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3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和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这可以佐证( )
A.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B.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C.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2、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表明,唐后期的税收政策( )
A.简化税收名目 B.固守重农抑商传统
C.重视货币税收 D.正视工商业的存在
3、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 )
A.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 B.促进了南北统一
C.刺激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巩固了统治基础
4、下表为北宋不同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5、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6、有学者认为,没有太平天国对清朝腐朽权贵势力的打击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清政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萌发 B.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D.洋务新政的逐步兴起
7、清末的维新派人士提出“中国积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未如何。”这表明,维新派部分人士主张( )
A.废除不平等条约体系 B.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
C.建立近代化外交机构 D.维护传统的宗藩关系
8、下图为1939年7月7日《新华日报》发表的宣传画。其创作主旨在于( )
A.承继国民革命传统 B.弘扬民族抗战精神
C.奏响战略反攻的号角 D.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
9、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共同点在于( )
A.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强调国际统一战线
C.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 D.凸显意识形态斗争
10、下图为《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该县促进地区经济在本世纪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举措中,最有可能的是( )
A.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B.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
C.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大力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
11、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进行投票。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罗马( )
A.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 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
12、理查德·普莱斯是一名不信奉国教的牧师。他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日趋光明”的时代,“改良的步伐永不停歇,直到它铲除地球上多数最严重的灾祸”。据此可知,英国启蒙运动( )
A.推崇独立思考 B.受制于宗教纠纷 C.强调社会进步 D.根源于议会改革
13、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每天要工作13至14小时,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14、“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15、有学者提出,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交通瘫痪加剧粮食短缺。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由此引发二月革命。该学者的研究( )
A.过度强调了自然因素 B.忽视了历史偶然性
C.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 D.滑向了历史唯心论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生成为国内反战运动的先锋,甚至一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加入到反战行列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那种全国团结一致、信心爆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 )
A.国家干预无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B.越南战争改变了冷战格局
C.古巴导弹危机重挫美国民众信心 D.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统治者为此频频发出御史“未尽得人”的感叹。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时人常感叹:“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摘编自刘祥学《耳目之坏: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材料二:苏维埃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御用监察机构的独特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缺陷,指出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的实践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中小型出版社出版的马恩经典著作信息
书名 编译 出版机构 出版时间、价格
哲学之贫困 杜竹君 水沫书店 1929年10月初版
宗教·哲学·社会主义 林超真 沪滨书局 1929年10月初版,实价大洋6角半
费尔巴哈论 彭嘉生 南强书局 1929年12月初版
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分册 陈启修 昆仑书店 1930年3月初版,精装道林纸银2元,平装瑞典纸银1.5元。
自由贸易问题 邹钟隐 上海联合书店 1930年8月初版,实价4角
反杜林论 吴亮平 江南书店 1930年11月初版
政治经济学批 判 郭沫若 神州国光社 1931年12月初版,实价大洋1元
机械的唯物论 批判 杨东莼、宁 敦伍 昆仑书店 1932年5月初版,实价1元
自然辩证法 杜畏之 神州国光社 1932年初版
材料二 中国大革命之后,思想界、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与展望,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兴起,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彼时的出版产业生态关系密切。社会需要反映到出版行业,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大出版社放弃的出版选题,成为了中小出版社可能有作为的场所。
——摘编自张国伟《思想、文化与市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背景和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据王宏广等《中国根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上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综合材料信息,依据相互关联的重大事件,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和弓箭、箭腹、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中原地区的物件,说明两个地区有一定的交往,A项正确;“开始流传”表述错误,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排除B项;“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对西域织锦技术和内地的织锦技术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并结合所学可知,苻坚即位后推行尊儒重文的治国之道,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巩固了其政权的合法性。并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使得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A项正确;推广儒家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其延续中原王朝的正统,巩固政权,推广儒家文化本身并不能促进南北统一,排除B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推广儒家文化无关,排除C项;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是为了表明其延续中原王朝的正统,巩固政权,与社会统治基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选择D:材料数据显示,宋代江南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逐渐提高,再结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是主导性产业可知,农村劳动力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宋代江南经济的发展。排除A、B、C:材料体现的是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无法得出个体农耕规模扩大的结论,也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是否完成或者土地兼并的状况。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皇舆全览图》的绘制,需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地理测量,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映了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C项正确;《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是出于长治久安、治理水患、疆界界定等需要,不能说“边疆危机日趋严重”,排除A项;仅凭一幅《皇舆全览图》,不能得出“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太平天国对清朝腐朽权贵势力的打击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清政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受到了强烈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刺激,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就有了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萌发,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并非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权力结构的影响,而是强调洋务新政的逐步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积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未如何。”可得出反映出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因为不了解国际公法,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吃亏,所说部分人士主张要用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用国际法维权,并没有说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材料中的维新人士没有说要建立外交机构,只谈到用国际法维权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近代的国际法,而不是传统的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中的“国共合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7月7日,正值全面抗战爆发2周年之际,《新华日报》发表的这幅宣传画,宣传的是国共合作抗日,国共携手共赴国难,其创作主旨在于弘扬民族抗战精神,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且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排除A项;1939年还处于抗战相持阶段,“奏响战略反攻的号角”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漫画主旨是宣传国共合作抗日,而非“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不以国家性质为标准,有助于我国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以及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也不因国家性质而取消合作,体现了不同性质的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两者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国际统一战线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出现,在三个世界理论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皆未体现,排除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于中共十八大以后,三个世界理论并未立足于此,排除C项;三个世界的划分并未以国家性质为标准,“一带一路”倡议也说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选择C:据材料信息“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排除A:从“公民大会进行投票”可看出公民大会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排除B:材料信息未涉及共和政体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排除D:材料主旨并不是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问题。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日趋光明的时代”可知,理查德·普莱斯认为他所处的时代不断光明,根据“直到它铲除地球上多数最严重的灾祸”可知,理查德·普莱斯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改革会一直进行下去,改革以铲除社会灾祸为宗旨,题干又交代了是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综合起来,启蒙运动强调社会进步,C项正确;A项符合启蒙运动的内容,但是材料体现不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启蒙运动强调社会进步,没有体现英国启蒙运动受制于宗教纠纷,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没有涉及英国议会改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作方式的变化,未涉及对手工工场的管理,排除A项;“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劳作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得人们摆脱体力劳动,排除D项。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即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民族独立运动属于政治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强调文化的重构,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并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交通瘫痪加剧粮食短缺。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可得出该学者在分析二月革命时,从当时的气候及食品供应的角度入手,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他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的历史研究方法,C项正确;材料中作者只是具体分析气候及社会因素,并不是过度强调了自然因素,排除A项;材料中的分析正是对偶然性的分析,而不是忽视了历史偶然性,排除B项;作者的分析有依据,并不是唯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和平运动发展,学生成为运动先锋,甚至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参与其中,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却没有如此强烈的反战运动,反映出了社会对于美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发动的战争出现不同的认识,表明美国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反战运动,主要原因是美国发动的战争,而非国家干预,排除A项;越南战争属于冷战中的热战,并没有改变冷战格局,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是1962年,属于20世纪60年代初,不能反映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1)缺陷: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专制皇权和宦官专权导致监察体系缺乏独立性、有效性。
影响:监察体系的逐步崩坏;吏治腐败,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激化。
(2)特点: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注重工农群众参与);法制保障。
意义:保证监察实效,促进了干部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属于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解析:(1)缺陷:根据材料“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可得出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根据材料“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专制皇权和宦官专权导致监察体系缺乏独立性、有效性。影响:根据材料“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监察体系的逐步崩坏;吏治腐败,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激化。
(2)特点:根据材料“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概括得出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注重工农群众参与);法制保障。意义:根据材料“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可得出严选监察干部有利于保证监察实效,促进了干部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苏区就是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对应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苏区监察制度推动了巩固根据地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从苏区制度探索对后来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可得出苏区监察制度属于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对后来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18、答案:(1)特点:哲学理论著作为主;出版社小而多;编译队伍壮大;定价较低,面向群众。
(2)背景:国民革命传播了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国统区部分民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同情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先进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前途;出版市场竞争激烈。
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配合了反对国民党(反蒋)的斗争。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书名“哲学之贫困、宗教·哲学社会主义、费尔巴哈论、资本论、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机械的唯物论批判、自然辩证法”可得哲学理论著作为主;根据出版机构“水沫书店、昆仑书店、上海联合书店、江南书店、神州国光社、昆仑书店、神州国光社”可得出版社小而多;根据编译人员和所学知识,“杜竹君、林超真、彭嘉生、陈启修、邹钟隐、吴亮平、郭沫若、杨东莼、宁敦伍、杜畏之”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可得编译队伍壮大;根据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价格“实价大洋6角半”、“精装道林纸银2元,平装瑞典纸银1.5元”、“实价4角”、“实价大洋1元”、“实价1元”可得定价较低,面向群众。
(2)背景:材料的时间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根据“中国大革命之后,思想界、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与展望,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兴起,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可得当时国民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根据“社会需要反映到出版行业,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得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前途,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出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意义:根据“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可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可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配合了反对国民党(反蒋)的斗争。
19、答案:(1)内容:救灾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土地改革,实行农业互助;以爱国政治运动促进农业生产(爱国增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保障农业。
(2)成就: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和总消费量增长: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粮食安全能力提升。
原因: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可推出救灾与生产相结合;根据材料一“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并结合所学可推出推进土地改革,实行农业互助;以爱国政治运动促进农业生产(爱国增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根据材料一“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可推出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保障农业。
(2)成就: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见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和总消费量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粮食安全能力提升。原因:可从政府的政策的支持、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
20、答案:示例一:论题:大西洋两岸革命相互促进
论述:18、19世纪大西洋两岸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大西洋贸易的繁荣,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制度的内在矛盾最终造成该地区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
美国独立战争最早开始,刺激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思想;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总之,随着大西洋两岸经贸联系的日益加强,促进了环大西洋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
示例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促成了大西洋革命时代的到来。
解析:示例一:论题:根据材料“该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观点是大西洋两岸革命相互促进。关于论述: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拿破仑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环大西洋革命的原因、相互之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18、19世纪大西洋两岸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大西洋贸易的繁荣,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制度的内在矛盾最终造成该地区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美国独立战争最早开始,刺激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思想;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最后总结,随着大西洋两岸经贸联系的日益加强,促进了环大西洋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示例二:根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的孤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伴随着殖民扩张,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促成了大西洋革命时代的到来。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