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下)联考生物试卷(3月份)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下)联考生物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某种生物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包膜,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包膜内有核酸等,但是无细胞器。下列对此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侵入人体,可能对人体有害 B. 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
C. 该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 D. 该生物可能是结核杆菌
2. 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使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在这种情况下,除高尔基体外,分泌蛋白还可能出现在( )
①线粒体
②内质网
③囊泡
④细胞质基质
⑤细胞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3. 生物学实验中常利用颜色反应进行物质鉴定或细胞结构的染色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台盼蓝染液检测某动物细胞的死活
B.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某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多肽
C. 甲紫溶液为酸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可使染色体着色
D.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4.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用一定浓度的甲、乙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细胞均保持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e阶段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加入适量清水,细胞不能复原
B. b~c阶段甲溶液的溶质分子开始进入细胞液
C. a、c两点时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必相等
D. 与b点相比,d点时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可能更大
5. 如图为发生在某离子通道蛋白上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离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离子通道蛋白上的去磷酸化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C. 图中离子经通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 离子通道蛋白发生磷酸化的过程可能有酶的参与
6. 绿藻、褐藻和红藻在海水中自上而下呈规律性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海水温度 B. 海水溶解氧量
C. 海水盐度 D. 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
7. 与正常细胞不同,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主要通过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途径(糖酵解)获取能量。将癌细胞的某基因敲除后,细胞的供能没有减少,但主要供能方式改变为有氧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癌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糖酵解
C. 与癌细胞相比,该基因敲除后的癌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速率更高
D. 与癌细胞相比,该基因敲除后的癌细胞内丙酮酸浓度更低
8. 图甲、乙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T、t是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图丙为该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中的非等位基因都发生了自由组合
B. 图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 图乙细胞处于图丙中的b时期
D. 处于图丙b、c时期的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T、t的分离
9. 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现将两种基因纯合的蝴蝶交配,后将所得F1雌雄交配,因某种雄性配子没有受精能力,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本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B. 蝴蝶不具有受精能力的雄性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B
C. 蝴蝶翅形和翅长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F2中正常翅长翅蝴蝶全部为杂合子
10. 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区的双螺旋分开,从此处形成两条子代双链,这两个相接区域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如图甲所示。双向延伸的DNA在电镜下呈“θ”型,称为复制泡,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甲中,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均为5′→3′
B. 由图乙可推知,复制环越大,复制启动的时间越早
C. 由图乙可知,DNA复制起点的两侧都能形成复制叉
D. 图乙片段中有3种解旋酶参与催化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11. 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经过基因检测发现,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丈夫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该对夫妻婚后生下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孩。已知双方家系中以上人员均不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则该女儿均不会患该病
B. 妻子患病弟弟的X染色体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C. 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则该弟弟不可能会患红绿色盲
D. 该夫妇的女儿可能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12. 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13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7号个体
C. 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育一个患两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是
D. 5号个体同时含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 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进行检测,后向甲、乙两试管内各滴入几滴等量的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进行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实验过程中pH试纸的前后变化
B. 该实验中出现的两次“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
C. 该实验不可以将等量的NaOH溶液换成盐酸溶液
D. 实验结果为血浆pH基本不变,可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
14.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低海拔地区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的情况,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低原反应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其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B. 发生低原反应的人,其体内的稳态调节系统会活跃起来
C.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内环境成分可能有些许的差异
D. 低原反应的产生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5. 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为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牵张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控制人体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C. 肺牵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肺牵张反射活动一定程度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16. 小明在网上查看高考成绩的时刻,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此刻他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舒张 B. 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
C.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 D. 副交感神经兴奋,血流量增大
17. 如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在安静和运动情况下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织或器官 产热量所占百分率%
安静状态 运动状态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大脑 16 1
①安静状态下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
②运动状态下内脏和大脑的产热量占比较小
③安静状态下的大脑思维能力更好
④运动状态下的产热总量远多于安静状态下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8. 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的高血糖小鼠甲,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现将小鼠甲随内机均分成若干组进行实验,如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胰岛素 + - + -
阿司匹林 - + + -
生理盐水 -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① 正常 ② 高于正常
注:“+”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
A. 表中①②处的实验结果分别为低于正常、正常
B. 第2、3组为实验组,第4组为空白对照组
C. 上述三种试剂可统一采用注射的方式添加,不可采用饲喂法
D. 该实验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19. 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用灭活的H1N1和H1N5病毒进行表所示的实验操作,假设甲、乙、丙三组健康小鼠之前均未接触和感染过H1N1和H1N5病毒。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第一次注射物质种类 第二次注射物质种类
甲组 生理盐水 H1N1
乙组 H1N1 H1N1
丙组 H1N5 H1N1
A. 第二次注射后,甲组小鼠的吞噬细胞参与其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
B. 第二次注射后,乙组小鼠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第二次注射后,丙组小鼠体内免疫细胞和单一抗体种类都比甲、乙组的多
D. 第二次注射后,乙组小鼠的免疫反应速度、强度要比甲、丙两组得快、高
20.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数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必为X<Y<Z
B. 由实验结果可推测,NAA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在Y左右
C. 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等,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D. 实验结果表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21. 为探究蓝光对赤霉素(GA)诱导的植物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作为实验材题料,在含有高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培养基中施加相同量的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将其置于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测量幼苗下胚轴伸长长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外源赤霉素可以促进拟南芥幼苗下胚轴伸长线
B. 由图可知,蓝光强度增大可能会促进拟南芥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
C. 在同一种蓝光强度下,实验中外源赤霉素浓度越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明显
D. 加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2.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
B. 全面放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可能会使性别比例更接近1:1
C. 调查某树林内树上某种松鼠的数量可得出其在该树林内种群密度的大小
D. 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般会持续下降
23. 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此外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该群落中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捕食B,但不捕食A,三者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可能低于同纬度的森林群落
B. 该群落中灌木较少,原因可能是该地降雨量较少
C. 植食性动物B的繁殖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可能都强于植食性动物A的
D. C捕食B,不捕食A,所以该群落中A种群数量大于B种群数量
24. 如图为某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
B. ②③④过程都进行细胞呼吸,但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存在差异
C.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和b
D. 由种群a、b、c、d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能较为复杂
25.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脚鹬与绿翅鸭的主要觅食环境不相同
B. 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C. 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 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越大,二者的种间竞争强度越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26. 栀子花色香俱全,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花还可以药食两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等主要功能,常见品种有玉荷栀子、黄栀子。为提高栀子花产量,某实验小组对这两品种栀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栀子绿色叶片中提取光合色素,所使用的试剂是 ,使栀子花呈现出黄色的色素存在于花瓣细胞的 中。
(2)12时,玉荷栀子、黄栀子净光合速率相同,此时二者光合速率 (填“相等”或“不一定相等”),理由是 。中午12时,两种栀子的净光合速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可能是 。
(3)研究表明,中午12时,栀子净光合速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原因与叶片中的D1蛋白(D1蛋白是调节光系统Ⅱ活性的关键蛋白)含量密切相关。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而水杨酸(SA)能减小D1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请以玉荷栀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结论。
实验思路: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玉荷栀子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在 三种条件下培养,其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 ,比较并得出结论。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0分)
27. 孔雀翅膀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基因A、B分别控制绿色羽和红色羽的形成。基因型为A _B _的孔雀翅膀羽色表现为蓝色,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孔雀表现为白色羽。现在只能够确定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回答下列问题:
(1)让一只绿色羽孔雀与一只红色羽孔雀作亲本多次交配,子代孔雀总会出现四种羽色,则亲本孔雀的基因型是 。
(2)现有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和雄性孔雀,同时提供其他羽色且基因纯合的雌雄孔雀若干只,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要说明基因在该染色体的分布情况),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若采用测交法进行杂交实验,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用♂和♀表示性别)。
实验步骤:
一、让选择的亲本组合多次杂交。
二、观察并统计子代孔雀的羽色及比例。
三、实验结果分析(不考虑突变)。
①若子代蓝色羽孔雀:白色羽孔雀=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
②若 ;
③若 。
28.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其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激素调节。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调节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分子有 ,这些信息分子的存在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胰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可能存在 调节机制。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和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
剂量 分泌量/(滴 15min-1) 时间/
剂量 分泌量/(滴 15min-1) 时间/
剂量 分泌量/(滴 15min-1)
刺激迷走
神经 3min 8 3min 8 3min 8
注射促胰
液素 1mg 11 2mg 37 3mg 62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3min和1mg 43 3min和2mg 88 3min和3mg 120
根据表中数据,从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角度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1点即可)。
(2)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与传统的利用 法调查藏羚羊数量相比,具有及时获取羚羊数量信息、缩短调查周期、对藏羚羊的影响小等优点。
(3)在导致藏羚羊死亡的因素中,狼的捕食占比较高,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发展的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4)近年来,通过设立保护区修复栖息地,该区域内植被资源不断增加,藏羚羊和其他植食性动物种群增长率大幅提高,种群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从藏羚羊的食物和天敌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是 。
30. 我国在南海岛礁上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有计划地进行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海洋中藻类资源丰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若某种鱼类以米氏凯伦藻(一种红藻)为食,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 。
(2)若研究南海某种石斑鱼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3)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成分);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4)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可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
(5)南海生态工程建设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 为基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导致人患病,A正确;
B、病毒的种类有两种,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DNA病毒和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RNA病毒,因此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B正确;
C、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的活细胞内,C正确;
D、该生物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包膜内有核酸而无细胞器,由此可以判断该生物是病毒,不是原核生物(如结核杆菌),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文:该生物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包膜,内含有核酸,但是无细胞器,说明该生物为病毒。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B
【解析】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突变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积累在高尔基体中,则突变影响的是高尔基体产生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的过程,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场所是②内质网和③囊泡,B正确。
故选:B。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肽链初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3.【答案】C
【解析】解:A、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从而被台盼蓝染成蓝色,故可用台盼蓝染液检测某动物细胞的死活,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肽键结合形成紫色反应,而蛋白质与多肽中都含有肽键,因此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某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多肽,B正确;
C、甲紫溶液为碱性染料,其可使染色体着色,C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浑,可以用于CO2的检测,一般情况下,CO2的释放量越高,石灰水浑浊度越高,所以可以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
故选:C。
1、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台盼蓝,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可以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2、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3、染色体因为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为染色体,用于染色体染色的碱性染料有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
4、检测CO2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澄清的石灰水,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会变浑浊;二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将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检测、细胞膜的功能、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答案】D
【解析】解:A、结合题干“实验过程中细胞均保持活性”可知,a~e阶段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加入适量清水,细胞能复原,A错误;
B、在甲溶液的处理下,原生质体先减小后重新增大,意味着植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即b~c阶段前甲溶液的溶质分子缓慢进入细胞液,B错误;
C、从图中只能看出a、c两点的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一样,而整个过程中有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故a、c两点时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很可能不相等,C错误;
D、结合题干,与b点相比,d点时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更小,细胞失水更多,其细胞液的浓度可能更大,即d点时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可能更大,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在甲溶液的处理下,原生质体先减小后重新增大,意味着植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即b~c阶段前甲溶液的溶质分子缓慢进入细胞液。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分析,图中离子的运输通过离子通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据图分析,离子通道蛋白上的去磷酸化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而离子通道蛋白的磷酸化的过程才需要ATP提供能量(ATP水解为ADP,释放能量),B项错误;
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经通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也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细胞内的绝大多数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结合题图,某离子通道蛋白上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也可能需要相关酶的参与,D正确。
故选:B。
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经通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也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藻类在海水中自上而下呈分层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
故选:D。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7.【答案】C
【解析】解:A、癌细胞主要通过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途径获取能量,属于无氧呼吸,A正确;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完成,B正确;
C、由分析知,与癌细胞相比,基因敲除后的癌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速率更低,C错误;
D、与癌细胞相比,基因敲除后的癌细胞内丙酮酸能被彻底的分解,不会积累下来,所以基因敲除后的癌细胞内丙酮酸浓度比癌细胞的要低,D正确。
故选:C。
据题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主要通过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途径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属于无氧呼吸,基因敲除后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在供能相同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这是因为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彻底,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只能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8.【答案】D
【解析】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是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 错误;
B、从图甲细胞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图甲、图乙细胞来自同一个动物个体,而图乙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均等分裂,应该是第一极体,B错误;
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已断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所以应处于丙中的c时期,C错误;
D、由图甲中基因T、t的分布情况可知,基因T、t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图丙b、c时期的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T、t的分离,D正确。
故选:D。
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不均等分裂,所以图甲是初级卵母细胞,并且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均等分裂,说明图乙细胞是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已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图丙表示DNA与染色体的比值,在b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在c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B、已知两种决定蝴蝶翅形和翅长的两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可以推测得出,雄性配子中AB没有受精能力,所以群体中没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错误,B正确;
C、据题意可知,两种决定蝴蝶翅形和翅长的两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因AB的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所以正常翅长翅中没有AABB个体,不存在纯合子,全部为杂合子,D正确。
故选:A。
已知两种决定蝴蝶翅形和翅长的两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因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5:3:3:1,题干中说明是因为某种雄性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造成,由此可知,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本来应该是9:3:3:1,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是纯合子,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由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aaBB、AAbb、aabb个体都存在,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中,aB、Ab、ab都是正常的,只有AB这种雄性配子没有受精能力,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和aaBB,因为基因型为AABB个体是不存的。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0.【答案】D
【解析】解:A、DNA聚合酶只能沿着3′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链上,因此,所以子链都是从5′→3′延伸,A正确;
B、由图乙可推知,复制环越大,说明完成复制的区域越大,复制启动的时间越早,B正确;
C、由图乙可知,DNA复制起点的两侧都能图甲的结构,所以都能形成复制叉,C正确;
D、图乙片段中参与催化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的酶是同一种解旋酶,D错误。
故选:D。
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在真核生物中,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的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这个过程叫作解旋。然后,DNA 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解:AB、结合题干“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及“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A、a表示该病的正常与否,则该夫妇对于该病的基因型为XAY、XAX-,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必然会从父亲那里得到XA,故则该女儿均不会患该病,A正确,B正确;
C、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B、b基因表示该病,结合题干,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但色觉正常的弟弟,可知妻子的父母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故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则该弟弟可能会患红绿色盲(XbY),C错误;
D、结合C选项的分析,该夫妇关于色盲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该夫妇的女儿可能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XBXb),D正确。
故选:C。
结合题干“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及“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分析题图,Ⅱ-3和Ⅱ-4患甲病,生出Ⅲ-9、Ⅲ-11不患甲病,所以甲病显性遗传病,假设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生出的女孩一定患病,Ⅲ-9不患病所以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Ⅰ-1和Ⅰ-2不患乙病,生出Ⅱ-7患乙病,可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A错误;
B、13号个体基因型为XbY,Y染色体来源于父亲,Xb来源于8号个体,B错误;
C、3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Y,4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为AaXBXB的概率为,故生出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C正确;
D、5号个体没有患甲病,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所以5号个体不会同时含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C。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NaOH对血浆pH的影响,所以因变量是实验过程中pH试纸的前后变化,A正确;
B、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正确;
C、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加入少量的酸或碱,均可以维持基本平衡,所以该实验可以将滴入等量的NaOH溶液换成盐酸溶液,C错误;
D、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实验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正确。
故选: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
B、发生低原反应时,说明内环境的成分发生改变,机体需要通过调节作用恢复正常,B正确;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内环境成分可能有些许的差异,例如,高原反应和低原反应,是由于生活区域的氧气浓度不同所导致的,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低原反应与氧气浓度升高有关,说明只有内环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的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当这种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解:A、肺牵张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控制人体呼吸与心跳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脑干,B正确;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
D、肺牵张反射的中枢虽然在脑干,但是人体可以有意识的憋气或者吸气,说明肺牵张反射活动一定程度受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故选:A。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机体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解:A、当人体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A错误;
B、当人体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减慢,B错误;
C、人在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C正确;
D、人在兴奋时,是交感神经兴奋,D错误。
故选:C。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解析】解:①由图可知,安静状态下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骨骼肌和大脑的产热量占比较小,①正确;
②运动状态下的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内脏和大脑的产热量占比较小,②正确;
③与运动状态相比,安静状态下的大脑产热量占比较高,可以推测安静状态下的大脑思维能力更好,③正确;
④运动状态下的产热总量可能会多于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但通过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此结论,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C正确。
故选:C。
表格分析,安静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大小顺序为:内脏>骨骼肌>脑;劳动或运动时不同器官产热量大小顺序为:骨骼肌>内脏>脑。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A、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甲,1组小鼠只注射了胰岛素,而小鼠本身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血糖浓度①高于正常,从第2组来看,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第3组同时注射了胰岛素和阿司匹林,所以血糖浓度②正常,A错误;
B、实验第4组注射的生理盐水,属于对照组,第2、3组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所以第2、3组为实验组,B正确;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被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失去活性,所以不可以饲喂,C正确;
D、实验中只涉及到一种激素,所以不能说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D正确。
故选:A。
机体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本题是针对血糖调节的实验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甲组细胞第二次注射H1N1病毒,首先会被吞噬摄取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进而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第二次注射后,乙组小鼠的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
C、第二次注射后,丙组小鼠先后注射过2种抗原,体内免疫细胞和单一抗体的种类均最多,C正确;
D、第二次注射后,乙组小鼠注射的是同一种病毒,在第一次时已产生记忆细胞,所以反应更迅速,作用更强烈,D正确。
故选:B。
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0.【答案】A
【解析】解:A、与蒸馏水对照,Z作用是抑制,浓度为高浓度,X、Y起促进作用,为低浓度,Y浓度促进作用更强,在生长素类似物最适浓度左侧或右侧,则Y大于X或X大于Y,在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两侧,则Y大于X,因此不一定是Y<X<Z,A错误;
B、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则NAA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在Y左右,B正确;
C、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各组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相同,C正确;
D、图示中X、Y浓度条件下,平均生根数大于蒸馏水组,说明这两个浓度条件下表现为促进生长,而在浓度为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该实验结果能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正确。
故选:A。
生长素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
【解析】解:A、从图中来看,施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下胚轴伸长长度均大于不施加赤霉素的一组,A正确;
B、由图可知,蓝光强度增大可能会加强抑制拟南芥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B错误;
C、据图可知,在同一种蓝光强度下,实验中外源赤霉素浓度越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明显,C正确;
D、加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植物自身合成赤霉素,从而排除内源赤霉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植物激素在植物内的含量虽然少,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其主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从图中来看,在同一蓝光强度下,赤霉素的浓度越高,下胚轴伸长长度越长,说明赤霉素对植物下胚轴伸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随着蓝光强度的增加,同一浓度下的赤霉素促进作用减弱,说明蓝光对赤霉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蚯蚓的活动能力弱,因此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A正确;
B、全面放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由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基本一样,故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B错误;
C、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调查某树林内某种松鼠的数量,除以取样的面积,即可得出该树林内某种松鼠种群密度的大小,C正确;
D、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不考虑迁入率。迁出率的情况下,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般会持续下降,D正确。
故选:B。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3.【答案】D
【解析】解:A、该群落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群落结构不如同纬度的森林群落复杂,因此其物种丰富度也可能低于同纬度的森林群落,A正确;
B、降雨量影响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多少,降雨量较少,可能导致该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较少,B正确;
C、B数量总体上多于A数量,因此可以推测B的繁殖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可能都强于A,C正确;
D、C捕食B,不捕食A,但是B的繁殖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可能都强于A,仍然导致该群落中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D。
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4.【答案】D
【解析】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②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都是细胞呼吸,但有些生物是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些生物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
C、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生产者和b分解者,C正确;
D、a、d、c、b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5.【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青脚鹬主要觅食环境为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觅食环境为环境1,A正确;
B、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重叠,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一定重叠,B正确;
C、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越小,二者的种间竞争强度越大,D错误。
故选:D。
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
3、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无水乙醇 液泡 不一定相等 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玉荷栀子、黄栀子的呼吸强度不确定,无法比较二者的光合速率 中午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 适宜光照、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 D1蛋白的含量(或净光合速率)
【解析】解:(1)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一般用无水乙醇,植物体内色素一般存在于叶绿体和液泡中,叶片的颜色一般是由叶绿体中的色素决定的,而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2)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相同时,玉荷栀子、黄栀子的呼吸速率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二者的光合速率;中午12时,两种栀子的净光合速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午时间蒸腾速率加快,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
(3)根据题干可知,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水杨酸(SA)能减小D1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首先确定实验组,实验组的处理有:1、在强光照条件,2、在强光照条件+水杨酸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是: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实验因变量有两个,一个是D1蛋白含量变化,另一个就是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所以处理为:分别在适宜光照、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三种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或净光合速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 液泡
(2)不一定相等 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玉荷栀子、黄栀子的呼吸强度不确定,无法比较二者的光合速率 中午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
(3)适宜光照、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 D1蛋白的含量(或净光合速率)
1、使用无水乙醇可以从栀子绿色叶片中提取光合色素,使栀子花呈现出黄色的色素位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
2、中午12时左右,叶片气孔开度会减小,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降低。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答案】Aabb、aaBb AaBb(♀)×aabb(♂)或AaBb(♂)×aabb(♀) 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子代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子代蓝色羽孔雀: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白色羽孔雀=1:1: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解:(1)让一只绿色羽孔雀与一只红色羽孔雀多次交配,绿色羽孔雀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和Aabb,红色羽孔雀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只有亲本孔雀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时,子代孔雀总才会出现四种羽色,所以亲本孔雀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若采用测交法进行杂交实验,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实验结果分析:
①若子代蓝色羽孔雀:白色羽孔雀=1:1,说明AaBb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1:1,说明AaBb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蓝色羽孔雀: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白色羽孔雀=1:1: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Aabb、aaBb
(2)AaBb(♀)×aabb(♂)或AaBb(♂)×aabb(♀) 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子代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子代蓝色羽孔雀:绿色羽孔雀:红色羽孔雀:白色羽孔雀=1:1:1:1,则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据题可知,孔雀的基因组成有四种,基因型为A__B__的孔雀翅膀羽色表现为蓝色,基因型为aaB__的孔雀翅膀羽色表现为红色,基因型为A__bb的孔雀翅膀羽色表现为绿色,基因型为aabb的孔雀翅膀羽色表现为白色。但是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不确定,可以通过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进行分析确定。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两个定律的实质,明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8.【答案】神经递质、促胰液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反馈 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解析】解:(1)题图中调节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促胰液素,神经系统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腺体通过分泌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所以这些信息分子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则图示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胰腺分泌的胰液可能作为信息调节小肠分泌促胰液素,所以胰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3)从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促胰液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反馈
(3)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9.【答案】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标记重捕 密度 栖息环境改善,藏羚羊的食物来源增加;狼的猎物增多,藏羚羊被捕食的压力减小
【解析】解:(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一致、样方数量适宜等。
(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传统的调查藏羚羊数量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
(3)在导致藏羚羊死亡的因素中,狼的捕食占比较高,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
(4)藏羚羊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的原因是栖息环境改善,藏羚羊的食物来源增加;狼的猎物增多,藏羚羊被捕食的压力减小。
故答案为:
(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标记重捕
(3)密度
(4)栖息环境改善,藏羚羊的食物来源增加;狼的猎物增多,藏羚羊被捕食的压力减小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记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30.【答案】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消费者、分解者 该复合生态系统不断输出产品,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归还回本生态系统,因此要不断进行物质输入,以满足生物生长所需,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N、P等物质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
【解析】解:(1)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某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由图可知,珠母贝以动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珠母贝溶解有机质和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因此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
该复合生态系统不断输出产品,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归还回本生态系统,因此要不断进行物质输入,以满足生物生长所需,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
(4)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N、P等物质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5)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故答案为:
(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消费者、分解者 该复合生态系统不断输出产品,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归还回本生态系统,因此要不断进行物质输入,以满足生物生长所需,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
(4)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N、P等物质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5)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
同化量是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界得到的全部的化学能。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