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因素,据此推断下列哪项不是密度制约因素( )
A.天敌 B.气候 C.食物 D.病原体
2.对于一个种群,某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受该因素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某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食物;②天敌;③地震;④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下列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捕食 B.寄生 C.竞争 D.气候
4.2023年4月,广东某大学校园内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起初该物种作为观赏鱼进入我国,但其生长速度极快,对广东的野生鱼群资源造成极大的威胁。下列属于影响鱼类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食物 B.天敌 C.干旱 D.寄生虫
5.俗话说“旱极必蝗”,在干旱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阴潮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遇气候干旱,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
B.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C.通过鸟类防治蝗虫属于利用非密度制约因素
D.阴潮多雨环境中蝗虫的K值小于干旱裸露环境
6.以下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低时,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可忽略
B.中等强度的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C.种群密度越大,其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7.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和火灾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C.年龄结构仅通过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无关
8.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多
B.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科研小组对某地区野雉鸡的种群数量进行长期调查(如图所示的对照曲线),发现线虫可引起野雉鸡产卵量下降。用驱虫药(浓度分别为5%、10%和20%)处理野雉鸡后,从驱虫药处理起始年(即0年),其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虫与野雉鸡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 长期使用驱虫药与线虫产生抗药性变异无关
C. 线虫属于影响野雉鸡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 用浓度20%驱虫药处理的野雉鸡种群的K值比对照组高
二、非选择题
10.栖息在英国石楠灌丛的红松鸡种群具有4 8年的周期性,引起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寄生性线虫导致其出生率降低。研究发现驱蠕虫的药物可降低线虫的寄生率。科学家通过野外试验,用驱虫剂处理种群中不同比例的红松鸡后,得到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对照组是指___。
(2)红松鸡与寄生性线虫的种间关系与___(填序号)相同。
①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②猞猁和雪兔
③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豆科植物和菟丝子
(3)寄生性线虫是影响红松鸡种群数量变化的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除此之外___(答出两点)等生物因素,以及__(答出两点)等非生物因素也会对其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不符合题意; B、气候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B符合题意; C、食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不符合题意; D、病原体可引发流行性传染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①食物和②天敌都属于密度制约因素,①②正确;③地震和④火灾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③④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一般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食物和天敌等因素属于生物因素,光、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生物因素。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天敌、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5.答案:C
解析:A、若遇气候干旱,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A正确;B、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通过鸟类防治蝗虫属于利用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阴潮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阳湖夕雨环境由帕由的K值小于干旱裸露环境,D正确。
6.答案:A
解析:A、种群数量低时也存在种内斗争,因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不能忽略,A错误;
B、中等强度的捕捞,使捕捞以后的量保持在K/2左右,使鱼的种群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B正确;
C、种群密度越大种类斗争越剧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C正确;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相互制约、互为因果,D正确。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B、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如天敌等,B正确;C、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D、传染病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少,种群密度越小, A错误。
9.答案:C
解析:A、由题“野雉鸡体内的线虫可引起野雉鸡产卵量下降”可知,线虫在野雉鸡体内对野雉鸡是不利的,而线虫可以进行繁殖,对线虫自己是有利的,因此两个物种在一起生活时,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的情况为寄生关系,A正确;
B、由题图可知,驱虫剂浓度越低,红松鸡数量越少产卵量越少,说明驱虫药对产卵量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线虫是否具有抗药性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驱虫剂的使用具有选择作用,导致无抗药性的线虫死亡,具有抗药性的线虫存活,长期使用驱虫剂使得线虫种群中抗药性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导致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越来越多,该抗药基因是驱虫药的使用出现的,与变异无关,B正确;
C、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由于线虫和野雉鸡之间属于寄生关系,所以线虫属于影响野雉鸡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用20%的驱虫药处理后,野雉鸡受线虫的影响大大降低,野雉鸡的产卵量上升,种群密度上升,环境有利于野雉鸡种群生存,K值比对照组高,D正确。
故选C。
10.答案: (1)用驱虫剂处理种群中红松鸡的比例;不用驱虫剂处理的自然红松鸡种群
(2)④
(3)密度;食物、天敌;阳光、温度、水
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驱虫剂处理种群中红松鸡的比例,对照组是指不用驱虫剂处理的自然红松鸡种群。
(2)红松鸡与寄生性线虫的种间关系是寄生。①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种间竞争关系,②猞猁和雪兔是捕食关系,③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④豆科植物和菟丝子是寄生的关系,故选④。
(3)寄生性线虫是影响红松鸡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除此之外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也会对其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