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控化学试卷(答案)

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控化学试卷(答案)

金山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二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及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标注“双选”的试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未特别标注的选择类试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一、氮的循环(共12分)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
1.氮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A.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
2.①、②、③中,属于自然固氮的是________。(双选)
A.① B.② C.③
雷雨天转化为的流程为:
3.在雷电作用下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上述转化为的反应中,体现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和还原性
5.也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溶于水生成,写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
二、二氧化碳(共13分)
干冰可用于人工增雨作业。
6.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双选)
A.共价化合物 B.离子化合物 C.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
7.写出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
8.干冰气化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A.物理 B.化学
该过程________热量,
A.吸收 B.放出
气化过程中,微粒间的距离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解释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________
9.碳元素有三种核素:、、。中的“13”是指________。
10.C和Si是同主族元素,下列事实能说明两者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___。
A.沸点: B.相对原子质量: C.酸性:
11.甲烷化反应的原理:(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总能量。
A.大于 B.小于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共18分)
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
②、、、
③、、、
12.三种物质依次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3.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A.是 B.不是
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和两种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称取两种固体各,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14.实验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而固体有剩余,由此可知,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________。
A.> B.<
15.盛放溶液的烧杯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呈________色。
实验二:和两种物质的“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6.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此可知,热稳定性:________。
A.> B.<
17.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的位置互换?说明理由。
________
18.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的是________。
A.将和配制成浓度均为的溶液,测定并做比较
B.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比较加热前后的固体质量变化
C.分别将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与过量的溶液混合
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所配制的溶液中,
B.操作2中玻璃棒的下端应该抵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下方
C.操作4导致所配得溶液浓度偏高
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需要加水
四、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共25分)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卤素资源,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20.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1.氯元素在海水中大量存在,从海水中得到粗盐的方法是________。
22.图a、b、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的微观示意图(X、Y均表示石墨电极,且与直流电源连接方式相同,“”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代表,“”代表
B.X连接电源的负极
C.在三种状态下都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D.图c表示水溶液中的微粒迁移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等产品,该电解反应阳极的产物为________。
A. B. C.
23.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将饱和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
A.小于 B. C.大于
24.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为防人体缺碘,食盐中常添加,写出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________
酸性条件下,向溶液中加入,发生如下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结束,向反应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海水有弱碱性。海水提溴的方法:在苦卤中加入硫酸、再通入氯气,得到含溴的苦卤,再通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粗溴。
25.写出通入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若不加硫酸直接向苦卤中通入氯气,会使氯气的使用量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晶体:
溶液溶液晶体
26.不考虑副反应的发生,步骤I中会释放出一种单质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步骤II为向溶液中加入固体,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晶体。请该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___
五、淀粉、葡萄糖(共15分)
淀粉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27.淀粉的化学式为________;
A. B. C.
淀粉属于________。(双选)
A.糖类 B.油脂 C.高分子化合物
28.上述转化中的产物是乙烯,工业上大量的乙烯主要来源于________;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聚合物C,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9.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浓硫酸具有的相同作用是________。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血糖检测工具。
30.将2%的葡萄糖溶液滴到一张葡萄糖检测试纸(浅蓝色)上,将多余的溶液擦去,静置30~60s,观察到纸条颜色变为________。
A.无色 B.黄色 C.棕红色
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理解为原烯烃双键断裂,重新组合生成链状或环状烯烃。例如:
31.请根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六、煤的综合利用(共17分)
将煤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等化工产品,用焦炭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
(反应吸热)
将不同量的和分别加入到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 CO
1 650 0.01 0.02 0.008 5
2 800 0.02 0.03 0.017 3
32.实验1中,从反应起始至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分析表中数据,解释实验2比实验1更快达到平衡的原因。________
33.一定温度下,下列事实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双选)
A.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 B. C.
34.焦炭可用于制备电石等。电石的主要成分是,其与水反应生成和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
35.制备电石还需要用到。组成的三种元素原子半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A. B.
C. D.
合成氨的原料气和通常是以焦炭、水和空气为原料来制取的。其主要反应是:



某次生产中将焦炭、和空气(设空气中和的体积比为4:1)混合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经分析,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体积()(标准状况) 20 12 60 1.0
36.通入空气的体积(空气)________,参加反应的的体积________。
上表中________。
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除有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00分。选择题凡是双选的,选对1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
一、(共12分)
1.B(1分) 氮分子中原子间以三键结合,键能大,断键需要的能量高
2.AC(2分)
3.
4.C(1分)
5.
二、(共13分)
6.AC(2分)
7.
8.A,A,A(各1分,共3分)
干冰在空气中气化,吸收大量热,周围的温度下降,使水蒸气冷凝成雨滴落下
9.该种核素的质量数(1分)
10.C(2分)
11.A(1分)
三、(共18分)
12.、、(各1分,共3分)
13.B(1分)
14.A(1分)
15.红(1分)
16.出现浑浊 A(1分)
17.不能。如果互换位置,受热温度较高,无法证明比稳定(3分)
18.C(2分)
19.C(2分)
四、(共25分)
20.(1分)
21.盐田法(蒸发法)(1分)
22.D(2分) C(2分)
23. 黄色溶液变为红褐色(1分) B(1分)
24.第五周期、ⅦA族 共价键、离子键
(3分) 溶液变为蓝色(1分)
25. A(1分)
26.
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当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浓度足够大时,就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析出晶体
五、(共15分)
27.C(1分) AC(2分)
28.B(1分)
29. 取代反应(1分) 催化作用
30.C(1分)
31.(3分)
六、(共17分)
32.(3分)
实验2相比实验1温度更高、压强更大,所以反应速率更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
33.AC(2分)
34.
35.B(2分)
36.25 60 44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