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是什么朝代(文帝宣后越妃原型)

从《星汉灿烂》到《月升沧海》,除了程少商和凌不疑的爱情线以外,贯穿全剧的还有劣质军械案和霍家灭族谜案两条伏线。

>文帝是什么朝代(文帝宣后越妃原型)

这两条伏线从始至终一直相互缠绕,直到现在才初露端倪,凌不疑在调查中似乎接触到了核心,又貌似没有得到要领。

当年戾帝昏庸残暴,民不聊生,天下豪强揭竿而起,最后形成霍氏、文氏、越氏为首的三大氏族反抗势力。

三大氏族成为了推翻戾帝统治的命运共同体,这样因为共同利益而结成的同盟,也会因为分配不均而分崩离析。

而在这三大氏族中,霍氏集团的代表霍翀最具军事指挥才能。

文氏集团的代表,还没有坐拥天下的文帝最有领导才能。

相对实力较弱的越氏集团的代表小越侯,头脑灵活,处在时时观望状态,一直在霍、文两大集团之间摇摆。

经过历年鏖战,终于迎来了带有历史转折性和决定性的战役——孤城之战。

孤城是戾帝统治之下京师的门户,孤城攻破之日就是戾帝灭亡之时。

经过数次攻守相易,霍翀麾下的霍家军终于攻占了孤城,可又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敌我双方由最初的攻城之战,转入了阵地战和短兵相接的巷战,战况异常惨烈。

战斗中,霍翀发现霍家军所使用的军械都是以次充好的劣等品,在与敌军的撕杀中简直不堪一击,顿时心生疑窦。

而此时,指挥后方大军的文帝已经接到了霍翀请求支援的消息,派越氏大军的小越侯带兵前去救援。

而和霍翀一起在城内待援的凌益,正是伙同老雍王偷换军械的始作俑者,怕战后事情败露,借乱军之际杀了自己的大舅哥。

此时,前往救援孤城的小越侯,怕霍氏一族战后做大,在战后排排座,吃果果时,分得最大的那一颗。

他假称派出去的探马因为城外有瘴气,而无一折返,军队不敢冒进为由,放缓了行军速度。

此举一是让霍氏实力大损,失去争夺天下的能力。二是等孤城内敌我两败俱伤之际,再催动大军前去摘桃子。可谓是一箭双雕。

所以,小越侯派人在半路将探马全部劫杀,伪装成被瘴气毒死的假象。

当老乾安王带领第二路救援人马临近孤城时,同样被得到消息的小越侯派人击杀,也伪造成了被瘴气毒死的假象。

最终,霍氏一族在孤城一战中全族战死,只留下凌益、霍君华和幼年凌不疑三个幸存者。

其实这一切都在表面上看似人畜无害的文帝的算计之内。

虽然文帝与霍翀是发小,是铁磁,但是在利益面前,霍翀还是单纯了。

文帝胸有大志,早就习得帝王心术,将拉拢、威胁、制衡等手段运用娴熟。

一方面他在争夺天下时要依仗霍氏的家族实力和霍翀的军事才能。

文帝是什么朝代(文帝宣后越妃原型)

另一方面还要防备霍氏做大,日后成为天下的共主,可以说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文帝能驱动其他两大氏族为己所用,定有其过才的胆略和才能,这也基于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

在孤城坚守待援时,他在派出援军时,就展现了他高超而又圆润的手法。

因为他了解小越侯是墙头草,不会看着霍氏一族做大作强的,所以他心明镜似的,小越侯不可能真的去救,一定会想办法拖延救援时间。

而之后派出的老乾安王一路,与其说是真救,不如说是乘霍、越两族被敌军杀得实力大损时,坐享胜利果实去了。

如果文帝的设想成真的话,天下到最后就只剩下实力最强的文氏一族了。

所以说,文帝在孤城谜案中,是最大的幕后推手,是他放任了孤城惨案结果的发生,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文帝夺得天下,坐上皇帝宝座之后,他将凌不疑认为义子,按皇子的续齿,位列十一郎。赐予凌不疑生杀予夺的大权,从生活到工作都为凌不疑创造极为宽松的环境。

同时,他又阻止凌不疑去查清劣质军械案,就是雍王一家事情露,他也是明告凌不疑到此为止,故意不去深究。

其实就是为了怕自己牵扯其中,打破了自己在凌不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凡此种种,都是抱着一种愧疚和赎罪的心态。而每次一有战争任务,多数是派凌不疑率军出征,这里面是不是也有希望其战死的阴暗心理呢?

各位友友,你们说我分析得对吗?欢迎留言讨论。(原创文章,没有在网易、新浪和腾讯平台发表,发现请举报)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