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 B. 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 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2. 如表所示是同学摘录的研究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开发
杨坚建国
隋朝的强大
A. 民族交融共同发展 B.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C.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大运河修筑的影响
3. 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4. 近年来,在古运河附近发现了多处隋唐时期的粮仓遗址,其中多数遗址位于古都——____附近,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该古城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
A. 洛阳 B. 长安 C. 涿郡 D. 余杭
5. 贞观年间,大臣张玄素劝阻唐太宗不要修建洛阳宫殿,得到赏绢200匹;魏征等人指出太宗用人和赏罚中的问题,也得到奖赏。这说明唐太宗(  )
A. 完善科举制度 B. 关注人才选拔 C. 善于虚心纳谏 D. 重视整顿吏治
6.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这一史料可以佐证唐太宗是(  )
A. 王朝国家的建立者 B. 治世统治的缔造者 C. 农民起义的发动者 D. 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7.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
A. 戒奢从简 B. 整顿吏治 C. 重视农业 D. 变法图强
8. 隋唐时期,西域的麴(qū)氏高昌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据此判断,麴氏高昌政权(  )
A. 重视法家文化的普及 B. 受到西域都护府管辖
C. 首创科举制进行选官 D. 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
9. 如图为湖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江东犁模型,它与曲辕犁一脉相承,共同见证了我国古代(  )

A.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海外贸易的发达 C. 农业技术的进步 D. 文学艺术的繁荣
10. 优秀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诗句描写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诗句一: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诗句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 隋文帝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1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
A. 骆宾王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白
12. 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临摹唐代大书法家的字帖,应该选择的是(  )
A. 王羲之和颜真卿 B. 阎立本和吴道子 C. 颜真卿和柳公权 D. 王羲之和欧阳询
13.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闻名天下的女性,其中既有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 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 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 确立了和睦的民族关系
14.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下列可印证该观点的是(  )
A. 玄奘西行取经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遣唐使来华 D. 鉴真东渡日本
15.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大都是(  )
A. 掌握兵权的武将 B. 前朝的皇亲国戚 C. 少数民族的首领 D. 科举出身的文官
16.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筹措招兵买马……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 唐朝灭亡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北宋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得名】589年,隋文帝废陈朝设置的钱塘郡,改置为杭州,开始有了杭州这一名称。
(1) 杭州名称的由来见证了隋文帝的哪一历史贡献?
【运河之城】607年,杭州改置为余杭郡。610年,隋开挖了“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的运河河段,贯通了大运河。自此,杭州走上了崛起之路。唐朝时,杭州已成为“东南名郡,咽喉吴越”,是南北物质的转运中心;当时的杭州城景象繁华,正如白居易诗云:“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许多来自大食、波斯等国商人纷纷来杭州“通商旅之宝货”。
(2) 材料中的“运河河段”是指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大运河对杭州崛起的作用。
【吴越兴盛】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干戈扰攘,四方鼎沸的战乱时期。在吴越国君钱镠“保境安民”政策指导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不仅使杭州免去战火,而且发展成为“邑屋华丽”“参差十万人家”的大城。
(3) 材料中的“战乱时期”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杭州快速发展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唐异乡客】《日本书记》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值得尊敬)国也,常须达。”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做到了“常须达”。
(1) 唐朝时,日本政府派往中国的使节叫什么?根据材料,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和同为一家】如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部分)
序号 史实
① 隋初,北方的突厥多次南下进攻,隋文帝派军击败了它。不久,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
②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③ 唐玄宗时册封东北的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西北的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④ 唐中宗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西南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2) 从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角度,对表中的史实进行分类。你还可以提出什么分类角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①战争;② ;③ ;④ 。
新的分类角度: 。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秦朝和隋朝由于实行暴政,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秦朝到秦二世灭亡,隋朝到隋炀帝时灭亡,都是短命王朝,都是二世而亡。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知道秦朝和隋朝由于实行暴政,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秦朝到秦二世灭亡,隋朝到隋炀帝时灭亡,都是短命王朝,都是二世而亡。
解答本题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不同朝代的对比,把握其共同之处。
2.【答案】C
【解析】A.卡片中不只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还包含其他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
B.卡片中不只有“江南地区开发”,还包含其他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
C.卡片的最后两项是“杨坚建国”“隋朝的强大”,由此可知,卡片的前两项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符合题意。
D.卡片中没有大运河的相关信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时间及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D
【解析】根据“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可知,材料所说的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D符合题意;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与题干“考试”无关,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地方制度,与题意无关,排除B;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央官制,与选官制度不符,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科举制度以及完善,解题的关键是“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样洛阳就成了粮食的周转中心,出现了如含嘉仓遗址、洛口仓(兴洛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黎阳仓遗址等粮仓,题干粮仓遗址的发现,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故A项正确;长安是隋朝的都城,大运河不经过长安,排除B;涿郡和余杭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端点,不是中心,排除C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大臣张玄素劝阻唐太宗不要修建洛阳宫殿,得到赏绢200匹;魏征等人指出太宗用人和赏罚中的问题,也得到奖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C符合题意;完善科举制度、关注人才选拔和重视整顿吏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贞观四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可以佐证唐太宗是治世统治的缔造者。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B符合题意;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排除A;唐太宗不是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排除C;题干材料说明唐太宗是治世统治的缔造者,不能说明唐太宗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太宗是治世统治的缔造者。
7.【答案】B
【解析】据题干“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严惩贪官污吏,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故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整顿吏治。
故选:B。
本题以一首诗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武则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武则天严惩贪官污吏,推动社会进步。
8.【答案】D
【解析】隋唐时期,西域的麴(qū)氏高昌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据此判断,麴氏高昌政权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融,知道麴氏高昌政权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江东犁与曲辕犁都是耕地的农具,都体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故C符合题意;江东犁与曲辕犁都是耕地的农具,与政治制度、海外贸易、文学艺术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江东犁与曲辕犁都体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10.【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与隋文帝、唐太宗无关,排除AB;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不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11.【答案】D
【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藐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赞誉。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李白,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的诗歌特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李白的诗歌特点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他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匀称严谨。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阎立本和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的画家。如果想临摹唐代大书法家的字帖,应该选择的是选项C,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的大书法家的相关史实。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代的大书法家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根据“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根据“既有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可知,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族交融的成果,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到民族关系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文化;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民族交往;遣唐使来华反映的是日本学习唐朝文化。根据题干“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因此玄奘西行取经能够证明该观点。
故选:A。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查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史实的理解。掌握玄奘西行的意义。
本题意在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表现,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区分民族交往和对外交往的史实。
15.【答案】A
【解析】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选:A。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C
【解析】A.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是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排除。
B.题干强调的是节度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与黄巢起义无关,排除。
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节度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而北宋建立和“陈桥兵变”直接相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属识记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答案】【小题1】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江南河。促进杭州与国内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杭州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
【小题3】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北方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稳定;吴越国君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隋文帝统一南北、大运河的修建以及对杭州的影响、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以及这一时期杭州快速发展的原因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统一、大运河的修建以及对杭州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杭州快速发展的原因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略
【小题2】设立机构,册封,和亲,战争与和平交往
【小题3】略
【解析】(1)唐朝时,日本政府派往中国的使节叫遣唐使。根据材料“《日本书记》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值得尊敬)国也,常须达。’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做到了‘常须达’”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有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等。
(2)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属于设立机构;唐玄宗时册封东北的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西北的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属于册封;唐中宗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西南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属于和亲;我还可以提出的分类角度是战争与和平交往。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
(1)遣唐使;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等。
(2)设立机构;册封;和亲;战争与和平交往。
(3)繁荣与开放。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