将 A 基因引入甲后,甲花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是对蛾类的吸引下降,
推测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甲释放的挥发物,可能是植物的花色,D 错
误。
7.答案:C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6 页)
解析:该岛上蜗牛物种数是指该岛上蜗牛的物种数目,而该岛的物种多样性是指
该岛上物种的数目,A 错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该岛上所有蜗牛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B 错误;
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出现相似的适应性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仅有
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 错误。
8.答案:D
解析: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A 正确;由题图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到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 HCN 个体比
例逐渐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 正确;由题意及题图可
知,H 和 D 同时存在时,个体产 HCN,故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 HCN
个体比例小,说明市中心种群中 d、h 基因频率更高,C 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不
影响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故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 错误。
9.答案:D
解析:陆地动物具有灵活的后肢,鲸和海牛后肢退化痕迹的保留,说明其可能起
源于陆地动物,A 正确;由题干信息“食草动物的盲肠发达,人类的盲肠已经极
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推测,人类的盲肠退化可能是由于进化过程中人
类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B 正确;具有痕迹器官的生物的祖先可能具有这些器
官,也就是说具有痕迹器官的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C 正确;
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可能其他痕迹器官和四足动物类似,也可能蚯蚓后肢
的痕迹器官在进化中消失,所以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不能说明其和四足动物
没有共同祖先,D 错误。
10.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燕麦起源于燕麦属,分别进化产生 A/D 基因组的祖先和 C 基
因组的不同种生物,后经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形成,AACCDD 含有六个染色体
组,是同一祖先的异源六倍体,A 错误;由 AA 和 CCDD 连续多代杂交后得到
的是 ACD,需要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才可形成 AACCDD 的燕麦,B 错误;燕麦
多倍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
变异,C 正确;据图可知,燕麦中 A 和 D 基因组由同一种祖先即 A/D 基因组祖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6 页)
先进化而来,而 C 基因组来源于另一分支,故 A 和 D 基因组同源性大,D 和 C
同源性小,D 错误。
11.答案:C
解析: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
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A 正确;栽培马铃薯为同源
四倍体,育性偏低,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利用
块茎繁殖后代的方式为营养生殖,其优点是能保持优良性状,B 正确;Gggg 个
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
细胞中含有 0 个或 2 个 G 基因,C 错误;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则 GGgg 个体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GG∶Gg∶gg=1∶4∶1,由于只有存在 G
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因此 GGgg 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 1-1/6
×1/6=35/36,D 正确。
12.答案:C
解析:①甲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种
水稻抗稻瘟病(RR),两者杂交,子代为优良性状的杂合子,以及抗稻瘟病(Rr),
若让其不断自交,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则得到的子代为抗稻瘟病植株,但
其他性状不一定是优良性状的纯合子,①错误;②将甲与乙杂交,F1 与甲回交,
F2 中的抗稻瘟病植株与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复多代,可得到其他许多优良性状的
纯合品种水稻,但抗稻瘟病植株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再将选取的抗稻瘟病植
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可得到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优良性状的
纯合新品种,②正确;③将甲与乙杂交,取 F1 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取抗稻瘟病且其他许多优良性状的纯
合植物,为所需新品种,只选取抗稻瘟病植株,不能保证其他性状优良纯合,③
错误;④甲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水稻,向甲转入抗稻瘟病基因,则抗
稻瘟病性状相当于杂合,对转入成功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
瘟病植株,可获得所需新品种,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C 正确。
13.答案:D
解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推测不同物种的生物 β-珠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可能
比氨基酸序列差异更大,A 正确;不同生物的 β-珠蛋白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相同,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6 页)
可推测这些位点上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对维持 β-珠蛋白功能稳定可能更重要,B
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通过比对氨基酸序列等分子生物学证
据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物种间进化关系,C 正确;相同位点氨基酸的
差异数可反映生物的亲缘关系,五种生物相互比较,甲与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
为 11 个,而乙和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为 13 个,故甲与乙的亲缘关系并非最远,
D 错误。
14.答案:D
解析: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 H-ras 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
甘氨酸变为缬氨酸,可能是由于碱基的替换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表明基因突变
可导致癌变,A 正确;抑癌基因 WT1 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
观遗传变异可导致癌变,B 正确;原癌基因 N-myc 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
加,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C 正确;9 号和 22
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 abl 过度表达,表明染色体变异可导致癌变,D 错
误。
15.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在区域 A 中,Est 基因频率逐渐下降,说明该种蚊子的 Est 基
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 错误;随着远离海岸线,区域 A 中该种蚊子 Est 基因
频率的下降主要由于邻近区域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的,B 正确;距海岸线 0~60 km
区域内,杀虫剂的浓度不同,所以杀虫剂对蚊子的选择作用不同,即蚊子受到杀
虫剂的选择压力不同,C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所以区域 A
中的蚊子中 Est 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快速形成新物种,D 错误。
16.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
为物理信息,因此,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A 正确;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
特征,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
发生分歧,说明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 正确;
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仅有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也有信息
传播的媒介——信道,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还需要信息接收
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6 页)
又是信息受体,C 正确;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虽和求偶有关的
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但这三个种群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这三个芦鹀种群不存
在生殖隔离,D 错误。
17.答案:C
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 正确;抑癌基因
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
可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进而引起细胞癌变,B 正确;由题干
信息可知,circDNMT1 通过与抑癌基因 p53 表达的蛋白质结合诱发乳腺癌,推
测 circDNMT1 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C 错误;通过编辑 circDNMT1
基因可抑制其表达,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概率,D 正确。
18.答案:(1)等位;A-25 纯合致死(A-25A-25植株死亡);AA;1/3(33.3%)
(2)3/15(1/5 或 20%)
(3)48.8;51.2;自然选择
解析:(1)A-25 是删除了 25 个相邻核苷酸的 A 基因,且与 A 位于同源染色体
的同一位点,所以二者互称等位基因。AA-25自交应有三种子代,即 1/4AA,2/4AA-5
A-25,1/4AA-25AA-25。以 AA-25 被删除的序列设计正向引物,以其下游 0.5kb 处的
一段序列设计反向引物,通过 PCR 只能扩增 A 基因,不能扩增 A-25基因,但依
已知信息,未发现无扩增条带样本(A-25A-25),原因应为 A-25A-25 植株死亡(不
能合成植酸)。目标条带的亮度有强有弱,亮度弱的样本基因型是 AA-25,亮度
强的样本基因型是 AA,所占比例分别为 2/3 和 1/3。(2)A-3/A-25 和新转入的 A
基因分别位于 4 号和 6 号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模式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理论上,A-3A-25A_植株自交:子代中含 A-25A-25 个体的基因型及占比如下:
3/16A-25A-25A_,1/16A-25A-25_ _,因 A-25A-25_ _致死,所以后代含有 A-25A-25 的比
例调整为 3/15(1/5 或 20%)。(3)理论上,AA-3 自交子代类型及比例为 AA∶
AA-3∶A-3A-3=1∶2∶1,由于 A-3A-3 适应能力强,每代增加 10%,故三者实际比
例为 AA∶AA-3∶A-3A-3=1∶2∶(1×1.1),即 10/41AA,20/41AA-3,11/41A-3A-3,
所以 A 基因频率=10/41+(20/41)×(1/2)≈48.8%,A-3 基因频率=11/41+(20/41)
×(1/2)≈51.2%。随着水稻在该逆境下自然繁殖,后代 A-3 基因频率逐代增加,
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6 页)高考生物学三年(2022-2024)真题精编卷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精子传送率 0 0 0 0 100% 10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1.【2022·浙江卷】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
5.【2023·重庆卷】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在某实验室繁育的果蝇种群中,部分无
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 W 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
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2.【2023·河北卷】大量证据表明,地球上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下列可推断出此观点的
A.W 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功能可能不同
证据是( )
B.H、W 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A.蝙蝠和蜻蜓都有适应飞翔的器官
C.种群中 H、h 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恒定
B.猫的前肢和鲸的鳍都有相似的骨骼结构
D.转入 W 基因的果蝇可能决定该种群朝有翅方向进化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
6.【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 A、a 控制。含 A 基因的牵牛花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开紫花,不含 A 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
3.【2024·北京卷】有性杂交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后代,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六倍
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 A 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
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有性杂交获得 F1。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如图。
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 基因突变加快
C.将 A 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7.【2023·浙江卷】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
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 体细胞中有 21 条染色体 B.F1 含有不成对的染色体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C.F1 植株的育性低于亲本 D.两个亲本有亲缘关系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4.【2022·湖南卷】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8.【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 H、h 和 D、d 两对等位基因决
生物学·专题八 第 1 页 共 3 页
定,H 和 D 同时存在时,个体产 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 B.燕麦是由 AA 和 CCDD 连续多代杂交形成的
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燕麦多倍化过程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D.燕麦中 A 和 D 基因组同源性小,D 和 C 同源性大
11.【2024·黑吉辽卷】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 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
为 G 和 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 G 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
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
B.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C.Gggg 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 1 个或 2 个 G 基因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 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 35/36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 h 的基因频率更高
12.【2024·安徽卷】甲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种水稻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 H、D 的基因频率
抗稻瘟病(RR)。育种工作者欲将甲培育成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优良性状的纯合新品种,设计了
9.【2024·浙江卷】痕迹器官是生物体上已经失去用处,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器官。鲸和海牛的后
下列育种方案,合理的是( )
肢已经退化,但体内仍保留着后肢骨痕迹;食草动物的盲肠发达,人类的盲肠已经极度退化,完
①将甲与乙杂交,再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
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②将甲与乙杂交,F1 与甲回交,选 F2 中的抗稻瘟病植株与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复多代;再将选取
A.后肢退化痕迹的保留说明鲸和海牛起源于陆地动物
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
B.人类的盲肠退化与进化过程中生活习性的改变有关
③将甲与乙杂交,取 F1 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二倍体,从中选取
C.具有痕迹器官的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抗稻瘟病植株
D.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所以和四足动物没有共同祖先
④向甲转入抗稻瘟病基因,筛选转入成功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
10.【2023·江苏卷】2022·我国科学家发布燕麦基因组,揭示了燕麦的起源与进化,燕麦进化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3.【2024·安徽卷】下图是甲与其他四种生物 β-珠蛋白前 40 个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字母代
表氨基酸,“.”表示该位点上的氨基酸与甲的相同,相同位点氨基酸的差异是进化过程中 β-珠蛋
白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 β-珠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可能比氨基酸序列差异更大
B.位点上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对维持 β-珠蛋白功能稳定可能更重要
C.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物种间进化关系
D.五种生物相互比较,甲与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A.燕麦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体
生物学·专题八 第 2 页 共 3 页
14.【2024·甘肃卷】癌症的发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遗传或表观遗传的变化,最终导 癌基因 p53 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
致细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H-ras所编码蛋白质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表 A.p53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明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 B.p53 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B.在肾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明表观遗传变异 C.circDNMT1 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
可导致癌变 D.circDNMT1 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C.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原癌基因N-myc发生异常扩增,基因数目增加,表明染色体变异可 二、非选择题
导致癌变 18.【2023·天津卷】植酸合成酶基因 A 位于水稻 4 号染色体,其缺失导致水稻不能合成植酸而死
D.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9号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原癌基因abl过度表达,表明 亡。某小组对 A 进行基因编辑,获得 2 个突变基因,一个删除了 3 个相邻核苷酸(A-3),不影响
基因重组可导致癌变 植酸合成;另一个删除了 25 个相邻核苷酸(A-25),对植株的影响未知。
15.【2024·河北卷】地中海沿岸某陆地区域为控制蚊子数量,每年在距海岸线 0~20km 范围内(区 (1)在获得的 AA-25 植株中,A 与 A-25 互称 基因。为研究 A-25 对植株的影响,以 A-25 被
域 A)喷洒杀虫剂,某种蚊子的 Est 基因与毒素降解相关,其基因频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 删除的序列设计正向引物,以其下游 0.5kb 处的一段序列设计反向引物,通过 PCR 分析 AA-25 自
的是( ) 交子代基因型,电泳发现所有样本的 DNA 均能扩增出目标条带,未发现无扩增条带样本的原因
是 。在样本基因组 DNA 量及扩增条件一致时,目标条带的亮度有强有弱,亮度强的样
本基因型是 ,比例为 。
(2)为进一步研究 A-25 A-25 对植株的影响,在 A-3A-25 愈伤组织中转入 A,获得 6 号染色体插入
一个 A 的植株,表示为 A-3A-25A_,该植株自交子代中含有 A-25A-25 的比例为 。
(3)自然状态下水稻严格自交。某逆境下,A-3A-3 植株的适应能力比 AA 及 AA-3 强,每代植株数
增加 10%。一株 AA-3 水稻在该逆境下自然繁殖,每代基因频率如下表,请填写表格空白处(保留
A.在区域 A 中,该种蚊子的 Est 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至小数点后一位)。
B.随着远离海岸线,区域 A 中该种蚊子 Est 基因频率的下降主要由迁入和迁出导致
基因 子一代 子二代 …
C.距海岸线 0~60 km 区域内,蚊子受到杀虫剂的选择压力相同
A _______% 46.9% …
D.区域 A 中的蚊子可快速形成新物种
A-3 _______% 53.1% …
16.【2024·湖北卷】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
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 此表表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的结果。
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17.【2023·广东卷】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 circDNMT1(一种 RNA 分子)通过与抑
生物学·专题八 第 3 页 共 3 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