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三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三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泉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选必2 ---选必3第1章;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50分,每题2分)
1、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C.种群密度无法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是从改变b 的角度降低种群密度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3、某实验小组为了检验某除草剂对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加除草剂60天后调查稗草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为每组实验随机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 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5.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或评述正确的是 (  )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4、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5、为预防某水库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投放适量的喜食蓝细菌的滤食性鱼苗,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沙漠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由于缺乏水分,根系往往较不发达
C.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7、右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途径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途径⑦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8、下列关于设计制作生态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缸的生物必须成分齐全,比例适宜
B.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C. 生态缸内的多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D. 应定时向生态缸内通气,以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9、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10、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B. 曲线2可以表示“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
C. 曲线1和曲线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D. 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11、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酵母都以无氧呼吸为主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12、蚜虫是棉田中常见害虫,引入瓢虫能有效的治理蚜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引入瓢虫治理蚜虫属于生物防治
B.研究蚜虫和瓢虫的相互关系属于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
C.蚜虫和瓢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D.由蚜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虫的遗体残骸和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
13、“清沟泠泠流水细,好风习习吹衣轻。四邻蛙声已合合(象声词),两岸柳色争青青。”以下对该诗句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水、清风、蛙和柳树都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黑斑蛙分布不一、杨柳高矮不同都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水声、风声、蛙声、柳色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D.诗中鸣蛙青柳带来的美感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14、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并未改变
B.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能会通过影响环境来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C.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可以达到相对平衡
D.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15、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种群,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小杜鹃与黑枕黄鹂都生活在林冠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6、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进行生草栽培,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
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的过程
17、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期间也会施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营养物质的流动来看,蟹占有两个营养级
B.蟹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该种养殖模式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施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18、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包含有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竞争中杂草占优势,能够获取更多的光照与矿质元素
19、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玉米同化的能量 玉米螟摄入的能量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 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
179.5 89.8 42.3 35.1 4.58
A.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2.4 kJ/(cm2·a)
C.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玉米→玉米螟→步行虫”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20、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21、《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范,献之皇祖”的诗句。“剥”和“范”是腌渍加工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范菜者,酸菜也”。下列关于酸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降低杂菌污染的风险,发酵前需要对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B.保证泡菜坛内的无氧环境,腌制时应将泡菜坛装满
C.泡菜坛内液体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由酵母菌繁殖形成的白膜
D.腌制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
2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
B.啤酒酿造中发芽的大麦和啤酒花释放的淀粉酶可将淀粉进行糖化
C.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素生产菌可提高菌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
D.在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需留大约1/3的空间,温度应控制在18~30℃
23、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24、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
B.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
C.需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②上进行划线接种
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
25、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亚甲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制备的EMB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实验器材都需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过滤过程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将过滤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相当于接种操作
D. 若将10毫升待测水样加入到90毫升无菌水中,得到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菌落数平均124个,深紫色的30个,则推测1L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300个
二、综合题(5题,共50分)
26、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至少答两点)。
(4)此农田中某种昆虫种群呈S形增长。请分析该种群数量超过K/2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至少答1点)。
27、保护生态学中,常将旗舰种(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作为生态保护活动的象征。太白山是全球旗舰种——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太白山植被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中还分布着羚牛、川金丝猴、黑熊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
(1)太白山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错落有致,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灌木层的秦岭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有人调查了大熊猫部分栖息地不同龄级秦岭箭竹的比例,结果如右图,据此分析,箭竹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
(2)大熊猫可消化75%~90%的粗蛋白,但只能消化8%的粗纤维。对竹子开花前后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检测结果如图,据此推测,箭竹开花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对于大熊猫觅食,依据是______。竹林开花是影响大熊猫种群生存最重要的_____(填“密度制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3)经测算,大熊猫粪便中的竹纤维比例大约占80%,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熊猫摄食竹子的能量远多于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8、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原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____。
(2)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与芦苇、伊乐藻、苦草的种间关系是 。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
(3)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Р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
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 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
29、空心莲子草属于多年生簇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不同纬度地区温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导致空心莲子草的入侵程度不同。科研人员在不同纬度调查多个样地,探究物种多样性对空心莲子草盖度(茂密程度)的影响,得到图1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空心莲子草时一般统计盖度而不是统计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高可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空心莲子草的入侵优势。
(2)马唐、苦苣菜、牛筋草是空心莲子草野外群落中3种常见的本土伴生植物。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增温和植物多样性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设置3种组合:1株空心莲子草(处理1);1株空心莲子草+2株马唐(处理2);1株空心莲子草+2株马唐+2株苦苣菜+2株牛筋草(处理3),并进行常温、增温对比实验。空心莲子草的各项测量指标结果如下图:
①图2结果表明:增温会____(填“促进”或“抑制”)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升高,这种效应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图3的常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根冠比(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比值)随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
)下图4为典型草场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
图4
)
①图4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1位小数)。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含量(g) 1.4 2.1 0.2 10.0 1.0 15.0
操作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毫升
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氮肥,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某科研小组为了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纯化培养,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上表是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在此基础上,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有
(写出两点)。
本实验中有两组对照,一组是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和选择培养基平板,另一组是已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前一组的平板上如果    ,可以说明培养基在使用前未被杂菌污染;后一组的平板上如果       ,可以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3)下图中图2所示方法接种工具至少需灼烧灭菌    次。
(4)将5 g土壤溶于45 mL无菌水,再稀释105倍,按图[  ]    (填数字及名称)接种方式将0.1 mL样品接种到3个培养基上,统计菌落数目为134、131、137,据此可得出每克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约为
    个。若某同学利用相同样品进行接种,只统计出34个菌落,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图1   图2
土壤中的某些固氮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如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NH3),请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平板上分离得到的细菌是否是固氮菌(写出简要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铭选中学、泉州九中、侨光中学
2023 春季高二年期中联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分,每题 2 分)
1-5 CBAAA 6-10 CCDBA
11-15 BDCAB 16-20 CAABA 21-25 CBDAC
二、综合题(5 题,共 50 分)
26、(10 分,每空 2分)(1)样方 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
(3)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
(4)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
27、(共 9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垂直结构 衰退型
不利于 与未开花竹相比,开花竹(各器官)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升高 2
密度制约 2
(3)大熊猫摄食竹子的能量一部分随粪便流入分解者(大熊猫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
28、(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协调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优势物种
(3) b(1 分) 输出才能真正降低本生态系统中过量的 N、P等元素,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
29、(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空心莲子草簇生,从地面上难以辨别个体数量 抑制
(2)① 抑制 减弱
②根冠比增加,空心莲子草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营养物质,有利于生长繁殖(或有利于与其他植物竞争)
(2 分)
(3)①太阳能、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分)
8 -l
② 7.15×10 kJ a 18.4
30、(共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PH、溶解氧 (2 分)
(2)没有菌落生长 菌落数显著多于同一稀释度的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的
(3)5
9
(4)【1】稀释涂布平板法 1.34×10 涂布器灼烧后未冷却或培养液未摇匀,样品中菌体数量少
(5)将平板上分离得到的细菌接种到无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若能生长,说明该菌为固氮菌,否则不是固氮菌
(2 分)
第 1 页 共 1 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