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年度下学年高一年级第二次联考(期中)
历史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
A.与农业发展有关 B.是欧洲文化的代表
C.是最古老的文字 D.极力追求表音功能
2.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 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
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
3.亚历山大继位后,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禁止它们扩大城市的领土。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细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这说明亚历山大
A.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B.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
C.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 D.推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
4.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正式的归还象征着骑士领地的木棍、羊茅植物或其他物品,以解除封臣对封君的臣服关系。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
A.封君受制于封臣 B.宗教伦理影响教化
C.政权更迭较频繁 D.封建关系的契约性
5.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内可容纳数万人的大赛场是完全仿照罗马斗兽场的式样建造的,但是比罗马斗兽场规模更大,而且场内均匀地分布着许多类似古埃及和希腊风格的立柱和方尖碑。这反映出
A.古希腊文化中心实现东移 B.拜占庭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C.东罗马统一了地中海区域 D.拜占庭帝国的工商业发达
6.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也设有驿站,共900余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帝国扩张 B.完善道路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商贸发展
7.图l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
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
A.发展庄园经济B.迁都平壤
C.推行土地国有D.建立幕府
8.“对中世纪的西非来说,这条商道是它跟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西非通过长途贸易引进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蓝、洋葱等。这条商道的发展使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早期城镇。”材料中“这条商道”指的是
A.地中海商路 B.大西洋商路 C.丝绸之路 D.撒哈拉商路
9.“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的手指和脚趾合起来计算的,即20进位制。他们只用3个数字符号就能运算非常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这3个数字符号分别是圆点(表示1),一横(表示5),一个贝壳(表示o)。”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班图人 B.玛雅人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
10.据统计,12世纪至15世纪,欧洲银行总计投资海外探险几十次,资金达几十万两黄金。就连17世纪的威尼斯执政官多梅尼科·康塔里尼也认为,如果没有银行业,要维持一系列贸
易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根源在于意大利商业的繁荣 B.与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联系密切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近代转型 D.是欧洲政府扶持金融业的结果
11. 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
A.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
C.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
12.新航路开辟后,来自欧洲的传染性疾病“击倒了(印第安众帝国)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的正常过程”,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许多士兵死于疾病,甚至连“受众神庇护保佑的帝国皇帝以及王位继承人”也纷纷死去。由此可知,疾病传播加速了美洲
A.土著人的灭绝 B.宗教信仰的改变
C.殖民化的进程 D.政治制度的变迁
13.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将世界解释为“永恒的几何学家”所制造的一部机器,“所有事件必然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启蒙学者
A.专注技术发明 B.关注产业革命
C.重视实验方法 D.探索社会规律
14.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民主共和制度出现危机
C.国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D.总统权力呈扩大的趋势
15. 18世纪中后期,“(法国)国王的专制主义变得有其名而无其实。官僚制度的惰性、政府人员的懒散、行政管理的庞杂乃至混乱,使王朝在旧的社会秩序发生动摇并失去其拥护者的一贯支持时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可说明当时法国
A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B.共和制确立的根源
C.王朝更替频繁的原因 D.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16.自部落时代以来,俄国农民就习惯了村社共耕共责的生产生活,“对村社精神的体认与吸收逐渐内化成自身独特气质”,这使得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缺乏近代思想启蒙 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C.背离农民切身利益 D.加深了对农民剥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随着雅典的战败,其海外的收入渠道被切断,公民生活陷入困苦。公元前4世纪,雅典将军卡瑞斯为筹集士兵的薪水,只好带着军队前去为正在发动叛乱的波斯总督提供服务。他回雅典后将战利品分给各部落,平民纷纷鼓励他招募更多的雇佣兵。雅典将军的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雅典城邦所默许并支持的。雅典曾多次利用这种方式来缓解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的财政危机。这一时期,许多将士在战事失利后惧怕被民众审判而被迫逃到国外,只能在国外靠提供佣兵服务为生。
——摘编自任冰妮《古典时期的希腊雇佣兵》
材料二
3世纪,罗马的传统征兵方式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一些有钱人不再愿意到军队服役。而统治者认为蛮族大多好战,“让他们保卫帝国远比入侵帝国好得多’’。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和3世纪的社会危机程度成正比。对于皇帝和政府而言,军队的蛮族化是不得已的选择。军队的蛮族化加速了军队的质变过程。军队蛮族化使军.队的雇佣性质愈加凸显,更容易成为远在行省的将领的工具。在原有公民兵逐步失去对国家忠诚的前提下,让“外人”——蛮族军人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实在是无法想象的。
一摘编自张晓校《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时期军队蛮族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4世纪雅典军事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军队蛮族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从东非输入的有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牡伯帝国的商业》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与非洲贸易对非洲的影响。(4分)
1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
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1492年11月12日哥伦布日记
材料二
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7艘帆船、1500人,满载牲畜、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等,开始了第二次远航。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建起了新的据点——伊萨贝拉城。而后,哥伦布继续西行,沿着古巴岛探险,途中杀害不少印第安人。回到伊萨贝拉城后,哥伦布发动了历时9个多月的征服海地的第一次殖民战争。大批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幸存者则被驱赶到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到1504年,哥伦布一共进行了4次远航。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对美洲的企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能够多次远航美洲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社会的影响。(6分)
2 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章基督教神权的建立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二章 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章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
第四章 宗教革命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
第五章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第六章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八章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念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2023年度下学年高一年级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楔形文字。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用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刻画而成,这反映了楔形文字与当时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故选A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代表,故排除B项;楔形文字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但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楔形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功能,故排除D项。
2.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佛教与种姓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佛教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排除A项;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故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的统治策略。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对希腊城邦和部分边远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制度的继承,故排除A项;亚历山大对边远地区的管控较为宽松,并不是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故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
4.D【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还需归还象征骑士领地的物品,这体现了封君封臣相互的契约性,故选D项;封君封臣解除关系的仪式并不能反映封君受制于封臣,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伦理对教化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权更迭,故排除C项。
5.B【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文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赛场建设完全仿照罗马斗兽场,并借鉴了古埃及和希腊的建筑文化,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东罗马帝国借鉴了古希腊的建筑文化,并非古希腊文化中心实现东移,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东罗马统一地中海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6.C【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阿拔斯王朝修建和完善全国交通,各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都对哈里发直接负责,哈里发通过这些举措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完善道路建设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B项;促进商贸发展、推动帝国扩张都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A、D两项。
7.C【解析】本题考查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除材料中所述措施之外,还推行土地国有,故选C项;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故排除B项;发展庄园经济、建立幕府与中世纪日本有关,故排除A、D两项。
8.D【解析】本题考查撒哈拉商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通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与西非国家之间的商路是撒哈拉商路,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9.B【解析】本题考查玛雅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10.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材料反映了欧洲银行业对新航路开辟的资金支持,这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联系密切,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银行业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欧洲政府对金融业的扶持,故排除D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海上霸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西两国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因而英国海盗只能在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活动,故选A项;当时英国航海技术有所发展,并不落后,故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故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故排除D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传染性疾病造成美洲原住居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便利了欧洲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故选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变迁,故排除B、D两项。
13.D【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中的“机器”“必然联系”等信息可知,启蒙学者认
为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这是对社会规律的探索,故选D项;材料中启蒙学者是要探索社会规律,而非进行技术发明和产业革命,故排除A、B两项;材料未说明启蒙学者探讨社会规律使用的方法,故排除C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后,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干预增强,这反映了美国总统权力扩大的趋势,故选D项;总统对立法的干预,并不意味着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故排除A项;当时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并未出现危机,故排除B项;在美国共和体制下,总统是权力中心,而非国会,故排除C项。
15.D【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8世纪中后期法国波旁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这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故选D项;当时法国专制统治的衰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A项;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C项。
16.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故选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所触动,故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符合农民的利益,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对农民剥削的加深,故排除D项。
17.(1)新现象:雇佣兵逐渐成为城邦主要军事力量。(2分)
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导致雅典城邦经济衰弱;民众生活困苦,难以长期服役;民主制度的衰落;城邦缓解财政危机的需要。(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罗马国内社会危机的加深;罗马帝国解决兵源问题及抵御蛮族入侵的需要;传统征兵方式难以推行。(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使军队成为将领争权夺利的工具;加剧了社会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国家的分裂隐患。(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特点: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桥梁地位突出;海陆并进;范围广。(4分,答出两点即可)
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阿拉伯对东非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或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推动了非洲
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企图: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掠夺大片领土和财产。(4分)
原因:哥伦布认为美洲人非常顺从且认知水平低;欧洲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强大,传教成为基
督徒的愿望;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旺盛;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希望对外扩张。(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历史条件:王室的支持;航海经验的积累;“地圆学说”的提出;造船技术的提高;殖民据点的建立。(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改变了美洲的族群结构和作物结构;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2分,答出一点即可)打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2分,答出一点即可)
20.示例
观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发展。(2分)
论述:14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类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在英国出现。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抨击王权和神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8分)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