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必修二 综合检验3含解析
新人教版 必修二 综合检验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说法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炼铜法
B.曹操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传说杜康用秫米酿制白酒
C.唐《真元妙道要略》中关于火药燃烧的记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
D.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的诗句.磁针石即指指南针,打磨磁石可制得指南针.
2.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
B.CO可用于冶炼铁,因为CO具有还原性
C.CO2与CO都是大气污染物
D.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O2具有酸性
3.海带提碘的实验中涉及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五个步骤,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甲灼烧干海带
B.装置乙中为加速液体流下使用玻璃棒搅拌
C.用装置丙从碘水中萃取单质碘
D.用装置丁吸收该实验中的氯气尾气
4.氢氧化钠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高、密度小(只有钢的)、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抗腐蚀能力强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高分子化合物
6.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制取 B.用图2吸收尾气氯气
C.用图3从食盐水中提取 D.用图4验证的漂白性
7.某同学用下列装置探究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束后,直接向①中试管加水,观察颜色可确定的生成
B.试管②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C.试管③中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还原性
D.试管④中溶液出现浑浊,体现了的氧化性
8.侯德榜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侯氏制碱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B.该生产工艺制得纯碱的同时也得到了化学肥料
C.吸氨操作的目的是把溶液中的碳酸氢盐转化为碳酸盐并增大铵根离子的浓度
D.盐析环节中加入NaCl,对析出氯化铵起到了促进作用
9.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 2mL0.1mol/L KI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mol/L FeCl3溶液 3 滴,振荡,充分反应 溶液呈深棕黄色
2 将溶液均分后置于试管 1 和试管 2 中
向试管 1 中滴加 2 滴 0.1mol/L KSCN 溶液 溶液显红色
向试管 2 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
③ 取试管 2 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 3 中,滴加 2滴 0.1mol/L KSCN 溶液 溶液微弱变红
A.FeCl3 与 KI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
B.试管 1 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 KI 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C.试管 2 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D.试管 3 中红色比试管 1 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10.化合物甲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式为C14H14NO7
B.甲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甲含有5种官能团
D.甲能与H2、NaOH溶液反应,且l mol甲最多能与5 mol H2反应
二、多选题
11.关于丙氨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和Ⅱ的结构和性质完全不相同
B.Ⅰ和Ⅱ呈镜面对称,具有不同的分子极性
C.Ⅰ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
D.Ⅰ和Ⅱ中化学键的种类与数目完全相同
12.足量的Fe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快,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NaNO3溶液 B.水 C.NaCl溶液 D.CuSO4溶液
13.下列反应属于基元反应的是
A. B.
C. D.
14.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mol·L-1
B.用B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1·s-1
C.A与B的平衡转化率(转化率=)比为1:1
D.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三、填空题
15. 请从A和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评分。
A B
在3种物质①碳酸钠、②硫酸铵、③次氯酸钠中,可用作化肥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作食用碱的是___,可用作漂白剂的是___ 。 在3种无机物①乙烯、②乙醇、③乙酸中,可用于清除水壶中水垢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作水果催熟剂的是______ ,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______ 。
16.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气体
熔点/℃
沸点/℃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将气体循环利用,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_________,将________分离出来;继续循环利用的气体是_________。
1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②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会出现浑浊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是SO2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鉴别MgCl2、AlCl3、FeCl3溶液可用NaOH试剂
⑦豆浆、雾都是胶体
⑧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18.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探究氯碱工业原理的相关问题,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石墨电极(C)作___________极,甲中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若消耗2.24(标况)氧气,则乙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况)为___________ L。
(3)若丙中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电极为纯铜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CuSO4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4)若丙中以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b为铝,则能使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5)若将乙装置中两电极用导线直接相连形成原电池,则石墨(C)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工业硫酸中往往含有一定量SO2,测定过程如下:取m g工业硫酸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溶液,加入1mL指示剂,用 c mol/L I2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的I2标准溶液V mL,工业硫酸中含有SO2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
20.一定条件下,将28.8gCu2O固体投入100mL12.0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全部溶解,硝酸被还原为氮氧化物(NOx),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氮氧化物(NOx)4.48L。(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1)x=____。
(2)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00mol·L-1NaOH溶液,为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至少需要NaOH溶液____mL。(请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
五、工业流程题
21.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还含有、)提取氧化铝做冶炼铝的原料(纯净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提取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固体②的颜色为___________,滤液②的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流程中的A最好选用___________。
(2)写出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用固体①制备硅酸,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含铁、硅等元素的矿石,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该物质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将mg该矿石用足量的酸溶解后,加入过量铜粉使溶液中的铁元素全部变为,过滤后滤液用的酸性溶液与反应,用去VmL溶液。已知酸性溶液与反应转化为(未配平),则该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湿法炼铜,反应为:CuSO4+Fe=FeSO4+Cu,涉及到化学反应,故A错误;
B. 秫米酿制白酒涉及淀粉的水、葡萄糖的分解反应:C6H12O62C2H5OH+2CO2↑,涉及到化学反应,故B错误;
C. 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反应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故涉及到化学反应,故C错误;
D. 打磨磁石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O2和CO除了代表一个分子,还代表相应的物质,故A错误;
B. CO可用于冶炼铁,因为CO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
C. CO是大气污染物,CO2未列入大气污染物,故C错误;
D. 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CO2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具有酸性,CO2不具有酸性,故D错误。
故选: B。
3.C
【详解】A.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蒸发皿灼烧,故A错误;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玻璃棒戳破滤纸,故B错误;
C.萃取使用的有机溶剂是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故C正确;
D.氯气与NaCl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用装置丁吸收氯气,故D错误;
答案选C。
4.A
【详解】氢氧化钠的俗名为烧碱或苛性钠,属于强碱,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氢氧化钠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腐蚀品,故选A。
5.D
【详解】纳米材料有其独特的功能,一般飞机是用铝合金、钢铁等制造的,由于碳纤维的强度高、刚度高、密度小,它也可以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性质稳定,抗腐蚀能力强,综上所述,D项正确,故选D。
6.B
【详解】A.由图可知,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插入液面下,不能起到液封的作用,无法制得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则将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起到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的作用,故B正确;
C.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应选用蒸发的方法,不能在坩埚中灼烧制得,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通入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能验证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能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7.A
【分析】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试管②中品红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则试管③中高锰酸钾褪色;二氧化硫和硫化氢能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硫,则④中溶液变浑浊;试管⑤为NaOH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实验结束后,试管①中有浓硫酸残余,为防止酸液飞溅、不能直接向①中试管加水,而应该将残夜注入到水中进行稀释,以此观察颜色可确定的生成,A错误;
B. 据分析知,试管②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B正确;
C.据分析知, 试管③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而逐渐褪色,体现了的还原性,C正确;
D.据分析知,试管④中因生成硫单质使溶液出现浑浊,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了的氧化性,D正确;
答案选A。
8.A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精制饱和食盐水吸收NH3,NH3易溶于水,形成NH3饱和食盐水,向其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Cl+NH3+H2O+CO2=NH4Cl+NaHCO3↓,过滤得到NaHCO3固体和母液I主要含有NH4Cl、NaCl和NaHCO3,NaHCO3高温煅烧生成碳酸钠和CO2,其中CO2可以循环利用,母液中吸收NH3降温后析出NH4Cl晶体,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粗盐中含有Ca2+、Mg2+和等杂质,故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浓缩至有少量晶膜出现、停止加热,冷却即可,A错误;
B.该生产工艺制得纯碱的同时也得到了NH4Cl,是一种氮肥,可作化学肥料,B正确;
C.氨水呈碱性,故吸氨操作的目的是把溶液中的碳酸氢盐转化为碳酸盐并增大铵根离子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C正确;
D.盐析环节中加入NaCl,增大氯离子浓度,故对析出氯化铵起到了促进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
9.C
【分析】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溶液呈深棕黄色,是因为2Fe3++2I-=2Fe2++I2,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说明有碘单质被萃取出来,导致平衡往正向移动,溶液中Fe3+浓度减小,试管 3红色变浅。
【详解】A. FeCl3 与 KI 混合后溶液呈深棕黄色,因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有 I2生成,A正确;
B.试管1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故B正确;
C.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还可能是少量的碘溶解于水的结果,故C错;
D. 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铁离子浓度减小,故D正确;
答案:C。
10.C
【详解】A.的分子式为C14H13NO7,故A错误;
B.手性碳原子是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在中无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硝基、羧基及醚键,共5种官能团,故C正确;
D.能与H2、NaOH溶液反应,但l mol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CD
【详解】A.Ⅰ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之间在某些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官能团,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根据其结构图可知,丙氨酸分子为极性分子,两种对映异构体都是极性分子,故B错误;
C.Ⅰ和Ⅱ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Ⅰ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体的化学键的种类与数目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选C。
12.BC
【分析】足量的铁粉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由温度、c(H+)决定,氢气的量由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决定。
【详解】A.加入NaNO3溶液,在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铁和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故A不选;
B.加水稀释,c(H+)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加水不影响HCl的物质的量,所以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B选;
C.加入NaCl溶液和加水一样,相当于加水稀释,故C选;
D.加入CuSO4溶液,铁可以和CuSO4发生置换,生成的铜附着在铁上,形成原电池,能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D不选;
故选BC。
13.BC
【详解】A.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完成,不属于基元反应,故A错误;
B.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基元反应,故B正确;
C.和的中和反应是基元反应,故C正确;
D.转化为的反应是总反应,要经过几步反应才能完成,不属于基元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C。
14.CD
【分析】设初始A的物质的量为a,B的物质的量为b,列三段式:
则a=1.2mol+1.8mol=3.0mol,b=0.4mol+0.6mol=1.0mol。
【详解】A.反应前,,故A错误;
B.,故B错误;
C.起始和平衡时A与B的物质的量均为3∶1,因此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故C正确;
D.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总质量均不变化,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15. ② ① ③ ③ ① ②
【详解】A.硫酸铵属于铵盐,可用作铵态氮肥,即可用作化肥;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食用碱;次氯酸钠能与CO2、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HClO具有漂白性,次氯酸钠可用作漂白剂;答案为②,①,③。
B.乙酸具有酸性,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Mg(OH)2反应,能清除水壶中的水垢;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作水果催熟剂;乙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答案为③,①,②。
16. 减小 ℃ 氨 N2和H2
【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温度变化分析平衡常数变化,将氨气液化分离出来后的气体再通入到反应装置中进行循环利用。
【详解】(1)由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此反应的,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和增大,故K值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2)根据气体熔沸点的大小可知,氨易液化,将温度降低到氨气的沸点(-33.42℃)变为液态后,将氨气从体系中分离出去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剩余的N2和H2可循环利用,提高产率;故答案为:-33.42℃;氨;N2和H2。
【点睛】气体液化要将温度降低到沸点以下,而高于其他物质的沸点,让氨气变为液体,而其他气体不能变为液体。
17.③⑥⑦⑧
【详解】①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①错误;
②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出现浑浊,二者不反应,②错误;
③冰是固态的水,属于纯净物和化合物,干冰是固态的CO2,属于纯净物和化合物,③正确;
④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不一定是SO2,也可能是氯气等,④错误;
⑤盐酸和食醋都是混合物,化合物指的是纯净物,⑤错误;
⑥鉴别MgCl2、AlCl3、FeCl3溶液可用NaOH试剂,现象分别是产生白色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氢氧化钠过量沉淀溶解、产生红褐色沉淀,⑥正确;
⑦豆浆、雾都是胶体,⑦正确;
⑧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⑧正确;
答案为:③⑥⑦⑧
18.(1) 阳 CH4-8e-+ 10 OH- = CO+ 7H2O
(2)4.48
(3)AD
(4)2Al + 3H2O-6e-= Al2O3 + 6H+
(5)O2 + 2H2O + 4e- = 4OH-
【分析】(1)
石墨电极(C)与正极相连,作阳极,燃料电池中,负极上通入燃料所以通入甲烷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2)
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氧气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4=0.4mol,乙装置中铁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设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根据反应
解得:V=4.48;
(3)
A.a与负极相连为阴极,a电极为纯铜,A正确;
B.粗铜接电源正极,作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阳极上Cu以及活泼性比Cu强的金属失电子,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溶解的金属与析出的金属不相等,所以CuSO4溶液的浓度保持改变,C错误;
D.Ag、Pt、Au等活泼性比Cu弱的金属在阳极不反应,形成阳极泥,所以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D正确;
故答案为:AD;
(4)
电极材料b为铝,且b为阳极,Al失电子生成氧化铝,酸性条件下,铝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2Al+3H2O-6e-=Al2O3+6H+;
(5)
若将乙装置中两电极用导线直接相连,则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石墨(C)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19.
【详解】SO2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2HI+H2SO4,20.00mL溶液中,因此100mL溶液中,,工业硫酸中的SO2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20.(1)1.5
(2)250
【解析】(1)
n(Cu2O)==0.2mol,n(NOx)==0.2mol,在反应中,Cu2O中的Cu元素由+1价升高到+2价,HNO3中生成NOx的N元素由+5价降低为+2x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0.2mol×2=0.2mol×(5-2x),x=1.5。答案为:1.5;
(2)
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00mol·L-1NaOH溶液,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时,Cu(NO3)2及过量HNO3刚好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NO3等,则n(NaOH)=n(),从而得出4.00mol·L-1×V(NaOH)=n(HNO3)-n(NOx)= 0.100L×12.0mol·L-1-0.2mol,V(NaOH)=0.25L=250mL。答案为:250。
【点睛】在进行有关硝酸的计算时,常使用守恒法。
21.(1) 过滤 红褐色 NaAlO2、NaCl、NaOH 二氧化碳
(2)
(3)
(4) 3:2
【分析】铝土矿加入过量盐酸酸溶,二氧化硅不反应成为固体①,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将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固体②,氢氧化铁加热分解得到氧化铁固体③;滤液②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将偏铝酸钠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滤液④, 碳酸氢钠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1)操作①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固体②为氢氧化铁沉淀,颜色为红褐色沉淀;滤液②的溶质有生成的偏铝酸钠、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故为NaAlO2、NaCl、NaOH;流程中将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A最好选用二氧化碳;
(2)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
(3)固体①为二氧化硅,制备硅酸,涉及反应为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
(4),该物质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5-a),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2×1+2a+(5-a) ×3+8×4=2×1+2×22,a=3,则+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亚铁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铁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配平可知,,则该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