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阜民康(物阜民康是什么意思)
甘肃历史久远文化灿烂,宛若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羲皇开天、大漠烽火、祁连雪峰、石窟长廊、特色花儿、无垠草原……行走在陇原大地,一张张闪光的名片映入眼帘。在声声悠扬的驼铃声里、在传奇璀璨的丝绸古道上、在九曲奔涌的黄河岸边、在风光迥异的多元地貌内、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团结中,无数文人墨客与甘肃这块神奇的沃土结缘,留下了文脉绵延的千古诗篇。
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融媒体中心推出【诗韵陇原】特别策划栏目,展示陇原大地的神与形,意与韵,多姿与震撼,厚重与美丽。
>物阜民康(物阜民康是什么意思)
河湟龙城绚彩红古
红古区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势,青藏铁路的贯通,使红古处在甘、青、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神龙故乡——红古区,是发现亚洲第一龙的地方,也是闻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4亿年以前,红古区海石湾正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海石湾,是黄河支流准水与大通河的交汇处,是古丝绸之道的中继站,唐蕃古道的起点,古今甘青通衢的咽喉,亦是通往西藏的锁钥。大通河、湟水交汇纵贯全区后向东流入黄河,水利资源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红古区从历史长河中走来,遗址沉浮,彩陶生辉,史前先民繁衍,融入黄河文明。西汉拓疆开土,初置金城郡,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浩史延绵,时代变迁,蒸蒸热土,物阜民康。
红古县城全景
窑街感事
民国·张思温
关中闻撤棘门军,
湟水滔滔转粟勤。
天马西来飞壮气,
征鸿南望感离群。
一川绿渗兴苗雨,
万树黑连出岫云。
好乘甘霖修穑事,
半阴天气快耕耘。
搏沙力弱枉图功,
点石无方可济穷。
财散何妨轻布粟。
民劳谁复恤疲癃。
徒闻天上风云恶,
但愿人心水乳融。
亹水悠悠余意远,
临流一为荡胸中。
在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建设中,红古区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整治突出生态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红古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儿时记忆中的窑街,如今变了模样
过海石湾
民国·裴慎
南去湟源县,西径海石湾。
大河浪卷雪,古峡路穿岩。
日照孤城远,风来六月寒。
欲健胰中岛,来登海上山。
1947年5月,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探勘处孙建初、苗庆祥等人,在红古区海石湾马家户沟发现了恐龙化石。以后近十年间,由生物和地质科学工作者在海石湾马家户沟、上盐沟、韩家户沟相继挖掘采集到相当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体化石,把它们的骨骼按结构装起来,有22米长,仅骨骼就重达1000多公斤。后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先生研究,并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II号【副型】标本(四川合川县出土的恐龙化石叫I号【正型】标本)。
西江月·红古
邓明
湟水滔滔峡内,
恐龙踽踽山边。
汉家允街始屯田,
今日繁华灿烂。
公路环绕绿野,
客商云集红廛。
风云八宝著新篇,
资治时时过眼。
红古区借助马门溪龙这一载体,积极保护开发恐龙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加强与兰州市特别是其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全力打造红古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享堂桥
李焕章
此地山雄秀,
谁知水更奇。
试从桥槛望,
一片碧琉璃。
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突出问题导向,全力聚焦蓝天碧水净土线、生态修复保护线、双碳工作目标线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奏响生态治理保护的最强音。
咏红古
张克复
浩水黄河化育成,
唐蕃古道接西东。
屯田汉将开边地,
逐鹿沙王挽劲弓。
八宝盈藏增国力,
三河齐注济民丰。
闻名中外冶金谷,
猎猎旌旗歌大风。
近年来,红古区通过推进日光温室、高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和“一村一品”等专业化生产,有力地提升了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春季大棚菜、夏季常茬菜、秋季复种菜、冬季温室菜”的生产格局。
编辑:刘弟
监制:包真
总监制:张富旺
来源:新甘肃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