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2024-2025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2024-2025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膜电位的示意图中,神经纤维表现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经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使突触后膜兴奋
3.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是 ( )
A.电信号,单向 B.电信号,双向
C.化学信号,单向 D.化学信号,双向
4.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③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
D.兴奋在b神经元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3个神经元
B.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只需要一个反射弧
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D.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6.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甘氨酸发挥完作用后能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对甘氨酸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能引发Na+内流
D.甘氨酸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向左摆 B.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摆动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9.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10.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B.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兴奋
C.在a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消耗能量
D.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11.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传入神经元是a,效应器是肌肉
B.剪断Ⅰ处,刺激Ⅱ处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
C.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
1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B.增大组织液K 的浓度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ab段Na 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bc段Na 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 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14.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的示意图如下,将电表的两极分别接在②④的膜外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给予任一强度的刺激,电表都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且肌肉会收缩
B.若在②④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则在两处测得的电位也不相同
C.细胞外液的K+和Na+浓度降低都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
D.④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电表只偏转一次,则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
15.下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神经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灵敏电表测得的是静息电位
B.刺激图1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C.图2中A点时,K+大量内流,该过程需转运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
D.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降低,则图2中C的动作电位将下降
二、多选题
16.下列实验示意图中,不能代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是( )
A. B. C. D.
17.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借助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形成缝隙连接(离子通道),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电突触的神经元轴突末梢内可能不含突触小泡,间隙中不含有组织液
B.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比化学突触快,有利于生物对伤害性刺激做出更快的反应
C.前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形成后,Na+快速通过缝隙连接到达后一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
D.在电突触处的传递通常是双向的,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的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
三、读图填空题
18.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⑤中所包含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些物质可与①__________作用改变__________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__有关,结构⑤________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有关。
19.甲、乙、丙三个神经细胞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A、B表示刺激位点,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主要与__________(填结构)有关,图2_中共有________个该结构。
(2)科学家为探究三个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先刺激_A_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则说明神经元乙分泌的是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细胞丙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若刺激B点,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Cl 含量下降,神经元乙中Cl 含量上升,则说明神经元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1中某兴奋能依次传递到三个神经元上,则传递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神经元和箭头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图回答:
(1)写出上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S_________M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单向传导的;
(3)若神经元从a 处切断,则在III处刺激,M处能否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突触小体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灭活,没有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C正确; D、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
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而在离体环境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图中a是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A错误;③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B错误;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
5.答案:D
解析:A、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2个神经元,A错误;B、复杂的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多个反射弧的参与,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C错误;D、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使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建立联系,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b、c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在d点和e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突触前膜对甘氨酸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神经递质是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发膜电位变化;Na+内流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能引发Na+内流;氨基酸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甘氨酸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选C。
8.答案:D
解析:在M处给予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故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突触间隙,A正确;
B、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到突触后膜时,由化学信号转成电信号,B正确;
C、在突触处,兴奋由前膜传向后膜,不是同步的,C错误;
D、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经④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时消耗能量,C错误;
D、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即由c→b,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错误
13.答案:D
解析:A、当动作电位已经发生,其动作电位的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无关,A错误;B、增大组织液K+的浓度,会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不断减小,静息电位减弱,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B错误;C、ab段Na+大量内流,需要Na+'通道打开,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C错误;D、bc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正确。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根据图中③突触结构可知,兴奋传递的方向为从左向右。引起兴奋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若在②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能引起该处产生兴奋的刺激强度),电表先左偏、再向右偏转,且肌肉会收缩,A错误;
B、给予不同强度刺激后所得到的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无关,故②④两处测得的电位相同,B错误;
C、细胞外液的K+浓度降低,导致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细胞外液的Na+浓度降低,导致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减小,内流的Na+数量减少,动作电位值降低,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C错误;
D、在④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电表只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传到②处,能证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测量到电位是零电位,不能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A错误;B、由于神经冲动只能从神经纤维传至肌肉,因此刺激图一中的N,神经肌肉接头处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错误。C、图2中A点处于静息电位,此时K+经协助扩散外流,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错误:D、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降低,则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D正确。故选D。
16.答案:ABD
解析:电流表两接头左插膜内,右插膜外,可以测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即左负右正,所以A图电流表应向左偏;电流表两接头都插在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两侧都为负电,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流表两接头左插膜外,右插膜内,可以测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即左正右负,所以B图电流表应向右偏;电流表两接头都插在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两侧都为正电,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故选ABD。
17.答案:BD
解析:A、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神经元间隙中含有组织液,A错误;B、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有利于生物对伤害性刺激做出更快的反应,B正确;C、前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形成后,Na+快速通过缝隙连接到达后一神经元,后一神经元膜电位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D、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小体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构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故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通常是双向的,D正确。故选BD。
18.答案:(1)←
(2)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受体;突触后膜;核糖体;突触小泡;高尔基体
解析:(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的单向的,传递方向为从右向左。
(2)⑤是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可能是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与①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⑤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19.答案:(1)突触;2
(2)兴奋性;外负内正;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3)甲(B)→乙→丙;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甲和乙所形成的突触中,甲为突触前膜,乙为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乙和丙形成的突触中,乙为突触前膜,丙为突触后膜
解析:(1)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主要与突触有关,图2中由2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2)先刺激A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则说明神经元乙分泌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细胞丙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若刺激B点,检测发现突触间隙①中Cl-含量下降,神经元乙中Cl-含量上升,则说明神经元甲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了神经元乙的氯离子内流,使乙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值增加,变的更不容易兴奋,因此甲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3)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甲和乙所形成的突触中,甲为突触前膜,乙为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乙和丙形成的突触中,乙为突触前膜,丙为突触后膜,而图中未标注名称的神经元与丙构成的突触中,丙是突触后膜,不能将兴奋传至图中未标注名称的神经元,因此若图1中某兴奋能依次传递到三个神经元上,则传递的顺序为甲(B)→乙→丙。
20.答案:(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效应器
(2)[3]突触
(3)不能
解析:(1)根据图中③突触单向传导的特点,判断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S为感受器,M为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在③突触中是单向传导的。
(3)a点在传出神经上,若神经元从a处切断,则在Ⅲ处刺激,M效应器处不能到电位变化。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