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暑假作业(含解析)

(7)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暑假作业(含解析)

(7)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暑假作业
1.舞蹈诗剧《只此青绿》2023年4月13日至4月16日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用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观众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巩膜前庭 B.视网膜耳蜗 C.视网膜鼓膜 D.脉络膜耳蜗
2.关于人的视觉形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瞳孔能折射光线 B.晶状体能反射光线
C.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 D.物像在大脑皮层形成
3.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易患近视,如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分别是( )
A.④① B.④② C.③① D.③②
4.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36.17%,居世界第二位。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A.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B.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C.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
D.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5.“祝融号”火星探测车传回来的照片上五星红旗光芒耀眼。“耀眼”是强光刺激了眼球的( )
A.角膜 B.视网膜 C.虹膜 D.晶状体
6.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7.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晕车、晕船与①半规管有关
B.②耳蜗是形成听觉的部位
C.长时间大分贝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④和②造成损伤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③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8.“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体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用耳习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躺在床上看书
B.扩音器音量越大越好
C.近距离用眼超过1小时应远眺几分钟
D.经常用尖锐物清理外耳道异物
9.长期戴耳机会使人听力下降,出现噪声性耳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界声波可以引起鼓膜发生振动 B.机械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至耳蜗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听觉 D.长期戴耳机可能会损伤鼓膜
10.耳聪目明是每个人的期盼和追求,爱护听觉和视觉尤为重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B.可以熬夜看书且不必做眼保健操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以闭嘴堵耳朵
D.不要经常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防止损坏鼓膜
11.下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中能对光起折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____(填标号)。
(2)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正常人的眼球会在图中____(填标号)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3)如果一个人近视,物像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____加以矫正。
(4)当人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标号③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____(“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5)预防近视眼,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____易患夜盲症。
12.某校八年级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声现象》时,结合生物学知识,制作了下图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我们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_________经喇叭管模拟的外耳道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_________。声波的可视化呈现,是该装置的最大优势。
(2)该模型不能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如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_________,听觉形成于_________,而上述模型没有模拟这些结构。
(3)听觉对人体适应复杂环境非常重要,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_________,以保护我们的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B正确,ACD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瞳孔不能折射光线,故A项错误。B项,晶状体无色透明,似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而不是反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故C项正确。D项,物像在视网膜上形成,视网膜上有视觉感受器,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由图可知④的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故④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①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A。
4.答案:D
解析:A、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A正确。
B.连续用眼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有利于预防近视。
C.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C正确。
D.在摇晃的车,会加重眼的负担,D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不具有感光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耀眼”是强光刺激了眼球的视网膜,B符合题意。
C.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不具有感光功能,C不符合题意。
D.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不具有感光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错误。
B.鼓膜的作用是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着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错误。
C.听小骨的作用是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错误。
D.耳蜗的作用: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平衡功能。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似蜗牛壳,为螺旋形骨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与前庭和半规管组成内耳又称迷路。耳蜗的蜗管内含淋巴是耳蜗的传音结构;耳蜗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内有多种听觉感受细胞,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应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①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会出现晕车,A正确。B.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耳蜗,B错误。C.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④鼓膜和②耳蜗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C正确。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躺在床上看书,会形成近视,故A错误。
B.用耳机听音乐时,声响过大,会使鼓膜受到剧烈震荡,甚至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因此声响不宜过大,故B错误。
C.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故C正确。
D.用手指清理,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如有堵塞,可以用双氧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鼓膜能够将声波的刺激转化为机械振动,A正确。
B.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中的耳蜗,B正确。
C.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的,C错误。
D.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利于视力保护,A正确。
B.为了保护视力要认真做眼保健操,熬夜看书容易造成近视,不利于视力保护,B错误。
C.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的同时堵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来保护鼓膜,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D正确。
故选B。
11.答案:(1)④
(2)⑥
(3)凹透镜
(4)由大变小
(5)维生素A
解析:(1)在眼球的结构中,④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来自物体的光→角膜一(水样液) →(瞳孔) →(睫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正常人的眼球会在⑥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
(3)如果一个人近视,其成因是④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当人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③瞳孔的大小变化是由大变小。
(5)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在晚上时看不清东西。
12.答案:(1)耳郭/耳廓;鼓膜
(2)耳蜗;听觉中枢
(3)张大嘴巴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
解析:(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因此你,根据分析可知,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我们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外耳道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鼓膜。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模型不能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如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耳蜗,听觉形成于听觉中枢,而上述模型没有模拟这些结构。
(3)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2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