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北京版)(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北京版)(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北京课改版)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依据脊柱的有无,可以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依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在植物园中同学们看到了下列“活化石”植物的标牌,以下叙述正确的 (  )
松科 金钱松 学名: Pseudolarix amabilis 用途:观赏、药用 杉科 水杉 学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用途:观赏、药用 松科 银杉 学名: Cathaya argyrophylla 用途:观赏、药用
A.三种植物在分类地位上同科不同属
B.它们属于种子植物,都能结果
C.学名是国际通用名,用英文书写
D.银杉学名中“Cathaya”代表其属名
3.2021年8月份,我省出现了两例炭疽病人,该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下列关于这种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细菌进行孢子生殖,繁殖能力很强
B.该细菌在动物或人体中进行腐生生活
C.该细菌与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D.该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
B.原核生物的营养方式大多是寄生或腐生
C.藻类的营养方式是自养
D.赤潮是由原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5.每年5月份,可在罗汉松枝条上观察到裸露的胚珠(如图)。据此判断罗汉松属于 (  )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6.清代诗人袁枚描写了有关苔藓的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白日不到处”说明苔藓多生长于阴暗潮湿处
B.“苔花如米小”说明苔藓开的花如米般大小
C.苔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中也没有输导组织
D.牡丹属于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可以用种子繁殖
7.小丽某天浏览到一则新闻(如图)。关于蓝蘑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新西兰北岛的科罗曼多上长着一种蓝蘑菇,这种蘑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印在货币上的菌类,在新西兰有些纸币背面就可以见到这种蘑菇。
A.蓝蘑菇是大型真菌,不是植物
B.蓝蘑菇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
C.蓝蘑菇营寄生生活
D.蓝蘑菇可能有毒,不能随意食用
8.小李同学在北京动物园参观两栖爬行馆时,发现青蛙、蝾螈等两栖动物皮肤都很湿润,而蜥蜴、龟等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B.蝾螈的皮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龟甲厚实坚硬,可以保温,有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
9.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蝗虫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B.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家鸽前肢变成翼,翼上的肌肉发达,牵动两翼在空中飞行
D.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10.2022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为“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如图是2022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主题海报,海报中出现了豹、朱鹮、亚洲象、大熊猫、虎等动物,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
A.胎生、哺乳
B.都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C.都用气囊辅助呼吸
D.体温恒定
11.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开始传播至今,已演变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 000余个不同亚型或分支。以下关于这些毒株共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
B.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属于动物病毒
D.利用人体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进行繁殖
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酒与制作馒头
B.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
C.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体
D.细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13.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4.《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全民学诗的热潮,我们会看到有许多描写优美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5.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C.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D.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16.如表表示农田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四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1.23 78 8 0.06
A.乙表示生产者
B.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
17.如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
D.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8.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哪项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只有丙、丁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地衣能加快石头变成土壤的速度,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说明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20.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6分)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分类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将图一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如图二所示。图二中1、2、3、4、5、6对应图一中的生物依次是        (填字母)。
(2)A与B相比,B更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B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为         。
(3)C的菌体由    构成,它与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
(4)E和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它没有细胞结构,由       构成。
(5)D属于节肢动物,其主要特征为:             ;F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中与减轻体重有关的有:         (写出一条即可)。
22.(10分)如图是五种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图中[  ]是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无成形的    ,繁殖方式是   生殖。图E中的a是   ,图中的C、D、E都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3)图中的[  ]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图中的[  ]是酵母菌结构图,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    。
(4)C产生的抗生素能杀死图中的A吗?   ,并说明原因:                        。
23.(10分)如图展示了纪录片《小小世界》中橡树、栎实象甲、蚂蚁、花栗鼠和苍鹰之间的神奇关系。
(1)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据图可知,栎实象甲与花栗鼠之间存在    关系。
(3)任选图中一种动物,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其对橡树的影响:                                    。
(4)通常橡树、花栗鼠和苍鹰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4.(14分)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呼吸作用是调节土壤中碳含量的重要途径。
(1)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呼吸作用不仅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    ,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
(2)科研人员测定了24小时内两种生态系统中每千克土壤微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
土壤有机物 含量(g/kg) 土壤微生物的 二氧化碳释放 量(mg/kg)
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 30.2 307.15
橡胶林 生态系统 15.64 128.62
①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其释放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
②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更高,其原因:                            。
(3)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很多,请你提出一个研究方向           。
25.(10分)
冬虫夏草,有人认为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其实它既不是虫,也不是草,而是一种披着虫皮的真菌。
在海拔3 500米的高原,盛夏时分,雌雄蝙蝠蛾双宿双飞,然后产下它们的爱情结晶——卵。入秋后,卵孵化成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冬天来临,蝙蝠蛾幼虫随雨水进入潮湿而温暖的地下,以度过寒冷的隆冬。漫山遍野的莎草科、蓼科和蒿草类植物进入冬季后,地下的嫩根多汁,富有营养,是幼虫们越冬的粮食。不是每只幼虫都能享用这些美味,大多数蝙蝠蛾幼虫还没来得及进到土里,便被蚂蚁、山蝴蝶、鸟类等天敌捕食。和这些劫难相比,被冬虫夏草菌入侵,更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在同一海拔的地方,有一种真菌叫冬虫夏草菌。入冬后,冬虫夏草菌成熟的子囊孢子,也随雨水渗入土里,一旦发现蝙蝠蛾的幼虫,便黏附在幼虫柔软的体表,钻进幼虫的体腔,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菌丝。可怜的虫子,任凭冬虫夏草菌在自己体内增殖却无能为力。这种致命的侵染要维持2到3周。随着蝙蝠蛾幼虫生命体征消失,它的五脏六腑会被坚硬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塞满。柔软蠕动的蝙蝠蛾幼虫,从此成为坚硬的虫形菌核。
冬虫夏草菌没有了食物后就进入休眠期。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会长出一根圆棒状的子实体,高约2至5厘米,即所谓的“夏草”,真菌学家称之为“子囊果”,一颗“子囊果”长着数以亿万计的子囊孢子。大部分孢子离开母体后不久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有很少部分随雨水渗入土壤,找到蝙蝠蛾的幼虫,从此过上“穴居”生活,如此循环往复。
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的。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土壤多呈黑褐色,土壤含水量常年在30%到50%,土壤普遍有10厘米到30厘米的腐殖质层,适合各种菌类的繁殖。
(1)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冬虫夏草是    。
A.一种传说中的神奇生物,事实上并不存在
B.某些蛾子的幼虫被一些真菌孢子感染后,从身体上长出的菌体
C.某种植物的名称
D.一种蛾子的幼虫的名称
(2)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文中涉及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蒿草→蝙蝠蛾幼虫
B.蒿草←蝙蝠蛾幼虫←山蝴蝶
C.蒿草→蝙蝠蛾幼虫→冬虫夏草菌
D.蒿草→蝙蝠蛾幼虫→蚂蚁
(4)根据文中信息可知,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的,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两个)。冬虫夏草菌为什么不去感染菜青虫或其他虫体,偏偏就认定蝙蝠蛾幼虫,这是长期               的结果。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依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题干中的植物分为两类: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它们都属于种子植物,苔藓为孢子植物。
2.D 金钱松和银杉都属于松科,水杉属于杉科,A错误;金钱松、水杉和银杉的种子外面都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不能结果,B错误;学名是国际通用名称,用拉丁文斜体表示,C错误。
3.D 细菌进行分裂生殖,A错误;该细菌从活的动物体或人体吸收营养物质,营寄生生活,B错误;细菌与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4.D 赤潮是由原生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5.A 罗汉松的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故其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因此罗汉松属于裸子植物。
6.B 苔藓没有花。
7.C 蓝蘑菇营腐生生活。
8.D 龟是变温动物,龟甲不能维持其体温恒定。
9.C 家鸽前肢变成翼,家鸽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0.D 豹、亚洲象、大熊猫、虎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朱鹮属于鸟类,其生殖方式为卵生,A不符合题意;朱鹮没有牙齿,B不符合题意;朱鹮有气囊,其他动物没有,C不符合题意;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D符合题意。
11.D 病毒通过自身的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从而繁殖后代。
12.D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
13.C A、B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光照)作出反应。
14.B A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B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5.D A、B、C三项都是生物影响环境,D项是生物适应环境。
16.A 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富集,丁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所以丁是生产者。
17.B 除了题图中的四种生物,要想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18.D 图中甲是分解者,甲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9.B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D 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可能会使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E、A、B、F、D、C (2)能产生种子 花、果实和种子 (3)菌丝 有成形的细胞核 (4)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5)身体分节,足和附肢也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直肠短、长骨中空、骨薄
解析 (1)图一中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C青霉属于真菌,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E是病毒,F家鸽属于鸟类。图二中1无细胞结构,是病毒;2无种子,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3有种子,3属于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是体温恒定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5是体温不恒定的动物,6是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因此图二中1、2、3、4、5、6对应图一中的生物依次是:E、A、B、F、D、C。(2)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B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因此B更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产生种子。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C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青霉与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青霉有成形的细胞核。(4)E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5)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足和触角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F家鸽属于鸟类,其直肠短、长骨中空、骨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其减轻体重。
22.(1)A 内部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 分裂 孢子 (3)C D 叶绿体 (4)不能 抗生素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无效
解析 (1)A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病毒,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2)据题图可知,B是细菌,其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图E中的a是孢子,C、D、E都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3)C青霉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因此D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细胞内无叶绿体。(4)抗生素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无效,C青霉产生的抗生素不能杀死图中的A病毒。
23.(1)太阳光能 橡树(橡子)→花栗鼠→苍鹰 (2)竞争 (3)花栗鼠取食橡子,能够帮助橡树传播种子,利于橡树种群的延续,但如果花栗鼠数量过多,则会对橡树造成危害 (4)自我调节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题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橡树(橡子)→花栗鼠→苍鹰。(2)据题图可知,栎实象甲与花栗鼠二者均以橡子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3)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某种生物对橡树的影响:如花栗鼠取食橡子,能够帮助橡树传播种子,利于橡树种群的延续,但如果花栗鼠数量过多,则会对橡树造成危害。再如:栎实象甲蛀蚀橡子,对橡树(橡子)造成危害,但是中空的橡子成为蚂蚁的家。(4)通常橡树、花栗鼠和苍鹰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4.(1)分解 能量 循环 (2)①产物 ②热带雨林 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更高,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更强(答全给分) (3)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合理即可)
解析 (1)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呼吸作用不仅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①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其释放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②根据题表数据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更高,其原因是: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更高,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更强。(3)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等,故研究方向可以是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25.(1)B (2)寄生 (3)D (4)水分和温度(或土壤、湿度等) 自然选择
解析 (1)冬虫夏草菌冬天在感染的蝙蝠蛾幼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的虫形,到次年春末夏初时菌体再生长,其属于真菌,B符合题意。
(2)冬虫夏草菌与蝙蝠蛾幼虫的关系是寄生。(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食物链起始部分是生产者,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D正确。(4)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的,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温度、土壤、湿度等。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冬虫夏草菌为什么不去感染菜青虫或其他虫体,偏偏就认定蝙蝠蛾幼虫,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