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检测题 (答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检测题 (答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雾霾、灰霾、PM2.5已成为电视新闻热词。下列做法不符合“环境友好”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B.减轻公交压力,提倡开私家车出行
C.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 D.种植沙漠防护林,减少沙尘暴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A.白糖水、啤酒 B.澄清石灰水、氧气
C.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 D.氮气、氧气
4.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水面上升
B.燃烧足量的红磷可以使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C.燃着的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夹紧弹簧夹,会影响实验测定结果
6.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内将氧气与储备的其他气体以一定比例混合成“人造空气”(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和78%指气体的质量分数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很快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7.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越来越多
C.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耗去大量氧气
D.有证据表明,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瓶内气压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D.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二、填空与简答题
9.如表是某地某日的空气质量数据。
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65 58 73 7 69 二级
(1)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表中未列出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
(2)空气质量指数越__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越__________,空气质量越好。
(3)写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大约在发现氮气的百年之后,英国化学家瑞利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和用氮化物制得的氮气密度不完全相同,从而发现了稀有气体。天然存在的稀有气体有六种,即氦、氖、氩、氪、氙、氡,其中绝大部分是氩气。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氦气是除氢气以外最轻的气体,不易燃不易爆,为安全起见,现已用氦气取代氢气填充飞艇或探空气球;氩气在焊接精密零件的过程中,常用作保护气;氪能吸收X射线,可用作X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等。
(1)用氮化物制取氮气的过程发生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文中可知,氦气的用途有__________,利用了其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3)氩气在焊接精密零件的过程中常用作保护气,这是因为__________。
(4)稀有气体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稀有气体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一条)。
11.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种气体 请填写名称。
(1)火柴划燃后可以在空气中持续燃烧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2)盛装在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放置数天后,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产生,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3)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可乐的瓶子外壁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4)空气经过分离后可以用于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展开学习。
【经典回顾】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曲颈甑中汞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反应生成的氧化汞是固体,不影响装置内压强
C.拉瓦锡通过此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结论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2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红磷燃烧时产生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3)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加速冷却;②__________。
【实验反思】(4)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污染空气,另一方面若燃烧匙伸进集气瓶的速度较慢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实验改进】某同学设计了图3的改进装置,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200 mL,量筒内装有100 mL的水,用激光笔点燃白磷。
(5)实验结束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应为__________mL。
(6)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
【拓展】(7)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氮气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甲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1乙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1 图2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2所示。依据图中信息判断, __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1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探究1】甲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白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⑤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已知试管的容积为60mL,注射器前沿停在20mL处,关闭弹簧夹,对白磷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停在________mL刻度处。
【探究2】乙同学按图2连接好仪器并检查气密性良好后,在集气瓶装入a体积的水,用玻璃棒引燃白磷,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4)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________。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蜡烛代替白磷 B.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240℃左右)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反思评价】(6)以上两个改进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明显的优点在于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C 8.C
9.(1)酸雨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小 低 (3)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10.(1)化学 (2)填充飞艇或探空气球 密度比空气小 (3)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4)混合物 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合理即可)
11.(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氮气
12.(1)B (2)大量白烟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吸收五氧化二磷 (4)偏大 (5)60 (6)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7)难溶于水(或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3.(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实验2 实验1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反应后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14.(1)⑤③①②④ (2)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8 (4)(b-a)/(c-a)=1/5 (5)D (6)装置的气密性好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