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州和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文/周聪德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从陕西划出一省,因境内有甘、肃二州,故取名甘肃。甘州以州东有甘浚山而得名。那么,肃州为啥叫肃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了解肃州的建置沿革,再从“肃”字上寻求。
汉武帝时开辟河西,置酒泉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或副省级。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隋朝精简机构,撤郡,只保留州、县。酒泉郡撤掉后,归甘州管辖。仁寿二年(602年),从甘州分出福禄(酒泉所在地)、玉门二县,置肃州。肃州从此得名。
>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州和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酒泉为啥改为肃州,历代均无定义。从字意上理解,"肃”字含义广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礼貌严谨,有恭敬、庄重、严肃之意。如接待长尊或贵客“肃然起立”,恭敬地引进。“主人肃客而入”就是此意。
萎缩、肃杀之气,是严酷萧瑟的象征。一般用来形容深秋或冬季草木枯落时的天气,“孟秋之月、天地始肃”“秋气肃杀”。
形容乐声和谐、庄严肃雍的气氛。如“皇皇厥声、肃雍和鸣”。
肃清、削平之意。如“肃整军容、严阵以待”“削平敌垒,肃清残敌”。
庄严、肃穆、严整和整饬的形象和意境。如“肃整饬貌”“肃整国威”等,含有肃整军事、政治的意思。
酒泉地处边塞要道、咽喉之地,历代兵家必争。隋唐之前五胡十六国时期,酒泉脱离“中央”领导,盘镇割据,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你方唱罢我登场”,百姓难免遭受战争之苦,背井离乡,人口锐减。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期望和平,朝廷希望统一,安定团结成大势所趋。隋朝收复酒泉,改置肃州,引申其意,无非是对外肃整国威,兵强马壮,以服四夷邻邦;对内严整法纪,使官吏清正廉明,刷新政治,以求国富民强;内外事务,均严肃谨慎、肃然处之。
事实上,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杨广西巡河西走廊,御驾亲征,大败吐谷浑后,邀请西域诸国的首领在焉支山下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很好的诠释了肃州的“肃”就是肃整国威,以图边塞安宁肃静,百姓安居乐业。
由此可见,肃静安宁比较符合朝廷和民众的愿望。
前几天,肃州举办了边塞诗词创作活动,邀请全国各地及酒泉肃州籍诗词作家座谈交流采风,来到明长城,著名诗人林染突然发问,肃州为啥叫肃州?我说了自己的看法,林染说,你说的有点道理,有无依据?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赵开山也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只是自己的推断,关于肃州的来历,并无记载。
肃州区博物馆文博专家范晓东也在场,途中闲谝时又提起此事,他说,你刚才那个说法纯粹是主观臆断,历史不能推测。我说,历史其实就是人写的,“大势”对就可以了。范晓东说,你不防根据杨广西巡编个故事,或许好些、真实些。他说:肃州的“肃”含肃杀之气。原因是杨广西巡,在前往酒泉途中,翻越祁连山大斗拔谷时,虽然正值六月,却遭遇极端严寒天气,士兵冻死“太半”,所以酒泉更名肃州。
可是,这个结论不能自圆其说,因为时间上不吻合,是个硬伤。肃州置名在早(公元602),隋炀帝西巡在后(公元609年)。
综上所述,关于肃州的来历,能否是这样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酒泉盘镇割据,百姓饱尝战争之苦。隋朝收复酒泉,希望这里从此肃静安宁,于是改置肃州。随后,杨广御驾亲征,西巡河西走廊,大败吐谷浑,重振国威,实现了边塞安定,“肃州”从此沿用至今。
来源:沙枣花儿开
0 条评论